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真是猪一般的队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帮助安肃军、保定军、广信军和信安军坚守住南京道后,武植把目光盯向了辽国的西京道,谋划着该如何把西京道长城以南的地区给攻打下来。现在,华夏军全军上下对他是敬畏有加,官兵们对他是言听计从,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武植才能带领他们建功立业!

    就在武植谋划着如何攻取西京道之际,千里之外的京城汴梁却已经吵翻了天,群情沸腾了!

    在获悉武植率领的华夏军已经打败了前来进犯的辽国大军,朝廷和赵煦就立即考虑着该如何应付下一阶段的形势,是不是该马上召回武植与华夏军,让他们班师回朝凯旋而归。但由于以章淳、章?P为首的强硬派与曾布、刑恕等人为首的保守派意见不一,各抒己见之下竟然好久都没能拿出个有效的章程来!

    众人都不反对召回武植与华夏军,可在对待武植与华夏军的态度上就不一样了。

    章淳、安焘、章?P等人认为,武植与华夏军打败辽国大军有功,而且消灭了那么多的辽国军队,算是立了大功,该重重嘉奖才是!回京城时该以英雄凯旋为例进行迎接!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则认为武植与华夏军是功过相抵,他们认为此次宋辽战争就是因武植而起的,如今打败辽国大军只不过是将功赎罪罢了,不应该给予嘉奖,若是战败了还应该追究武植与华夏军的责任!故回京城时不予迎接!

    在如何应对辽国有可能采取的疯狂报复时,两派也是僵持不下,争论不休。

    章淳、安焘、章?P等人态度强硬,表示不怕辽国人的报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若是辽国出动更多的大军来进犯,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针尖对麦芒地打回去,绝不退缩半步!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则态度悲观,想一味地求和。他们认为武植与华夏军的胜利只是一时灵光而已,等到辽国大军适应华夏军的战法后,大军压境下大宋朝估计就很难再取得胜利了,甚至还会危及到京城。所以他们想到的就是现在就应该派出使者与辽国和谈,争取得到辽国的谅解,使宋辽两国重归于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

    两派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一吵,竟吵了大半个月都没能形成决议,悬而未决。

    曾布、刑恕、安淳等人怯懦畏战的心理和态度让章淳、安焘、章?P等人很是不满,但持有这种心思的官员们并不在少数,在朝堂上与地方上都很有市场,以文抑武的国策让很多文人士子都变成了软脚虾,对外寇强硬不起来,总想着退让求和。

    赵煦也是很矛盾,他一心想强硬对敌,寸步不让;一心又怕承受不了辽国人的疯狂报复,患得患失,也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这一拖之下,朝廷众人和赵煦竟然都忘了该如何安排武植与华夏军的去留问题!

    这日,早朝,垂拱殿中,众文武大臣们照例在为如何应对辽国人的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恶语相向。赵煦无奈之下,只好再次选择提前退朝。

    回到御书房,赵煦烦闷不已,踱着方步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这帮狗咬狗的家伙,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煦心里暗骂了一声,他不禁想起了武植,要是武植在,估计早就拿出章程来,何至于拖到今日?赵煦不禁叹服于武植平日里的干练果决了。

    “报!华夏军捷报!”就在赵煦胡思乱想之际,耳中突然响起了一阵欣喜的呼喝声。赵煦闻言立即转身停住,抬头看向御书房门口,只见一个皇城司宫卫正双手捧着一个匣子,单膝而跪,面向御书房大门。

    站在一旁的郝随闻讯,连忙走过去,从宫卫手上接过了匣子,然后挥手示意宫卫下去。

    “华夏军捷报?仗不是打完了吗?怎么还有捷报?莫非契丹人又来进犯了?”赵煦很是疑惑不解,惊疑中接过郝随从匣子里拿出的捷报,慢慢翻开来看。看着看着,赵煦不禁呼吸急促,两眼放光,激动得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着。

    “好个武植!好个华夏军!哈哈哈!”待看完手中的捷报,赵煦禁不住惊呼出声,欣喜若狂。

    捷报上说,武植率领华夏军北上,已经把辽国的南京城给打下来了!燕云十六州的幽州,就这样被华夏军给收复了?他还在犹豫不决的事情,武植与华夏军已经在帮他做出决定了!

    赵煦心情大好,忙发出通告,要求文武大臣们紧急赶到垂拱殿,重新上朝。众文武大臣刚下朝又被召集起来重新上朝,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郝随把捷报宣读完毕,整个垂拱殿顿时就沸腾了!所有的官员们被耳中听到的捷报内容惊呆了,一片哗然。

    章淳、安焘、章?P等人闻讯大喜,拍手称快。好个武植,已经帮他们做出选择来了!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闻讯则面面相觑,惊惧哑然。他们还在背后非议武植与华夏军,而如今却被人家给打脸了!

    “陛下,这个武植胆大妄为,该治他不听调遣、擅作主张之罪!”不甘心的保守派自以为抓住了武植的把柄,安淳打头阵,有点气急败坏地说道。

    “是啊,陛下,这个武植如此行事,必招来辽国人的疯狂报复,必会引起生灵涂炭啊!”在一旁的刑恕也痛心疾首地嚷嚷道。曾布、刑恕、安淳等人身后的保守派们也都纷纷出言附和,声言武植与华夏军不该妄动,要求治武植的罪。

    赵煦原本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被这些人的话给冲散了,感到如吞了满嘴苍蝇般恶心,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要不是为了削弱章淳的权柄,平衡朝堂,他都想马上下旨免了这些人的官职,给远远地贬谪到外地去,眼不见心不烦!

    章淳、安焘、章?P等人闻言也是怒极反笑,义愤填膺,理直气壮地怒斥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危言耸听,嫉贤妒能。双方一下子又吵了起来,纷纷攘攘,好不热闹!

    打了胜仗还要看战败方的脸色,这真是奇葩!但宋朝就偏偏有这样一群软骨头的人,而且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们,用他们的话说,对外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都要息事宁人,以和为贵。

    这真的是猪一般的队友,专门来扯后腿的,成事不了却能败事有余!

    赵煦彻底烦了这帮道貌岸然的家伙,恼怒中直接宣布退朝,悻悻地走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心不乱。

    武植和华夏军收复南京城的做法虽然得不到曾布等人的支持,可当捷报在京城汴梁公之于众后,全城却沸腾了,众人群情激奋,纷纷为武植与华夏军击节叫好。

    九十多年来,宋朝面对辽国的欺凌时,都是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懦弱样子,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如今武植与华夏军做了一件宋朝人梦里想做而不敢做的义举来,广大老百姓除了喝彩之外还能做什么?虽然有些思虑得深刻些的文人士子心里也有些担心,但还是觉得扬眉吐气,当浮一大白。

    武植与华夏军又成了大家争先关注的焦点,华夏军的神秘与战斗力成了大伙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

    保守的曾布、刑恕、安淳等人,看到官家赵煦无动于衷,并没有责罚武植与华夏军任意扩大战事的意思,不禁急了。数日后,他们联袂找到向太后,痛哭流涕地陈述华夏军攻占南京有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与可怕后果,夸大其词地控诉武植与华夏军此举会祸国殃民!

    女人的耳根都比较软。向太后听罢,也有些傻眼了,她哪懂得判断朝局走势啊?乍听之下,也觉得事态很是严重,顿时也觉得武植与华夏军不该惹是生非。情急之下,在曾布等人的“撺掇”下跑到赵煦面前要求撤回华夏军,严惩武植与华夏军的莽撞行事之罪!

    向太后出面,让赵煦左右为难。于是,他跟首相章淳商议后,决定折中处理,下令武植与华夏军收到旨意后即刻退出南京城,班师回朝,不追究武植与华夏军擅作主张扩大兵事之罪;并派出使者去跟辽国和谈,争取获得辽国人的谅解,平息辽国人的怒火。

    安淳有幸成为了出使辽国的使臣,他带着赵煦的指令,屁颠屁颠地带领使团一行数十人从京城出发了。一路上,安淳志得意满,一心想着到时该怎么修理这个武植大人,他有点膨胀了,真的把自己当成钦差大臣来看待!

    安淳一行数十人的使团一路游山玩水般地行进,悠哉游哉,足足花费了十五天才走到雄州。

    在雄州城,雄州知州孙兴国无比热情地接待了安淳一行,让安淳很是受用。酒足饭饱后,安淳拿出了朝廷正三品大员和钦差大臣的派头来,开始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命令孙兴国即刻派人去南京城把武植给叫回来,接受皇帝的旨意。至于要武植回来做什么和安淳一行有什么样的使命,安淳并没有对孙兴国详细加以说明,孙兴国只知道他们是出使辽国的使团而已。

    孙兴国见这架势,顿时明白这是神仙打架了,这个使臣安淳大人是来者不善哪!可武植大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孙兴国很是为难,两头都不敢得罪,只好亲笔写了一封信说明来意,并派出亲信林三快马加鞭赶往南京城,去请武植来雄州。

    林三赶到南京城,却扑了个空,武植已经带领华夏军出征,正在攻打辽国南京道东北面的檀州。林三无奈,只好又继续北上,赶往檀州。

    待林三赶到檀州城下时,却发现檀州城已经易主,成了华夏军的囊中之物。林三很是惊奇,连忙进城,终于在檀州城官衙中找到了武植,恭恭敬敬地递交上孙大人的亲笔信。

    看罢手中的来信,武植禁不住冷笑一声,这个安淳大人是拿鸡毛当令箭了,太把自己当一回事,竟然摆起谱来了!

    示意林三离开后,武植随手就把信件丢在了一旁。他也不管这个安淳来此有何目的和用意,只一心一意地正在谋划着如何攻取下一个目标:景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