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七十八章 妙玉身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媵(音同硬),就是送的意思。

    所以媵妾,其实就是娶一送一。

    娶的那个,是正妻。

    送的那个,自然就是媵妾。

    一般来说,媵妾都是和正妻一起嫁过去。

    算是陪嫁的一部分。

    不过。

    冯家因为人丁单薄,只冯一博一个。

    急需传嗣。

    可黛玉年纪又小,还要再等四、五年才及笄。

    李孟氏便和林如海才商定,让妙玉先进门为妾。

    这算是特事特办,一切为传嗣香火。

    “说来,这孩子也是个苦命的。”

    提起妙玉,林如海似有颇多感慨。

    “这些年我亏欠她颇多,黛玉还不知有这个庶姐,却也一样亏欠她不少。”

    “林姑娘不知道?”

    见冯一博一脸疑惑。

    再加上,林如海今日原本就想把妙玉的事交待一番。

    闻言便直接讲述起来。

    “妙玉她娘是我在金陵读书时买的侍妾,后来随我回老家时,有了身子,就留在了姑苏。”

    怪道妙玉不是金陵人,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莫非是因她母亲?

    冯一博不禁联想。

    金陵十二钗,按理说都与金陵或多或少有着关联。

    就如宝钗本就是金陵薛家的女儿。

    而黛玉则是金陵贾家女儿所生。

    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等,更不用多提。

    都和宝钗一样,本就生在金陵。

    “再后来我和你婶娘成亲,有了黛玉。”

    林如海可能是想到自己大婚,和黛玉出生之事。

    脸上不禁浮现一点笑容。

    但马上又转为哀愁。

    “但因黛玉自小多病,为她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

    大魏是有这个风俗的。

    无论佛庙道馆,都收纳有钱人家买的替身儿。

    一来为寺观增添人口,二来还会有不菲的酬金,和持续的香火钱。

    “当时便有人提议说,要让她亲入空门才好,但你婶娘却是如何也舍不得。”

    黛玉何尝不是被捧在手心长大的?

    这话一出,冯一博只觉更加怜惜她了。

    本来是在父母爱护下长大,现在却寄人篱下。

    不过溺爱孩子,贾敏应该也是传承了史太君的。

    想来,黛玉在史太君那也不至真的受苦。

    “后又有人提议,说让一姐妹做她的替身,也可算是替她入了空门。”

    “我就想起,还有妙玉这个女儿,正好她娘又死了,无人照应,原想接过来养着。”

    想起有个女儿?

    正好死了?

    这两句话听得冯一博心中悚然。

    要知道,林家本就人丁稀薄。

    就这仨瓜俩枣的,林如海还能忘了?

    足可见其对庶女的薄情。

    给他生过女儿的侍妾死了,他还道“正好”。

    足可见其对妾室的薄情。

    “于是就去信,安排她在祖坟旁边的家庙中,随我姐姐带发修行。”

    “有我姐姐照应,也自不会亏了她去。”

    林家的祖坟,在风水极佳的姑苏玄墓山。

    玄墓山下还有家庙镇压风水,名为蟠香寺。

    里面的主持,正是林如海的庶姐。

    因丈夫死了,又无儿无女。

    笃信佛道的她,便了捐些钱,在一个庙里出家了。

    这和捐官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如海知道后,派人把她请回家庙里修行。

    一应吃用都由林家支应,以尽姐弟之情。

    对自己庶女凉薄,对庶姐却又极尽亲情。

    对妾室凉薄至极,死了都说“正好”。

    对正妻又至死不渝,连续弦都不愿。

    人性的复杂,在林如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六岁时,为黛玉入了空门,如今十六岁,又要为了黛玉作媵。”

    说到这里,林如海难得面露惭色,叹道:

    “说来,我和黛玉都亏欠她很多。”

    顿了顿,却一脸希冀的看着冯一博,道:

    “所以,一博你可莫要把她当一般妾室,慢待了去!”

    额。

    怎么你亏欠的还要我弥补?

    虽然心中吐槽,但冯一博自然满口答应。

    毕竟两个女儿都给了他。

    “叔父放心,我定不会亏了她们姐妹!”

    林如海闻言点了点头,又强调道:

    “妙玉虽是庶女,自幼却也随我姐姐饱读诗书。”

    说到姐姐,林如海还露出几分自豪。

    “我敢说,以我姐姐的才华,妙玉绝不比别家嫡女差上分毫,甚至大部分都不如她。”

    “我小时,就是姐姐教我读书认字,方有我日后的探花及第。”

    冯一博捧了一句:“林家书香之族,一博心向往之。”

    林如海没接冯一博的话,只是微微一笑。

    “你若是再早来几日就好了。”

    他摇了摇头,又道:

    “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我便以此让我姐姐带她去了。”

    “原本我还打算,等她到了都中,便由二内兄代我做主,将她抬进冯府。”

    说到这里他不由摇了摇头,看着冯一博,失笑道:

    “可没想到,她刚才走了没几日,你就回了江南。”

    “看来我和她的缘分还未到吧。”

    冯一博也跟着笑了,又道:“待我扫清倭寇,回得都中自能相见。”

    林如海并未如冯一博所想的夸赞两句,反而笑着道:

    “这事你量力而行就好,就算一时没什么进展,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冯一博顿时皱眉道:“叔父的意思是?”

    “你先按你想的去做就好,其他的不必知道太多。”

    林如海老神在在的说了句,又笑着道:

    “等该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告诉你。”

    “若没人和你说,就说明你都可做得。”

    云山雾罩的点了几句,便不再提了。

    冯一博不甘心的又追问几句。

    “叔父若是知道什么,就再提点一博几句啊。”

    “不然真捅了什么篓子,叔父还要帮我收拾烂摊子不是?”

    林如海被他说的苦笑不得,只得又提点两句。

    “江南的事涉及太多,甚至上达宫闱之中,与我这边也有些干系,你没必要知道太多。”

    “你只要记住,做好自己该做的,等时机到了,没准能收获一桩大功。”

    冯一博一听涉及宫闱,便也不好再多问了。

    只能勉强点了点头。

    随后翁婿俩用了饭,冯一博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在码头搭船了官船,

    直奔金陵而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