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实锤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 第54章 一生一世的好兄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安城外十里亭中。

    王莽带着王舜,两人都是一身便装,随从也仅带了几位。

    今天就是王况离开长安的最后期限,王莽和王舜不能在长安大张旗鼓的送别的王况,所以也只能来到了这里,早早的等候着王况从长安出来的马车。

    往日有多风光,今日就要多萧索。

    这就是王况的生动写照。

    本来身为王家子弟的他,即便是什么都不做都可以显贵于人前,享受着无数人都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生活。

    但是人心不足,王况最后还是走到了今天这幅田地。

    被灰溜溜的扫出了长安,而往日之中与他以好友知己相称之人,却无人来送别他。

    显然王况在长安二世祖们的眼中,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但是王莽不能无情!

    虽然王况之罪是王莽力主定下的,但是王莽作为王家之人,作为曾经深受王况之父王商福泽提携之恩的后辈,就算王况犯了天大的错误,王莽都要来,也都要为王况兜底。

    所以,在最后的时刻,王莽还是带上了王舜,两人一起来到了长安城外的十里亭静静地等候着王况的到来。

    回忆往昔岁月,当年王莽还未发迹之前,王家子弟之中也就王况王舜对他最真,所以在王莽开始在王家和朝堂立足之时,王莽对王况和王舜的回报也是最大的。

    王况一直帮王莽主持着造纸坊和少府的对接工作,具体的问题,王莽也从来不会去过问,只会在需要的时候给王况打一个招呼。

    而王况也从未让王莽失望过。

    但是最后王况居然受到了小人蛊惑,竟然干起了偷工减料,要挟少府之事。

    试想王况本来主管的造纸坊就是大汉独一份的好处,比起原来少府所造的纸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都已经把原来的造纸术给彻底取代,成为了一个唯一且又垄断的行业。

    在这样的行业之中,王况只要按照王莽之前定下的规则,他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可是他还是被人蛊惑了。

    所以,王况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全是咎由自取,王莽也只能叹息一声。

    “舜弟,你说况弟会怪罪吾吗?”

    王莽站在十里亭之中远眺着前方,心里也不禁惆怅了起来。

    王舜听到王莽的话后,他对着王莽说道:“兄长,王况一定会理解兄长之苦心的。兄长是朝廷大司马,身系朝廷之重,万民之望,自当以身作则。王况做出此等错事,全是其咎由自取,他有何颜面怪罪兄长?”

    王莽听到王舜的话又是一声叹息。

    昨天刚刚送走王根的时候,王莽的心情就不美丽。

    因为王莽明显能够感受到王根的不爽,认为自己没有能帮他留在长安。

    现在的朝局形势虽然是向着王莽这一变,但是王莽也不能无视天下之人的关注,自己身为大司马若是不能以身作则管理好王家子弟,以后还怎么让廷尉去收拾其他人的混蛋家属?

    若是不能以此立为纲纪常法,王莽的理想也会因为自己这一时的犹豫而陷入到无边深渊之中。

    所以即便是王根有所不爽,王莽也得亲自把他送出长安,让他去到自己的封地当一个富家翁。

    这样不仅对他好,也对大家都好。

    毕竟长安是??是非之地,在这里待久了总是会遇到各种暗箭难防的问题的。

    就比如王莽,他在做人方面几乎已经算是完美,但是还会被人眼红诋毁。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王莽是王家人又接连继承了王家四代大司马的位置,成为了王家第五代大司马。

    所以即便是王莽做的再好,也会有人看着不爽了。

    毕竟连续五代大司马这种事情确实是太招人恨了。

    这个位置又天子的皇帝位不同。

    天子的皇帝位继承方式,已经是整个天下都承认并也都认可接受的事实。

    但是大司马这个位置可是朝廷之公位!

    岂能被一家一姓所独占?

    所以王莽招人恨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王莽也已经享受了王家带给他的好处,那么他就得去承受这好处之外的负面影响。

    毕竟天下的好事是不可能让一个人独占完的。

    而且老子也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王莽既然占尽了王家身份给他带来的荣耀好处,那么他就得去背负王家的负面影响。

    这是王莽逃不掉的责任,也是他无法忽视的问题。

    因此王莽就必须以身作则,也只有如此王莽才有资格去以同样的方式要求别人。

    否则王莽是不可能让天下人信服的。

    王况的马车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华丽,孤零零的在人烟稀少的路途上走着。

    王莽看到王况的马车出现之后,飘远的心情瞬间也收了回来。

    王莽说道:“况弟来了。”

    王舜听到王莽提醒,也往前一看,真切的看到了王况的马车确实在朝着十里亭这边而来。

    王舜说道:“兄长稍等,弟去将王况带来。”

    王莽止住王舜的动作,说道:“无用,还是吾亲自去吧。”

    王莽不想在这个离别的时候还绷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他要展示出自己友爱亲族的姿态。

    即便是在公事上王莽不能周全王况,但在现在的私人场合,王莽一定要给王况一个关怀备至的感觉,让他明白王莽还是疼爱他这个弟弟的。

    王舜听到王莽的话后,心中同样也是感动。

    要知道以王况的罪过,王莽即便是不来相送也无人会说什么的。

    但是王莽还是来了,而且不仅来了,还要亲自去路边等候王况。

    如此深切之情义,岂能不让王舜感动?

    王舜立刻也跟在了王莽的身后,两人就这样充满了情义和不舍,并带着几分激动之情来到了王况马车之前。

    王莽酝酿着情绪,嘴巴张了张几张,最后才喊出一句,“况弟!”

    王莽这一声“况弟”喊出之后,本来行驶在路途之上的马车也不由一顿。

    显然为王况驾车之人是认识王莽的,他在看到王莽的这一块,立刻也就停住了马车,对着王莽就恭敬一拜,站在一旁候着。

    马车之中的王况听到王莽的呼唤之后,整个人也怔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遇到王莽。

    王莽快步的走到马车之上,又激动的喊了一声,“况弟,我是莽兄长啊。”

    坐在马车之中的王况在又听到这句话后,他也忍不住的激动的眼泪横流。

    王况立刻从马车之中出来,在看到王莽对他的关切紧张眼神之后,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就流了出来。

    “况拜见兄长!”

    王况直接就大礼跪在了地上,对着王莽重重一拜。

    王莽连忙扶起王况,对着王莽心疼道:“况弟勿要责怪吾,吾也是为了大义。”

    王况忍不住流着泪回道:“弟不敢怪兄长,弟只恨自己辜负兄长所望,竟然做出如此坠兄长颜面声威之事。”

    王莽听着王况的自责之言,心里也是感动,知道错,说明王况还有救。

    王莽对着王况又说道:“此回元城路途遥远,况弟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也一定要常常与吾通书信,有何困难也一定要告诉吾。况弟失爵,是吾愧对商叔父,愧对况弟。”

    王莽还在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王况听着王莽这样的话,他是真的感动至极。

    虽然这次他失去了成都侯之爵,但是他还有兄长。

    所以,王况也不会担心自己会真的跌入尘埃之中。

    只是他现在还是自责自己给王莽添了麻烦,给自己已故的父亲抹了黑。

    这才是王况最难受的地方。

    “兄长,我知道错了。兄长还是责罚我吧。”

    王况对着王莽就是忍不住的哭泣和认错,显然王况是真的知道自己的错有多么离谱了。

    王莽扶着王况的手臂,继续安慰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弟能够知错,亦是善莫大焉。待回到元城之后,况弟一定要在元城好好修身修性,待到他日亦必有蛟龙出渊之时。”

    王莽的话让王况激动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出来。

    王莽能给他说这样的话,那么他的以后必然也是会有盼望的,不至于会在元城待一辈子。

    毕竟在现如今的天下形势任用亲族,还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王况这次虽有罪,但已经得到了惩处。

    待到将来朝廷再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再发诏命将他叫回来也不是不可。

    而且这种事情从古至今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遍,所以,只要不死,只要是家族没有崩坏,一切都还会有回头的机会。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王况在元城洗心革面之后,他依然还是会再以世人熟悉的方式回到长安。

    而这也是他比王根强的地方。

    王根已经老了,即便是他之前担任过大司马,但这依然阻止不了他衰老的事实。

    一个已经衰老,且又失去了政治地位的人,是不可能再有希望的。

    所以对比起王根,即便是王况的处罚很重,但王况依然还是希望满满!

    而这希望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足够年轻,王莽在关键时刻也需要王况这样信得过的亲族办某些重要的事情。

    因此王况的归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当然王莽再次起用王况的时候,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让王况成为朝廷三公显贵的,王莽用他肯定也只是把他用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之上,绝不会让其占据高位,挡住其他有心为王莽效忠献策之人的上进之路。

    毕竟大家出来当官为的就是出人头地,为的就是治国平天下。

    要是重要的官职全部被王莽的族人占据了,王莽还怎么用高官厚禄收买人心,以彰显自己大公无私,任用贤能的革新态度呢?

    王况激动的回道:“兄长放心,弟回元城之后,必会洗心革面,以改往日之性,不再使兄长因弟为难。”

    王莽听着王况的话,也是欣慰。

    王莽继续对着王况说道:“况弟回到元城之后,一定要与百姓为善,吾已与至尊商议,要将吾家在元城之地除了祖宗坟地外,尽数分于百姓。况弟此次回到元城一定要主持好此事。”

    “此事若是能做好,况弟声名亦可在旦夕之间逆转。到时天子在顾及至尊之面,追忆商叔父之功,亦对况弟有所恩赏。所以况在元城一定好好善待那些依附于我王家之百姓,他们才是我王家最后的根基。”

    王家之地要分给百姓,这其实也不是王莽临时起意,也不是王莽要显摆什么。

    而是为了以身作则,刘欣和孔光已经制定出了新政,要限制世家大户的土地和奴婢数量。

    王莽作为大司马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与其坐看刘欣和孔光新政失败的笑话,还不如趁此机会将王家在元城兼并的不义之地分出去,也算是赚个乡声,顺便买刘欣和孔光一个好,让他俩更加努力的坚持这条新政。

    只要他俩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王莽以后就会多几分革新的把握。

    毕竟现在的朝廷大权还是在王莽手中,孔光轻易之间也不可能被傅太后等人挤兑去。

    所以,王莽也不会让他俩放个改革哑弹。

    因此王莽必须要给刘欣和孔光树立一个榜样。

    让他俩受到来自于大司马的信心鼓舞,继续坚持推行此政!

    王况自然是猜不到王莽这么深远的心思,他只以为王莽和至尊商议将王家在元城之地分给百姓,就是为了给他减轻罪责。

    所以,王况在听到王莽这话后,他的眼泪更是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对着王莽就是深深一拜。

    现在王况也在心中认为这个世上除了他已经故去的老爹之外,王莽就是那个最疼他的人了。

    因此王况对着王莽发誓道:“兄长在上,弟况此生必不负兄长之望。兄长以后但有所需,弟必刀山火海为兄长前驱!若违此言,天厌之!”

    说罢之后,王况也不顾王莽的阻拦,又在地上对着王莽哐哐哐的磕了几个头。

    这几个头磕的也是应当的实在,不仅声音大,就连额头和脸上也都沾满了地上的灰尘。

    一旁的王舜看着这个场景,也感动的眼泪直流,王莽这个兄长对他们这些弟弟们真的是太关心,太好了。

    有如此兄长,此生还有何求?所以在这一刻,王舜也跟着王况一起对着王莽一跪,学着王况刚刚的话说道:“兄长在上,弟舜此生必不负兄长之望。兄长以后但有所需,弟必刀山火海为兄长前驱!若违此言,天厌之!”

    王莽看着这两个如此认真的发誓的兄弟,心中也是感慨莫名,这才是一生一世的好兄弟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