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诸子:我在春秋当儒侠 > 第128章 医考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儒家弟子,怎么来参加医考。让人核对一下,是不是弄错了。”孟婵娟对着左右的侍从说道。

    “孟师,已经让人去问过了。没有错,此人确实要参加医考,也确实是一个儒家弟子。”一位侍从连忙上前答道。

    “哦?有意思。这是真的当我们医家考试简单?随随便便一个阿猫阿狗也想来试试?”

    孟婵娟慵懒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给我盯紧了这个人,我要亲自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是!”左右侍从齐声应道。

    再说考场这边,李乐面前的一大堆草药。

    党参,茯苓,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肉苁蓉,五味子,夜交藤,大枣,山茱等等林林总总二十多种药材。

    而考题的题目则是固本培元丸。

    这中医的核心讲究的便是八个字:扶正、祛邪、固本、培元。

    所以这固本培元对每一个医家弟子来说并不陌生,而学宫提供的各种药材,也都是有固本培元功效的药材。

    才不给明确的药方和剂量的情况下,让人在这些药材中取出正确的几味药来制作考官需要的药丸。这对每一个考生都是不小的挑战。

    哪几味药是主药,哪几味药是辅药。不同药材的处理手法,药性的强弱。哪种药材和哪种药材药性互补,哪种药材和哪种药材药性相克。

    若是没有十几年的行医经验,这是很难一下子捋的清的。

    所以一时间所有的考生都面露了难色。

    不过这些难不倒李乐,李乐从小在山里长大,为了生存大部分的时间在山里采药和打猎。

    而且每年春季漆雕修和他给镇上居民发的防病的药汤,说白了就是一种固本培元用的。所以他对这些药材无比的熟悉。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原因李乐一直在给百姓们看病医治。所以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虽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哪个不会生病。但是正常时期,也不是说一个医生天天都能遇到病人。毕竟人不能天天生病,一个医生能够接触到的人群也比较有限,尤其这还是一个信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春秋时期。

    也正是这疫情的原因,来仁心堂上门求诊的加上李乐登门诊治的,每天李乐接触的病人不会低于三十人。

    就在这大量病人的不断磨练之下,量变引起质变。让李乐这小小得年纪,就有了老中医那种沉稳从容的气质。

    所以别看李乐岁数小,但是在这一众同届的学生中,他的医术是十分扎实的。

    这固本培元丸,李乐从没有听说过。只不过他所学的医术并非是一剂剂的标准药方。

    《难经》一书里并不注重记载药方。而是阐述了人体什么是经脉,什么是气,人为什么会生病。不同的症状需要从什么方面去入手救治等等。

    大多都是原理上的知识,所以李乐的医术不是死的。也不是靠着几种药方,三板斧打天下。

    所以这陌生又残缺的药方也难不倒李乐,凭着自己的心中所学,李乐很快就排除了一些药草,开始着手炼制。

    不过李乐的进度并不算快。考试这种事情虽然讲究的是一个公平,不过天下的事情就没有平等过。

    就像寒门的弟子抱怨人生不如街边的商贾,人家富商却说:“你凭什么觉得你十年寒窗,能抵得过我三代从商。”

    有些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追寻罗马,而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啊你可以说啊老天爷不公平,自己没有一个好出身。不过老天爷虽然不平等却是最公平。因为老天爷从来不会辜负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这些考生之中,你说不好众多弟子之中有家境好的,通过各种门路提前打听到了考题。或者自己见多识广的,就认识这味药。当然也不排除有真才实学的。

    所以在李乐炼制好之后,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交完卷了。

    扣上盒子,用写有自己名字的纸封住开口,提交给考场的侍者之后,李乐就离开了考场。

    @会考的初试一般需要三天。医考的第一天考生作品提交之后,需要众多考官对这些药丸进行打分。

    打分的标准有很多。最快提交的肯定会有加分,但是相对更重要的是药品的成色与是否符合考官的要求。

    这些考官都是二境的医师,主考官孟婵娟更是二境巅峰,在整个临淄城都是有名的医生。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新招收的弟子的作品一打眼,一闻就可以判断出好坏。

    评分的标准分甲乙丙丁,只有评分在丙以上的考生才可以继续参加第二天的考试。

    因为孟婵娟提前打过招呼,所以写着李乐的盒子很快就呈在了孟婵娟的面前。

    孟婵娟其实对李乐的作品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期望。

    他已经主持过四届的会考,每一届都没有什么惊才绝艳之人。哪怕医考中能够脱颖而出,在之后的乱战中医家的弟子也会被淘汰出局。

    所以对于会考第一,医家只能说是开走一个过场。他本不想来当这个主考官丢人现眼,但是大祭酒下令他由不得不听从。

    所以他只是怀得找乐子的想法,想看看这个儒家弟子有什么样的底气,来参加医药的比赛。

    至少这是他当考官四年唯一在医考上见到的一个儒家弟子。

    盒子都是一样的盒子,看不出来任何的不同。

    孟婵娟撕去封纸,掀开盒盖。一个乌漆麻黑的小药丸就躺在盒子里。

    药丸外壳完整,圆润饱满。又被烘烤过留下的淡淡药香。

    这样的品质不坏,但是也绝不是特别好。只是一个儒家弟子能把药丸搓成这样说明确实有两下子。

    或许这个儒家弟子是某个医药世家的子弟。

    孟婵娟并没有觉得如何惊喜,只是心中有着这样猜。

    观察完形状之后他凑近了闻了闻,只不过药香并没有什么变化。这倒是让孟婵娟觉得有些惊喜,有的人认为药的药香越浓郁越好。

    但是真正能够用外壳锁住药香的药丸,才是可以长久保存药性的好药。

    于是他又把药丸放进了嘴里轻轻一嚼。

    孟婵娟的眼睛顿时放大,原本那无趣乏味的眼神中亮起了一丝精芒。

    “有点意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