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李氏双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贾母近日才从孝慈县回来,又去了宁府哭了一场。

    年迈的人哪禁得住这般风霜伤感?

    连番折腾之下,当晚便觉头闷目酸、鼻塞声重。

    再撑不住身子病倒塌上。

    荣府上下都乱了手脚,连忙请了太医来为贾母诊脉下药。

    足足的忙乱了大半夜才算堪堪稳住。

    也幸而这病发散的快,未曾传经。

    至三更天,贾母些须发了点汗。

    终于脉静身凉,不再发烧。

    荣府一众人等方才放了心。

    只是,至次日仍需服药调理。

    贾家人白日里还要去宁府理丧,因此只能轮番过来伺候。

    林如海这边得了信儿,就让人把黛玉送到贾府。

    让她在床前侍奉外祖母,也不枉贾母疼爱一场。

    又过了数日,荣宁两府上下都去为贾敬送殡。

    贾赦、贾琏、邢夫人、王夫人等,亲率家人仆妇,将灵柩送至铁槛寺,直到到晚上方回。

    贾珍和尤氏夫妇,还有贾蓉这个嫡孙,仍留在寺中为贾敬守灵。

    需守过百日后,方能扶柩回籍,葬入贾家的祖坟。

    宁府只继续托给尤老娘照管。

    冯一博抽空也过去送了一趟,尽了礼数后就回部里点卯。

    没过两天,冯府有亲戚到访。

    冯家人丁不旺,早就没什么正经亲戚了。

    只有些庄里的屯亲,如今也多在南洋做了管理层。

    来的自然不是冯一博的亲戚。

    而是李守中在的弟妹,也就是李纨的寡婶。

    她带了两个女儿来都中投奔。

    李守中接到传信,部里有事暂时脱不开身。

    冯一博这个晚辈兼冯府人,就主动请缨。

    他回府让人准备马车,和李孟氏一起前往码头。

    将一个李婶一家人迎回冯府。

    宝钗亲自接了出来,众人就簇拥着,将人送到了老两口院里。

    “冯渊携内子及妾室们见过婶娘!”

    双方到了屋里落座,才正式见礼。

    一路上,李婶娘早从李孟氏口中,知道冯一博的身份。

    此时朝他笑着夸赞道:

    “在族中就常听人提起,都说一博是大哥这些年最得意的弟子,今日一见,果真是人中俊杰。”

    听到这话,冯一博心中稍有疑惑。

    即使他是李守中的得意弟子,也不至于李氏一族都知道吧?

    就算李婶娘是在寒暄,显然也有些过誉了。

    他当即连连道:

    “婶娘谬赞了!不过蒙恩师错爱罢了!”

    没想李婶娘见他谦虚,又补充道:

    “此前一博你捐的财物,将李族祠堂和族学都翻建一新,又填了不少祭田,李族上下自都感念你的好处,如何还这般谦虚?”

    冯一博闻言一愣,同时心中电转。

    这才明白李婶娘说的,竟是几年前那件事。

    那一年春闱之前,倭寇流窜江南,到了冯家庄。

    冯一博带人击败他们之后,想将二十余车财货据为己有。….可他当时只是个举人,势单力薄。

    若想占了那些财货风险极大。

    为了转移别人的视线,也是寻求一些庇护。

    他将财货分出去好几车。

    其中两车,就送到了李守中府上。

    没想到,李守中收下他的财货,竟然是看出了他的小心思?

    他自己没有占半点好处,将财货都送回了族中。

    还特地点出是冯一博所赠。

    显然,这是将此事揽下,默默为冯一博遮风挡雨。

    可能很多人的觊觎,就是因此才被阻隔。

    想到李守中暗中护持,冯一博心中感动,口中连忙道:

    “此事不敢居功,那些是当时给恩师和师娘的孝敬,捐给族中都是二老的心意。”

    李孟氏显然是知道这件事,见此笑着道:

    “老爷身为李家族长,想为族中做些事也是应当应分的,一博知道他的心思,就出力帮衬了一把。”

    冯一博就坡下驴,连连点头道:

    “正是如此,都是源于恩师想回馈族中,我做那点事不值一提。”

    李婶娘闻言只是笑笑,便不再多提。

    她转而看向宝钗,又夸赞道:

    “冯家媳妇,是那位薛家的大姑娘吧?早前在金陵也听过薛家大姑娘的贤名,不想今日一见,她们说的竟不及十一!”

    宝钗见点到她了,连忙一福,口中道:

    “婶娘过誉,都是长辈们抬举罢了。”

    李孟氏见夫妻俩都这般谦逊,便笑着打趣道:

    “你们夫妻也不用小心翼翼,她说的这些,你们都是当得起。”

    众人闻言,自都露出善意的笑容。

    李婶娘也笑了笑,又让出身旁两个姑娘,道:

    “这是你们两个妹妹,纹儿绮儿,还不见过冯家哥哥嫂嫂。”

    两人路上和李孟氏已经见了,此时听到母亲介绍小夫妻,便连忙上前相见。

    一对标致人儿,各自福了一礼,柔柔的道:

    “哥哥嫂嫂好。”

    李纹、李绮都是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

    本身长得就极为标志,又有些温婉的书香气。

    看着文气十足,但又青春洋溢。

    让人见了只觉赏心悦目。

    小夫妻见此,连忙还礼。

    冯一博自然不好多作评价,倒是宝钗笑着夸赞道:

    “两位妹妹真是天仙似的人物,冷眼瞧着和珠大嫂子有几分仿佛,一眼便知是诗礼之家出身呢。”

    两人当面被夸,不由都有些害羞。

    不过毕竟是大家女子,闻言落落大方的又是一礼,口中道:

    “嫂子过奖,我们哪及嫂子万一?”

    “我们姐妹不过蒲柳之姿,倒是冯家嫂子秋菊春松,让人羡慕。”

    两边几人各自寒暄几句,李孟氏将尤氏姐妹、妙玉、香菱几个妾室也简单介绍了下。

    等两边都一一见过,李孟氏才又招呼众人坐下。

    李婶娘刚一坐下,就想起宝钗刚提起李纨。….便好奇看向李孟氏,问道:

    “大嫂,我们许久未见宫裁,她和兰哥儿可好?”

    李孟氏闻言,笑着回道:

    “劳你还念着她们娘俩,我们到了都中后,她和兰儿倒是常来这边。”

    说到这里,她轻轻一叹,才继续道:

    “唉,只是最近又是国丧,又是贾府的丧事,想必一时半会儿抽不出身再来。”

    李婶娘才从江南过来,显然不知贾敬的事。

    她闻言有些诧异,口中犹豫道:

    “是亲家那边……”

    李孟氏见她误会,忙解释道:

    “不是荣府,是宁府那边的大老爷殡天,前几日已经发送了。”

    李婶娘一听不是李纨那边,倒是微微松了口气,随后又叹道:

    “说来我倒是该拜访一下宫裁府上的长辈,来的时候和他家大房的亲戚们同路,倒是帮衬不少。”

    “哦?”

    李孟氏闻言一愣,疑惑道:

    “荣国贾府的亲戚?”

    李婶娘点点头,从头讲道:

    “我们娘仨从老家出来,也包了艘女船,但毕竟都是女人,赶路多有不便。”

    “不曾想,到了码头正好遇到两拨人停靠,交谈之下发现竟都是荣国的亲戚。”

    李家是金陵大族,自然不会让三个女人独自上路。

    因恰好遇到这些老亲,族人才回去了。

    只留了一应丫鬟婆子跟着母女三人。

    “其中一个,是荣府大房公子的内兄和嫂子,王家大房的人。”

    荣府大房公子,指的自然是贾琏。

    王家大房,正是王熙凤家那一房。

    她上面还有个兄长名为王仁。

    王家的爵位到王熙凤的上一辈,就已经没得袭了。

    因此进士出身的王子腾便成为一家的主心骨。

    先是成为王家的族长,随后入京为官。

    还坐上了京营节度使之位。

    如今又步步高升,自不必多言。

    而大房留在金陵族中,守着家业过活。

    只王熙凤这个女儿嫁到了贾府,才来了都中。

    现在王熙凤已经“仙逝”,也不知王仁来都中要做什么。

    “还有一个,是大房夫人的兄长,邢家的大爷,和他家的女眷。”

    她说的邢家大爷,是邢夫人的兄长。

    邢家的庶长子邢忠。

    “两边一说,原来都是亲戚,就同路来的都中。”

    事情就是这么巧。

    邢夫人的父亲,早在邢夫人未出阁时就没了。

    邢忠就在那时分家别过。

    如今落魄得过不下去,只得来投奔掌着邢家家业的邢夫人。

    除了邢忠这个庶长子,邢家有姊妹三个。

    还有一个嫡子邢德全。

    邢夫人出阁之时,除了分出去的邢忠。

    其他姊妹兄弟尚且都还年幼。

    她就依靠嫡长女身份,一直把持邢家的一应家私。

    如今还由她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代为掌管经营着。

    因此邢忠过不下去,才会带着妻女过来投奔邢夫人。….就是想要再分润一些族产过活。

    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想进京,两家本是亲家,就一处打帮来了。

    走至半路泊船时,又遇见李家婶娘带着两个女儿也上京。

    大家叙起来又是亲戚,因此三家一路同行。

    “下船之后,他们都去了荣国贾府,只我们娘仨让人给大哥送了信,才在码头等着。”

    李孟氏听了,点了点头,犹豫道:

    “这几日荣府刚治完丧事,老太太又正病着,倒是不便打搅。”

    说到这里,她沉吟片刻,才又道:

    “等过些日子吧!过些日子,咱们带些礼物,一起过去走动一下。”

    李婶娘自无不可,闻言点头道:

    “到了这边自然是听嫂子安排。”

    随后两边又聊了一阵,宝钗就将母女三人安顿在李守中院的隔壁。

    冯一博早安排人,将那里打扫出来。

    其实李家在都中亦有产业。

    只是母女三人来此,自然是投奔李守中夫妇。

    因此,李婶娘也没推辞。

    带着李家姐妹,还有一众丫鬟婆子,就住了进去。

    等李守中忙完回府,李婶娘带着女儿又一一见过。

    李守中问了些族中之事,自不必提。

    晚上,冯一博和宝钗相拥而卧。

    夫妻俩正有一搭没一搭的,又聊起这事。

    “爷走后,她们才聊起此行缘由,你猜她们来都中做什么?”

    冯一博此时贤者状态已过,正蠢蠢欲动。

    手里也把玩着宝钗的发梢

    宝钗说话,他也心不在焉,只随口问道:

    “做什么?”

    宝钗有些痒痒,轻笑两声。

    推开他作怪的手,才道:

    “原来李婶娘此来,是想让老爷和老太太帮忙,给两个女儿物色个好人家。”

    李守中的弟弟没的早,李婶娘膝下也只这两个女儿。

    娘仨相依为命,在族中度日倒也不愁生计。

    可如今,两个女儿都到了婚配的年纪。

    若仅凭她们孤儿寡母的,在金陵认识的也有限。

    于是李婶娘就想到已经官至尚书李守中。

    她此来,就是托老两口帮姐俩都物色个好人家。

    当然,也是想借李守中的势,抬高一下两个女儿的身价。

    “怪不得。”

    冯一博其实早就猜出李婶娘的目的,听宝钗说了自也没什么惊讶。

    他手上还在和宝钗的领口作斗争,回答的极为敷衍。

    “哼!”

    宝钗没好气的打掉他的手,道:

    “李家这两个妹子生得人才齐整,出落得花朵一个样儿。”

    说到这,她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反过来抱住冯一博,问道:

    “爷觉得说给蝌哥儿一个如何?”

    薛蝌从梅翰林那边回来,就一直和薛蟠一起打理家中生意。

    冯一博虽然见的不多,却也知道这个二舅哥的人才不错。

    也不怪宝钗计挂他。….说实在的,任谁见了都要觉得他比薛蟠更像宝钗的亲兄弟。

    冯一博这时才明白宝钗的意思。

    绕来绕去,原来是动了给薛蝌说亲的心思。

    他也没说行还是不行,反问道:

    “你怎么没想想大舅哥,倒是想着二舅哥。”

    宝钗闻言,有些委屈道:

    “这般文雅的花朵,你觉得我哥哥配得上吗?”

    “额……”

    冯一博没想到,宝钗竟然会这么说薛蟠。

    他有些皱眉,想为大舅哥说两句。

    却听宝钗又道:

    “我哥哥需找个能持家的才行,就像,就像……”

    说到此,她忽然有些低落,叹了口气才道:

    “唉!像凤辣子那样的才好。”

    提起王熙凤,宝钗显然有些伤感。

    王夫人和王熙凤的父亲是亲兄妹。

    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

    比起贾府的其他姊妹,两人更亲几分。

    冯一博听到她提起王熙凤,多少有些心虚。

    就连一直使坏的手都停了下来。

    “算了,爷先不用为难。”

    这时宝钗又摇摇头,道:

    “等过几日我和母亲商量,让她相看相看再说。”

    .

    迷糊又无奈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