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实锤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 第52章 削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赵飞燕奉茶完事之后,王莽也是神清气爽,感觉这段时间积攒的郁闷之气,也随着这次与赵飞燕的深入交流而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释放。

    王莽再次回到了自己在中宫殿旁的耳殿之中继续忙碌着接下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正事,是不能怠慢和耽搁的。、

    毕竟大汉地方万里,需要处置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万一耽搁了那可就是天大的罪过。

    王莽虽然不及后世的雍正皇帝那般勤政,但是案头上的事情,王莽必定会想尽办法的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如此方才不辜负天下亿兆之万民所望也!

    就在王莽在这座偏殿之中处理着这两天积攒的政务之时,尹赏和严尤到了王莽这里。

    “拜见大司马。”

    尹赏和严尤对着王莽恭敬一拜。

    王莽看着联袂而来的两人,也放下手中正在批阅文件的毛笔,对着两人笑道:“快快请起,到吾这里不必拘礼。”

    两人激动起身,然后又对着王莽一拜:“卑下恭喜大司马复位。”

    王莽听到两人的恭贺之声,又呵呵笑了一声,说道:“都是虚名而已,吾不过就是劳碌之命。天子复吾之位,不过是看在太后与至尊情面罢了。若无太后与至尊在,吾恐怕早就被扫出朝堂,流放他地矣。”

    尹赏和严尤听到王莽如此自嘲的回答之后,两人也是心中一沉。

    现在看似胜利的天平是在王莽这边的一方,但若是将来太后所诞之子嗣为公主,那可就不得了。

    到时候,何武公孙禄之流必然会攀附天子,肆无忌惮的攻击于王莽及他们这些跟随王莽跻身要职之人。

    所以面对这样的微妙之局,尹赏和严尤的态度也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能给何武以及公孙禄之流任何反击的机会,一定要将他们彻底收拾掉。

    否则将来一旦有变,那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因此尹赏对着王莽拜道:“大司马,卑下已经查明何武及公孙禄之流罪状,即刻便可将此两位盗名欺世之人真面目揭开,以示天下。”

    王莽听到尹赏这句说辞之后,神色微微一动,不禁思索考虑了起来。

    将何武和公孙禄彻底打倒也不是不行。

    但是如果这么做了,后果影响就会极为恶劣。

    可能就会导致之后的政治斗争没有下限。

    一旦政治斗争没有下限,那么必然也会将道德下限拉到一个极低的地步。

    到时候朝廷官员们为了达成目的,可能就会更加的不择手段。

    如此一来朝中官员可能就会将精力沉浸在更加猛烈,更加不死不休的斗争之中。

    而这种结果显然也不是王莽想要看到的。

    王莽需要的是一个平稳且又相对安定的政治朝局,如此一来王莽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否则王莽天天把的精力都消耗在政治对手那边,岂不是本末倒置?

    所以,王莽在思索了片刻之后,随即就否了尹赏的建议。

    王莽说道:“何武,公孙禄之罪与吾之罪相似太甚,都是家人为乱,不及本身也。若吾以此殃及其身,岂可自明清白乎?”

    “且吾等将来之志向远大,不可将精力全部放于如此斗争之上。廷尉之职责还是以公平公正为主,有先例之案可循先例同判,无先例之案,可酌情处之。切不可开当年窦田之争风气。”

    “如今大汉不及当年孝武皇帝之时大汉,当今大汉积弊甚多,问题更加复杂。吾等又无孝武之雄略,身旁也无卫霍之将才,东方朔主父偃之经世大才为辅助。”

    “若是贸然对何武及公孙禄这等养望于天下士人之流的重臣,处以重罪而罚之,恐难服天下之众。甚至可能会使舆论倒转,将吾等之努力付之东流。”

    王莽看问题的方式和尹赏,严尤等人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他们就像是一条牵着手中的猎狗,是以为主人捕获猎物为荣,并以此换取主人之奖励。

    但是王莽却不能像他们一样,见到猎物就开始追杀捕猎模式。

    王莽还要考虑生态问题,毕竟在这个大猎场之中,猎人和猎物的关系随时都可能发生反转。

    若是王莽作为此时此刻的主导人,带头破坏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以家人之罪而罪其身,今后天下之人莫不因此而自危。

    毕竟,放眼现在整??天下,谁家没几个混蛋呢?

    一旦自己要因为这些混蛋就要被扣成罪名被人诛戮,那么肯定会引起整个天下之人的恐惧。

    但目前,王莽还不想让天下人为此而恐惧。

    王莽还需要利用这些人来执行自己的命令,完成一些重要的改革举措。

    所以,王莽不能因一时之快,就将规矩打破。

    尹赏听到王莽的话后,也清醒了过来,羞愧的对着王莽请罪道:“卑下未思虑如此深远,险些坏了大司马之要事。还请大司马责罚。”

    王莽过来亲自扶起了尹赏,和善的说道:“子心勿要如此。子心能有如此嫉恶如仇之心,吾心甚微。说明吾推荐汝为廷尉乃是正确之选也。”

    “若廷尉都无嫉恶如仇之心,天下还何以称善?那些无视王法者,岂不要横行于世,破坏我大汉之根基?”

    “所以,吾还要感谢子心,谢子心为我大汉守住了最后的底线,使得天下之事有了最后的公正之义。”

    王莽夸奖了尹赏一通,还要尹赏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不能松懈。

    虽然何武,公孙禄之流不能动,但是他们犯了错的家人都不能放过!

    因此王莽继续说道:“吾弟王况之过,吾已大致了解。子心在审讯此案时,切不可因吾而姑息其恶,他犯了什么错,该承担何种之责任,子心便如何去判。”

    “如此吾才不算辜负先帝之托,以及大汉社稷之重。”

    尹赏本来也在为如此处置王况而头疼的,毕竟王况是王莽的族弟,与王莽的关系匪浅,要是处置太狠,显然也不符合尹赏此时此刻的身份认同。

    但要是不去处置王况之罪,显然也无法轻易向朝廷交代。

    毕竟此案是刘欣当日在前殿重点点名关照之案。

    虽然刘欣在尹赏等人眼中,目前就算是一个帝位不正的旁系天子。

    但是刘欣的头上还是有天子光环的,而且当日的前殿大臣们也都听着。

    同时这件事情也必然会传播到长安以及长安之外。

    自己若是不能妥善处理此案,显然也是立不住脚的。

    现在听到王莽如此一说,尹赏悬着的心总算是可以落地了。

    尹赏回道:“大司马放心,卑下必公正处置此案。”

    王莽看到尹赏的这个态度之后,也放心的嗯了一声。

    接着王莽也说道:“如此便辛苦廷尉。从今以后凡是有与王况雷同之案,廷尉亦要此案为本,照此处置。如此方才不辜负朝廷对廷尉之信重,不辜负天下对廷尉之所望也!”

    “天下之人,所期盼者,无出公正之二字也。廷尉若能把握此二字之真谛,大汉中兴则必有廷尉浓厚之一笔也!”

    “将来万世之人,有学法遵道者,亦必以廷尉之名为榜样!”

    王莽最后也不忘给尹赏画一个大饼,让尹赏精神抖擞起来。

    毕竟到了尹赏这一步的人,想要在政治上再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了,即便是有王莽的帮助也是极难的。

    所以到了尹赏这个层次的人,所追求的最高者莫不是身后之名也!

    若是能给尹赏一个万世敬仰的身后之名,尹赏必然是可以为此而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严尤看着此刻的尹赏,眼中也全是羡慕。

    王莽给尹赏的这个机会实在是太诱人了,哪怕是一向稳重而少争的严尤在这一刻也忍不住露出了羡慕的光彩。

    当然严尤也仅仅只是羡慕而已,因为他的未来比尹赏更加充满了无限可能。

    严尤比尹赏年轻多了,以后的机会必然也是大大的有。

    只有王莽能够稳如泰山,在大汉朝廷之中巍然不动,那么他作为王莽最忠实的部下,将来必然也可以到位比三公,甚至就是三公的地步!

    而这比起尹赏所期待的名,更是实打实的权!

    所以,严尤对自己的未来想象要比尹赏更加憧憬,更加的充满幻想!

    接着王莽又跟尹赏和严尤交代了关于长安反贪严打的重要性,让他们继续坚持,继续打击长安及长安周围的违法犯罪以及利用职务为个人谋私的犯罪。

    同时王莽也强调了对一些好的官员家人犯罪问题的处理方式。

    要尹赏和严尤在打击这一类犯罪的时候,千万不要搞连坐,搞株连,只要惩治了罪恶本身就行。

    毕竟谁家没几个混蛋败家子呢?

    若是让朝廷的官员们因为家里的混蛋败家子而惴惴不安,无心政事,那对朝廷也是一种伤害。

    而作为大司马的王莽,是坚决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的。

    王莽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正常运转的行政机器,决不能因小而失大,导致行政失能,影响大局。

    尹赏在领会到王莽的重要指示思想之后,也积极的配合起王莽的决定,为大汉下一阶段的反腐斗争工作,开展出一条新的道路。

    可以说这条新的反腐道路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不仅督促了官员对家人们的管理和教育,同时也净化了官场的风气。

    使得那些依仗官势的官员家属们得到了实际的约束,不敢再像原来那样肆无忌惮的利用家中做官亲属之权,为自己谋求私利。

    毕竟最后在受到惩处的时候,他家里为官的亲属,也帮不了他半分,自己该怎么倒霉还怎么倒霉。

    面对如此巨大的而又没有依托的风险,只要不是傻子几乎就不再会借用家中做官之人的权力在为自己谋取那些不正当之利。

    可以说王莽这一招也算是够狠的。

    一边敲打了那些不老实的官员,一边又狠狠地收拾了那些贪心不足的官员家属。

    这些官员家属们本身就占据了很大的便宜,即便是不利用权势,也可以比普通人过的很好。

    若是再不知足,还想谋求更多,那绝对不会姑息放过的。

    否则天下之乱,必从这些边边角角的不平以及不正之气开始。

    所以,为了刹住这股不正之气,王莽决定做个好人,让廷尉辛苦一点,为这些朝廷官员们管教家属,让他们可以更加安心的为朝廷做事。

    因此在下一次前殿大朝会的时候,王莽让尹赏按照王况实际的罪过,在前殿向刘欣奏报了廷尉关于成都侯王况违法犯罪事实的审判处理意见。

    廷尉建议将王况削爵贬为庶人,并罚没所有违法之所得,遣回原籍之地思过。

    刘欣和朝中官员们听到尹赏上奏的这份处置意见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谁都没想到廷尉会这么严重的处罚王况之罪。

    本来他们以为对王况的处罚顶多就是削其食邑,罚其闭门思过,最后遣去封国而已。

    但是现在廷尉给出的处置意见竟然是要削爵,这可是不得了处罚。

    王莽现在还是大司马,而且又被进位了大将军领尚书事。

    如此之大的权势,竟然没有徇私保护王况,可见此次对王况的处置是有多么的严肃。

    以至于前殿所有的官员在看王莽的时间,也不禁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敬畏和钦佩之色。

    显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王莽的大义凛然所致。

    刘欣看着尹赏呈上的奏疏,他也震撼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后,刘欣才将这份奏疏里的处置意见消化了下去。

    刘欣对着王莽说道:“大司马,廷尉如此处置会不会量责过重?成都侯之罪虽大,但还不至于削爵。朕以为可以在酌情处之。”

    刘欣试探的问着王莽意见。

    王莽听到刘欣的话,立刻义正言辞的站了出来,对着刘欣一拜,然后说道:“陛下不可!王况之罪无可恕也。削爵已经是天下之恩典,若是不能以此而警示于人,以后朝廷还何以严明法度,为天下之榜样?臣绝不会因私而忘大义。王况之爵当削!”

    王莽义正言辞的态度,瞬间也震撼了所有人。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件事发展到这一地步,竟然会成这样。

    大汉这是要变天了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