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天天死谏,永乐被我气哭了!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棣:我觉得秦瑞说的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放屁,简直是一派胡言!

    他朱元璋就活生生的在这儿呢,会同意个屁!

    两个人就互相盯着对方。

    从秦瑞的眼里,他居然看不到丝毫畏惧。

    如此镇定,说的可当真是肺腑之言呢!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他。

    缓缓的起身,走到秦瑞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只手的压力仿佛泰山般沉重,秦瑞差点受不住。

    老朱家的人。

    生起气来,尽管不言露于表。

    却也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其心中燃烧的熊熊怒火。

    只听一阵咬牙切齿的声音,轻飘飘的传到了秦瑞耳朵里

    “说说,陛下对你很好吗?”

    “听说他总是把你关进诏狱,嘴里对你嚷嚷着要的还要杀。”

    “你毫无怨言?为何言语如此偏袒?”

    这的确有些让人想不通。

    另一边的朱棣却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爹,这还用问吗?忠臣良将,便是如此!”

    “他说的自然是认为自己对的!”

    “而且他说的没毛病啊!”

    “给咱闭嘴!”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秦瑞有些蒙。

    怎么老朱跟小朱一样奇怪。

    这是要我说还是不说呀?

    “还不快说!”

    又是一阵怒吼。

    就看着朱元璋直勾勾的眼神,是那般的如狼似虎,恨不得吃人一般。

    他自己当朝执政几十年,说得上是阅人无数。

    可向秦瑞这样,连要直买名都算不上的类型,他还是头一回见!

    不要名利,不论生死。

    那他所求所图是为了什么?

    这种奇怪的行为一旦传出去。

    秦瑞必然会在风言风语的浪潮之中,成为大明第一妖人!

    总不可能这,这小子就单纯的想要打响个名声?

    他到底图啥呀!

    纵然是见惯风雨的朱元璋,也已经被秦瑞怪异的行为举止逼的要抓狂了。

    来回踱步着,心里却如猫抓似的难受。

    杀了吧,又觉得可惜。

    不杀吧,心里又觉得不爽。

    这小子怎么就这么欠的慌呢?

    而另一边,眼观这一切的朱棣,却忽然陷入了沉默。

    好似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猛然抬头道

    “爹,不对!”

    “如果仔细想想!”

    “秦瑞说的话未必不可行!”

    刚才在急着来回打转的朱元璋,一听这话,瞬时愣在了原地。

    “可行?”

    周围的朱高炽,丘福等人。

    他们自然看不到聊天群,也听不到对面的话。

    只听到朱元璋喃喃自语了一句,“可行?”

    所有人都懵了。

    夏元吉带头跪倒在地。

    “老太爷,您是陛下的长辈,可万万不说不得呀!”

    “裂土之时,乃是大忌。天下本为一体,何来一国两军之道?”

    “百姓安得盛世,做实以裂土之行,只怕会引起天下之乱。”

    然后是旁边的朱高炽,也随之紧张的说道

    “虽然洪武之治已是过去,但有些话还是乱说不得,这要是传出去了,恐怕会引起天下之乱,为人诟病!”

    “二叔性情柔和,这个也断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要是他在,宁可将半壁江山让给我爹,也绝不会做这祸乱天下之君啊!”

    聊天群里的朱棣却激动不已。

    “爹,我觉得这没问题呀!”

    “江山划分,各执己政,井水不犯河水!”

    “而且咱这还有块地可以安置!”

    “早年,安南那边的权臣,意图谋权篡位。安南王室在这一场酝酿的预谋中悉数负面。当时儿臣便派兵帮助安南国公主复国。”

    “可惜呀,人家王氏都死的差不多了,富国又如何,女子不可当政,最后只能因为没有国王而不了了之。”

    “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交趾给收了回来。”

    “最近几年,那边鱼水丰富,粮食充足,一片太平之景,而且还有逐渐壮大之势。”

    “我是姜老二分过去,在那里安稳度日,不愁吃喝战争,百姓皆苦,岂不安逸,划算的很。

    “都是各自为亲族,到时候互相调节。内能安亲族,外能拓疆土,能赚不赔的买卖啊!”

    “反正两地互不干涉,要是地方管理的好,他想做王便做王,想称帝又何妨?”

    “反正是块白捡的富饶土地,到时候朝廷还可以派兵帮他治理。如果他把那块宝地丢了那就是自己的问题,该做的都做到位了呀。”

    “到时候他再丧气的跑回来,咱还可以给他个恩典,好好的供养他后半生,你说他有没有脾气?”

    “完全没有!”

    朱棣说得唾沫横飞,嘴巴都快说干了。

    不过这些话并没有白说,也的确动摇了朱元璋的一点心思。

    他的确是有这么想过。

    像所谓的九大塞王,本质上不就是封藩与海外?

    其实都没有个定藩,大致就是给个由头,让他们去守护九边,也来的名正言顺。

    自洪武二十五年开始。

    朱元璋就已经开始带着劲王跟燕王哥俩,不断的蚕食大漠,扩大疆土。

    从从东胜城,到大宁城,全部都将藩王迁了过去。

    无他。

    朱元璋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让他们继续从大漠到草原,逐一蚕食。

    最后天下,尽收囊中。

    只不过这么完美的想法。

    却被朱棣的靖难之事给打断了。

    可朱棣这番话,却恰巧给朱元璋提了个醒。

    为何一定要往北吞没?

    那交趾也是鱼米之乡,安南以南,那都是绵延千里富饶之地。

    但凡是谁入了那风水宝地,往后一生不都是安逸享乐?

    而且地域宽广,随便弄十个八个儿子过去,那绝对不是问题!

    还可以防范后患。

    如果大明遭了天灾亦或是外敌入侵。

    缺粮缺钱,这有自家人镇守的富饶之地,不就成了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吧?

    找自家人,总比去求着那些外人强多了!

    而且往远了说,这些地方本就是中原故土。

    那些儿子们若有追求理想,自己带一只军队去闯荡,也没人阻拦。

    无论是陆地,海洋,荒漠,草原,高峰。

    哪一处是他们无法涉及的?

    是他们拿不下的!

    再说了。

    自己这些儿子,也不是个个都有出息的。

    让他们坚持留在大明。

    最后的下场……

    朱元璋已经从朱由检这个后辈那里了解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