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从灾民到皇帝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辩经(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接下来的话齐枫图穷匕见,露出了他今天真正的目的:

    “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由天决定的吗?答案是,不!”

    “日食月食的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大地震撼开裂。国人惊恐的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案是,没什么事。只是正常但比较少见的自然现象而已。君子可以对其感到奇怪,但害怕它就不对了。”

    “这些现象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君主贤明、施以仁政时,就算这些现象同时出现,也没有什么危害。君主昏庸、施政暴虐时,就算这些异象无一出现,国家也依然会乱成一团。”

    “举行求雨的仪式,天便下雨,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没什么。因为你不举行求雨,天也一样会下雨。出现日食月食就敲锣打鼓举行救护,不过是一种妆点朝廷的仪式,真认为是神灵在降罪便可笑了……”

    齐枫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因为他的这番话直至儒家的核心学说之一“天人感应”。

    何谓“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

    儒家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进一步被儒家衍生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这是儒家制约皇权的一大手段。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皇权系统都是强大无比,没有任何个人或者单个势力可以与皇权抗衡,所以不论前世还是今生的儒家,都不约而同的发展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细节有区别,但是核心目的都一样。

    限制皇帝。

    其初心是好的,因为没有限制的皇权会更加肆无忌惮,而儒家的“天人感应”也确实起到了一些制约皇权的作用。

    但不论是前世还是在大乾,当一代代的儒生接受了“天人感应”的学说之后,情况就开始变了。

    一方面儒生接受“天人感应”之后,以劝谏皇帝为最高理想和目的,和皇帝作对成为了最常做的事情,动不动用天象来规劝皇帝,对皇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制约。

    另一方面,“天人感应”之说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因为自然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读书人都会把他归结为是上天降下的凶兆祥瑞,读书人再也没有了探索自然的动力和机会。

    偶尔有人提出质疑也会被打成异端邪说。

    在未来,齐枫不论是集中皇权还是推广科学,“天人感应”的学说都是最大的拦路虎,今天,他就要把这只拦路虎彻底解决。

    “一派胡言!”

    十三传经世家之人纷纷开口,此时的他们也顾不上齐枫的身份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要知道,现在齐枫可是直接剑指他们吃饭的家伙,刚开始的什么“天圆地方”只是小事,说白了,大地到底是不是球体对大多数儒生来说没那么重要。

    但是“天人感应”的学说要是被推翻了,那以后他们还拿什么威胁,不是,规劝君王。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不论是自然界的万物生化,还是人类社会中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都是天神按照阳贵阴贱的意志来安排的。人们的行为如果符合天意,就会得到上天的奖励;如果不符合,就会受到上天的制裁。”

    “殿下如此轻视上天,不怕上天降下灾异吗?”

    听见众人的反驳,齐枫却不急不缓道: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与其追求天人感应,不如追求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这种合道的思想、行为并不是以某种附加了人格意识的神明做主宰的,而是以天地万物都需要遵循的自然之道为准则。自然,乃是自我之本然,是每个事物自身所具有的规律。所以在道的支配下,万物尽管表现出千万种不同情态,却又都遵循同一个内在法则。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万物在道的层面上的同一,即是和谐共生。

    “与其盲目的畏惧天变,哪里比得上去积极探索天道的规律?与其用编造各种说法去附会天变,哪里比的上掌握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利用它?与其以天变来限制吓唬君王,哪里比得上就事论事,以历史和道理来堂堂正正、匡扶社稷!”

    齐枫这话铿锵有力,更是提出了一种新说法“天人合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殿下即使可以说明月亮之阴晴圆缺,但是这点证据怕是还远远不足以说明天人感应的错误,如果殿下不能拿出更加让人信服的证据,我等定不认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