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天天死谏,永乐被我气哭了! > 第二章 土木堡战神的刀刀暴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家伙!

    简单的几句话,他是怎么做到句句打出暴击的!

    刹那间,朱棣只觉得头昏目眩,身子摇曳欲坠。

    古往今来,王朝更替,朱棣也是做好了顺应天命的准备。

    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啊,大明覆灭这种事,居然会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这边朱棣捂着胸口心痛难熬,另一边的朱祁镇看光板没有动静,也继续哭诉起来。

    英宗皇帝天顺:

    “曾祖父,虽曾孙有愧于先祖,但自曾孙继位以来,一直宵衣旰食,勤勤恳恳,朝堂政务未敢懈怠半分。”

    “为一展宏图,拓展领土振兴大明,曾孙识人善任,重用良材,义无反顾亲兵瓦剌。”

    “为保证战局稳胜,曾孙加征剿饷,供给远征瓦剌所需。”

    “然,就在曾孙以为天顺顶峰时代即将来临时......”(叹气)

    “天不如人愿,瓦剌骑兵善用战术,骁勇善战,天时地利不和。至事与愿违,全军覆没,曾孙被俘,实在羞愧啊!”

    “奈何祸不单行,战场失利,群臣诟病,百姓失望,无人率兵救援。曾孙孤身瓦剌,为求自保被迫在天子国门下叫阵开门又惨遭拒绝。”

    “此战,曾孙民心尽失,大明损失惨重,朝臣哀怨,可悲可叹,曾孙悔矣!”

    ......

    光板如泉眼一般,不断涌出消息,却看的朱棣血压都冒上来了。

    识人善任,重用良才?

    文武群臣的话你不听,非要去听太监吹耳边风?

    那些百官都是摆设吗?以他们的智慧见解,还比不过一个太监?

    退一步越想越气,自己这么明智的人,怎会有如此愚钝的后代!

    放下这个先不说。

    御驾亲征也就罢了,还要带领二十万守城精兵,这可是大明的脊梁骨啊!

    自己淋过雨也就算了,还要把别人的伞也给折了是吧?

    还说什么失去民心,其中的原因你心里没点数吗?

    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百姓都还没吃饱穿暖,你还要加征剿饷,生怕人家饿不死是吧?

    说你这是活该,应该不冤枉吧?

    朱祁镇明面述苦,试图引起同情,减少愧疚,却不知自己的话在朱棣面前漏洞百出。

    朱棣捂着胸口,紧紧的闭上眼睛,强压着内心的浮躁不堪。

    他是打死也想不到,大明的落魄,居然是一个太监和一个蠢皇帝联手促成的!

    身为天子,听命阉人,将大明基业,毁于一旦,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这小子居然还好意思哭诉!

    不气!不气,气坏身子无人替!

    朱棣在心中默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随即,便展现了键盘手的天赋,咬着牙开始发消息。

    成祖皇帝永乐:

    “小兔崽子,你要是想我活得长久点,可就别再委屈的说下去了!”

    “你难道忘了,大明先祖是如何起家的?你还加征剿饷,你还听命阉人!脑子呢?”

    “主动挑起战事,带走二十万精锐,陷大明于危难空缺之地,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呢?”

    “为求自保,还跪守国门想要向瓦剌认输,脸呢?”

    “你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还指望朝臣,百姓能够服你?他们没造反就不错了!”

    ……

    朱棣已经很克制自己,要是朱祁镇正在自己面前,恐怕早就拿着鞭子抽着打!

    英宗皇帝顺天:

    “……”

    “曾祖父教训的是,曾孙的确有些自私了。”

    “可是曾孙也不想如此啊。国库空旷,皇宫都揭不开锅,更别提百姓。”

    瓦剌本就虎视眈眈,曾孙也是希望趁此缺钱危机,将瓦剌拿下也可缓国库空缺的燃眉之急。”

    “可是,若不加征赋税,如何能率二十万大军成功抵达瓦剌并与之作战?”

    “若不与瓦剌作战,怎么打消他们造反的念头,怎么填补国库空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若是曾祖父觉得曾孙有错,那换做是您又会怎么做?”

    看着光本上不断弹出来的消息,朱棣应陷入了一阵沉思。

    国库里面没钱,瓦剌步步紧逼,百姓还因不满天子蠢蠢欲动。

    这能怎么办?

    看朱祁镇说的话,瓦剌都主动挑衅了,不能坐以待毙吧?

    率兵打压瓦剌的嚣张气焰,同时填充国库,的确是个主意。

    毕竟,乖乖当孙子可不是大明的风格,没钱大明也撑不下去!

    可是,既不能触发百姓利益,又要在国库空缺的前提下维护军队利益,这就有些困难了。

    这个难题,的确让朱棣有些束手无策。

    想到这里,朱棣兀然起身,看向身边的太监吩咐道:“去把太子他们叫来!”

    指令下达。

    太子朱高炽,二皇子朱高煦以及淇国公丘福,户部尚书夏元吉等人,不敢有丝毫耽搁,忙放下手中事物,匆匆聚集在朱棣面前。

    “臣等拜见皇上。”

    “无需多礼。”朱棣挥了挥手。

    随即,朱棣轻抬眼皮,目光掠过众人,紧拽着拳头问道。

    “朕现在考你们一件事。”

    “若我大明受天灾影响,国库亏空,百姓诟病,外有强敌被迫应战,当如何是好!”

    ……

    闻言,众人皆是惊愕一片,一时乱了方寸。

    这是什么问题!

    哪里会这么倒霉,什么坏事儿都赶到一块儿去了!

    就算真那么倒霉,国库空虚,外有强敌,民心不稳。

    这还能怎么办?直接等死呗!

    素来满腹才华的夏元吉,此时也变成了嫩头青,其他人更是垂着脑袋不敢发言。

    这不就是故意为难人吗?

    说了主意没好处。

    出的主意不好,还得挨一通批。

    谁要是开这个口啊,那简直就是自讨没趣!

    殿内一片寂然,众人避之不谈,朱高炽却从容上前一步,道:“父皇,您为了大明殚精竭虑,未曾懈怠,乃是千古明君,后世也亦当铭记祖训,亦是如此。”

    “上天眷顾,绝不会辜负您的心血,又怎会降下如此天灾?”

    “故,儿臣认为,此问不成立!”

    此言一出,淇国公丘福连忙附和:“太子所言极是!”

    其余人也纷纷表态。

    “臣附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