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28章 棋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赶在太阳落山之际,朱由检属意擢升河东兵备道张九德为\"河道总督\"的奏本终是送到了内阁。

    当值的几位阁臣虽是觉得此举有些突兀,但也没有加以阻拦,验证无误之后便是派人呈递至通政司。

    随着时间的流逝,紫禁城中那位尚不足二十岁的天子却是愈发\"成熟\",其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来的威势令得不少老臣都是为之惊心,下意识的将其与昔日那位御极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相比较。

    谁也不敢小觑这位天子,更不敢耽搁其交代下来的事情。

    待到处理完此事之后,天色已是隐隐有些擦黑,司礼监秉笔太监又赶忙亲自引路,将几位当值的重臣送出宫城。

    好一番折腾过后,气喘吁吁的司礼监秉笔方才回到乾清宫暖阁,而大明天子朱由检却依旧埋首于案牍,死死凝望着身前的舆图。

    见状,司礼监秉笔自是不敢打扰,只是蹑手蹑脚的回到朱由检身旁,同时用眼神与一直陪伴朱由检左右的御马监提督交流了几句。

    \"回来了?\"

    本以为自己的脚步已是足够轻,不足以惊动专心致志的天子,但王承恩却是不曾料到,天子那毫无波澜的声音仍是在其耳畔旁响起。

    \"奴婢该死..\"

    见朱由检的目光望来,面色有些涨红的司礼监秉笔忙是跪倒在地,脸上的表情有些紧张。

    早在浅邸的时候,他便知晓这位身材消瘦的少年最是不喜在读书的时候被人打扰。

    \"无事..\"

    许是没有料到贴身大伴竟会有如此反应,案牍后的大明天子明显错愕了一下,随后方才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阁老们怎么说?\"

    自己将张九德擢升为河道总督的举动虽是有些突然,但在朱由检看来,内阁那边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阻碍。

    毕竟相比较昔日被自己提拔的\"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张九德乃是不折不扣的老臣,已是出仕三十余年。

    另一方面,张九德常年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之前的职位也是河东兵备道,此次擢升为河道总督也不算突兀。

    相比之下,倒是将山东总兵杨国栋由驻地济南,调遣至济宁府,归属张九德统率的举动看上去稍有些不合规矩,应当会引来些许非议。

    \"回陛下,\"见朱由检问及正事,司礼监秉笔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便是一脸正色的说道:\"阁老们对于张大人升任为河道总督一事并无异议。\"

    \"倒是孙阁老闻听陛下勒令杨总兵移驻济宁府的时候露出了些许异样,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

    听得此话,本是面色如常的朱由检先是一怔,随后便是微微颔首,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了然之色。

    不愧是曾经临危受命,出镇关外的辽东督师,这嗅觉就是不一般,轻而易举的便是猜到了自己心中所想。

    不过朱由检本来也没有打算遮掩什么,毕竟这朝野间的聪明人何其多,纵然有人短时间内意识不到端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早晚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真正用图。

    山东,势必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山东近些时日,还算安稳吧?\"

    不多时,还不待司礼监秉笔平复好有些急促的呼吸,大明天子那不掺杂任何息怒的声音便是在暖阁中炸响。

    听得此话,始终沉默不语的御马监提拔也是变了脸色,瞳孔收缩的同时,胸口也是不住的起伏,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天子此话何意,莫非山东也正在发生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咕噜。

    几乎是同一时间,吞咽口水的声音便是悠悠响起,司礼监秉笔本是有些涨红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也是颤抖起来,犹犹豫豫的说道:\"还请陛下示下..\"

    当头一棒!

    作为大明天子最为信任的\"内相\",他理应负有\"监督天下\"的责任,不提像昔日的九千岁那般事事过问,但也不能一问三不知。

    \"别紧张..\"见自己随意发问,竟是令得身旁两位贴身大伴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朱由检也不由得讪讪一笑,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刚刚有些严肃。

    \"朕记得皇兄在世的时候曾跟朕抱怨过,白莲教就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徐鸿儒虽是伏诛,但仍有白莲骨干存活于世...\"

    见朱由检如此言说,一脸紧张的司礼监秉笔及御马监提督方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本是紧绷的心弦也是松了下来。

    原来天子指的是那些\"白莲余孽\",他们还真以为,山东也如同千里之外的陕西那般暗流涌动,随时有可能爆发一场\"民乱\"。

    \"回陛下,\"稍作沉吟之后,御马监提拔曹化淳便是抢先一步拱手说道:\"白莲教于我大明扎根许久,教中愚民甚多。\"

    \"这些人平日里蛰伏不出,实在是难以将其筛选出来...\"

    在民间,关于白莲教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其起源于前宋,并在蒙古统治时期得到了朝廷的承认,得以迅速壮大。

    国朝初年,曾先后发生多次\"白莲起义\",这些动机不明的野心家们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蛊惑暧昧无知的百姓充当信徒,皆以达到他们内心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碍事,严加看管就是了。\"

    见曹化淳如此言说,朱由检也没有多余的反应,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将那些白莲信徒于众多百姓中筛选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朱由检也相信,只要在他的治下,大明百姓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这些野心家便像那下水道里面的老鼠,永远只能待在阴暗角落,见不得光。

    \"辽东那边,有军报过来吗?\"

    稍作停顿之后,朱由检便是随口朝着眼前的心腹大伴问道。

    算算时间,其提前布置的诸多手段应该已经开始奏效,宁远城中那位大权在握的\"辽东副总兵\"也该做出抉择了。

    \"回陛下,还没有。\"闻声,司礼监秉笔赶忙应道。

    听得此话,朱由校倒也不失望,只是随意的点了点头,便将目光投向窗柩外的茫茫夜色,像是能够一眼千里,直达辽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