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诸子:我在春秋当儒侠 > 第28章 儒道之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圣人曾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卿先生根据圣人对先天人性和后天教化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性与行的关系。”

    李斯放下手中的饭碗,开始侃侃而谈。他其实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但是当他讲起那些学问的时候,似乎觉得比那些又充满了力量,比填饱肚子更令他幸福。

    “你说的不对。”突然李乐打断了李斯的讲述,断然否定道。

    被打断的李斯并没有多恼怒,只是觉得有些不屑。毕竟一个边陲小镇学堂里的孩子能有什么学问,于是带着一种俯视的态度说道:“小兄弟有什么见解,不妨说出来。”

    李乐站起身说道:

    “你刚才说人性本恶,是错的。圣人爱人,所以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我的先生教导我,人的天性并没有绝对的善恶。有的人天性善良大于邪恶,有的人天生邪恶大于善良。所以人要学习礼法,接受教育,引导向善良的一面。”

    “是为,秉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喜善则为善,习恶则为恶。”

    李斯听完,颇为震惊。他没有想到在这个偏远小镇的学堂里,能听到一个十岁的稚嫩少年说出这么一番话。

    于是他又看了下一旁瞎眼瘸腿的漆雕修,收起了几分轻视之心。

    李斯向漆雕修躬身行礼说道:“先生是有智慧的人,学生佩服。不过事实非也。子卿先生所讲的人性本恶并非强调天性的善恶。而是强调以行制性,人的初生,如同混沌。我们都无法断言其善恶。但是人性的自私,贪婪,色欲,暴力等污浊的事物会无时不刻的影响人走向恶端。”

    “所以子卿先生认为,天性如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善还是不善。主要在于后天的引导。人学习礼教,约束自己的行为。懂人伦五常,明断是非善恶。以礼制心,以律制行,以行制性。”

    “可是,不对。他们都说法不责众,亦不加尊。就像小镇上,依照军律,值守不得饮酒,可是陈头每一次晚上都喝得醉醺醺的,也没有人责罚他。还有秦将军,他从来不操练士兵,就爱睡懒觉,却也没有人可以说他。如果凭借法律制约人的行为,那么总会有不受法律约束的人,如果他们性是恶的,那又该如何呢?”

    李乐听完了李斯的话认真的思考后,举例说道。李乐并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只好就拿自己身边看到的事情举例子。这些事情他早早就看见眼里,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说过,只是他一直知道,那些事情是不对的。

    圣人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司其职,各行其事。这天下大乱的原因,便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人父,子不人子。同样将军不像将军,百户不像百户。

    李斯未成想一个半大的孩子居然能想到这么多,其实这种事情他也是知道的。春秋乱世,百姓民不聊生。诸国贵族骄奢淫逸,鱼肉百姓。

    圣人死后,杨墨两家盛行。不少国家统治者对杨朱礼学的贵己十分推崇,认为国家只要“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但是那些王侯公亲去只是“不拔一毛”,却全然不过杨朱子的后半句“不取一毫”。以至统治阶级的剥削更加严重,诸国人们更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与之对立的墨家,除了提倡人人相互关爱,反对战争的“兼爱”,“非攻”主张外。还提出了针对各国统治阶级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言论。

    同时还主张更改贵族的旧制度,提出“民为国本,虽贱而不可薄。”的“尚贤”思想。

    以及以平民的角度提出“尚同”这一针对思想,文化,道德,制度规范天下一同的倡议。

    最后墨家还大逆不道的宣布了“非命”“非乐”的思想,认为应该废除礼乐祭祀,各种繁文缛节等不适合民众生产的仪式和活动。告诉平民,人的命运并非天定的。有的人不是天生下来就高贵,也不是有的人天生下来就低贱。事在人为,一切都要努力的抗争。

    杨墨两家便是如此,依靠着不同的阶级群体进行着对抗。儒家有一位叫孟轲的大儒曾经便说过:“天下之学,非杨即墨。”

    李斯一时间想到了天下局势,没有说话。李乐继续说道:“法律无法针对所有人进行教化,只有提倡礼教,让礼义道德深入每一个人心中,才让他们摒弃恶的念头。”

    就在李乐野侃侃而谈的时候,一旁一直沉默的韩非却说话了。

    “可以。”

    因为只说两个字,韩非并没有结巴。只不过大家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个可以两字是反驳李乐说法律无法针对所有人的。

    李乐有些不服气的说道:“那你说说,该如何做啊。”

    韩非扫视了一遍所有人,深呼吸一口,像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后才说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韩非这一句话说的很慢,一字一顿,但是没有结巴。所有人都把这句话清晰完整的听到了耳朵中。

    众人的讨论并没有随着韩非的一句话结束,漆雕修并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只是在一旁含笑着听着。北宫幼是兵家人,对于这些哲学道理,治国根本的讨论并不感兴趣,吃完饭后便在一旁陪坐。

    李斯与李乐二人,你有来言我有去语。韩非在一旁也总有惊人之语。就这样,三个年轻人竟是讨论道正午,才算结束。

    春秋时,人们只吃两顿饭的。所以并没有午饭,不过李斯一直与李乐争辩,并没有好好吃饭。此时肚子又空了,发出不争气的咕噜声。

    漆雕修只好又让北宫幼给李斯韩非二人热了一下饭,就着开水又吃了一顿。

    水足饭饱之后,李斯二人有一次的郑重的感谢了漆雕修等三人。经过一上午的讨论,也一改了他对这小学堂三人的轻视,虽然观点不同,但是李乐的学问并不在他之下。

    感谢之后便是准备道别,继续西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