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天天死谏,永乐被我气哭了! > 第十七章 如此清流,绝不能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棣从睡梦中惊醒,看着光板的消息,也随之紧张起来。

    成祖皇帝永乐:

    “说!”

    英宗皇帝顺天:

    “这个秦瑞,原是金陵人士,农户出身。建文三年爆发旱灾,亲人相聚离去,成为孤儿。”

    “乱军爆发时,幸而遇到周宁王南下,将其从乱刀之中救下,得以捡回一条性命。”

    “后将其收为义子,军户身份,具体出生年月不详。”

    “后永乐十三年,秦瑞参加科举,辛末科克赐同进士出身,三甲名列五十八名。”

    “同年八月,被外放至龙泉府清平县担任知县一职。”

    “由于为人直率敢言,多次以下犯上,被弃之于清平而不用。”

    “永乐二十年,永乐帝骁勇善战,多次带兵远征蒙古,屡战屡胜。”

    “在永乐帝战绩辉煌之时,秦瑞却上表奏书,认为大明根基已稳,勿需赶尽杀绝,请求停战,遭到驳回之后仍旧坚持不懈。”

    “故此,永乐大帝怒,以扰乱军心之由,罚禁闭三年!”

    “然,三年之后,永乐帝好战成性,第五次远征蒙古,多年顽疾复发,病死途中。永乐时代宣告终结……”

    “同年,秦瑞终见天日,得知世事变迁,晚叹之余最终自戕与皇陵,一生无子。”

    简短的几句话,却描绘出了秦瑞的一生。

    看到这字字句句,朱棣心中感慨万千。

    这不是忠臣是什么!

    “承蒙上天恩德,竟送等良才忠诚!”

    虽然只与秦瑞相处了短短两天。

    回忆起过往点点,虽然这小子嘴欠了一些,可句句都在为大民着想。

    试问一下,满朝文武,有谁敢直言不讳!

    有谁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说出这些忠言逆耳的话?

    无他,唯有秦瑞!

    之前都觉得是秦瑞狂妄自大。

    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原来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至少,史官不会胡乱写。

    从这些履历来看,秦瑞一生清廉,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忠臣良将!

    成祖皇帝永乐:

    “来,可有再具体一些的?”

    “咱对他有没有后代不太感兴趣,可有他在龙泉府任职县令的文献?”

    “比如说那个时候他功绩如何?百姓对他的看法……”

    英宗皇帝顺天:

    “曾祖父,那您就有点为难曾孙了。”

    “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知己,七品官员,士官怎会浪费这么多笔墨在他身上?”

    “大明祖制亦是如此,故无详细记载。”

    “不过地方文献,对其倒是略有匆匆几笔。”

    “上边记载,秦瑞任职七年期间,清平县年年剧增。”

    “粮食产量丰富,百姓富足,比于他处几乎无乞丐身影,深受百姓追捧。”

    “中间途经三年旱涝灾害,周边地区百姓接受影响,粮食银钱不足,分分前来清平县避难。”

    “秦瑞来者不拒,虽清平县人数与日俱增,却无饥饿寒冷之忧,人人得以安置安乐,可说御民有方……”

    看到这里,朱棣却不禁皱起了眉头,忙打断了他的话。

    成祖皇帝永乐:

    “能够在天灾面前独当一面,平等对待难民,仍然让他们保持安居乐业的状态。”

    “如此功绩,难道还不配载入史册,升官加爵?”

    英宗皇帝顺天:

    “这……曾孙就不清楚了。”

    “只不过,这上面倒是有记载,龙泉府的知府倒是年年拔擢,步步高升……”

    成祖皇帝永乐:

    “哼!那不就说得通了!”

    “肯定是这狗东西,年年抢了秦瑞的功劳,张冠李戴,让秦瑞做了他的铺路石!”

    “不然,就凭秦瑞的功绩作为,只怕身上一个四品官都不为过!”

    “当真是天高皇帝远,这些上官仗势欺人,在天子面前耍把戏。”

    “只可惜了,如此一个清廉聪慧的天才,确定是在那小小的清平线,浪费了整整七年光阴!”

    “可悲!可叹可气呀!”

    光板这一边,代入感很强,朱棣都已经气得捏紧了拳头。

    也不知道,这七年秦瑞是怎么忍下来的?

    知府张冠李戴,凭借秦瑞的聪慧,怎会不知道将事情上报朝廷?

    但是他没这么做,是明知其行为却选择坐视不理。

    他在乎的从来都不是官职名利,亦或是钱财权利。

    他要的,只是百姓和乐,安居乐业!

    只是天下太平,世间和睦!

    如此深远的格局,如此忠诚良将,着实让人怜惜呀!

    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朱棣又忍不住继续发问。

    成祖皇帝永乐:

    “那你再查查,明朝太子朱高炽结局如何?”

    按照祖制来算,这小子是朱瞻基的儿子。

    那朱高炽便是他爷爷。

    要是朱高炽不行,那不如就提前下手,将其废了,省得日后让这小子捡漏。

    当然,朱祁镇是不知朱棣所想。

    只是回应道

    英宗皇帝顺天:

    “曾祖父,这个就不用查了,曾孙知道。”

    “皇爷爷称帝不过一年,却在靖难之役时以力挽狂澜之力,击退五十万敌军,成功保住燕京!”

    简单的几笔,却概括了朱高炽辉煌壮举。

    朱棣有些蒙圈。

    成祖皇帝永乐:

    “他才做了一年的皇帝?”

    难不成,朱瞻基谋反了?

    不对呀,朱高炽登基,朱瞻基不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完全没这个必要啊!

    英宗皇帝顺天:

    “唉,是啊。”

    “皇爷爷在位一年,功绩斐然。也许是上天嫉妒,让其病死宫中。”

    吓死了,还以为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兔崽子又篡位了!

    这可不能成为大明的传统啊!

    不过也是可惜。

    听起来,朱高炽还是有实力的。

    以英明的统帅之力,击退五十万敌军,可比这败家子白送二十万人头好的多!

    人都说虎父无犬子,原来隔辈的不算!

    也罢也罢,既是天命,人力无可挽回。

    只能说,他没这个福气。

    朱高炽死的早,朱瞻基继位之后,岂不就少了引领之人?

    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忠心且为大明着想的人来辅佐他!

    这个人不会是须臾奉承之人,也不会是胆小如鼠之辈,更不是贪官污吏之流!

    而符合这种条件的。

    在朱棣看来,只有一个人。

    那边是秦瑞!

    对!

    赌神牛犊不怕虎。

    难得朝堂出了这股清流,绝不能将他埋没!

    秦瑞,不能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