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七十九章 大明太悲催的财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官吏,实际上是官与吏的组合词,两个字虽然经常一起出现,但从根本上来说,完全是两回事。

    在秦汉时期,官吏之间是通用的,官就是吏,吏就是官,没区别。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与吏便彻底划清了三八线

    官,那是上品,高人一等,即“上品无贱族”。

    至于吏,那是下品,卑微贱业,即“下品无高门”。

    唐宋明,吏实质上是一种杂役,也叫作胥吏,有人戏说:

    官如大鱼吏小鱼,完粮之民且沮洳。官如虎,吏如猫,具体而微舐人膏。

    明代衙门,有官,有僚,有吏。

    其中,官是正职,为长官;僚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

    官、僚都是官员,存在品级,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任免权来自于朝廷,领取的是朝廷俸禄。

    而吏,却是没有品级的,“不入流”,根本就没有朝廷俸禄一说。

    所有的吃喝用度,都是来自于衙门。如衙门的财政里,拿出一块,分给这些人,如果知县看谁不顺眼,脾气不好,又贪,几个月不给你发工钱,也是常见的事。

    后世经常有人说官僚主义,却从未有人说官吏主义。

    原因很简单,官僚都是正儿八经的编内人员,胥吏只是打工服役的,是编制外的人员。像是那些皂隶、马快、禁卒、门子、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都是贱役。

    惹知县不高兴的时候,都是直呼“狗吏”的。

    知县看不起这些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只能是吏,本人和子弟,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想要从编制外进入编制内,想都别想。

    对于这些胥吏,正统的官员是嗤之以鼻,呼来喝去的。

    可问题来了。

    知县再怎么看不起胥吏,也是需要这些人给自己办事。

    自己一个人,总不能又站岗放哨,又验尸抓凶,又收粮判案吧。

    需要专门的人负责,而这些负责打杂服役的便是胥吏。

    胥吏凭着自己的专长给衙门办事,虽然没编制,但也需要养家糊口。

    钱哪里来?

    县衙出。

    县衙的钱哪里来?

    朝廷给。

    朝廷给多少?

    哦,一个月七石米。

    知县回头看了看米缸,还剩下七百来斤,要不你们三十几个胥吏,搬走分了?税赋收入,朝廷官员俸禄支出总量,考虑底层胥吏的生活状况。

    内阁审核之后,一致认为新的俸禄制度是合适的,便由黄子澄、夏元吉递送武英殿。

    朱允?煽醋判碌馁郝恢贫龋?纪方糁澹?实溃骸榜憷粑迨??愎黄淙粘S枚嚷穑俊

    夏元吉躬身道:“皇上,五石收入不仅足够,而且还会有所剩余,折合银两的话,其年俸可达三十两,与往年九品官员收入相差不多。”

    朱允?膳趟懔讼拢?峡闪讼脑??幕埃?曰谱映挝实溃骸敖?憷裟扇氤?褐?校?黾恿硕嗌伲炕Р磕艹诺米÷穑俊

    黄子澄嘴角有些苦涩,说道:“皇上,胥吏之广,远胜朝臣。如今朝廷文武官员,合计不过三万,而大明拥有县衙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小者三十人,大者百人,折合五十人来计,也超出了七万。往年官员俸禄支持,是四百五十万石,若加上胥吏,则需增加四百二十万石,仅年俸一项,至少九百万石。”

    九百万石!

    而往年,朝廷所有农税不过三千二百七十九石!

    除了官员,还得给宗室发俸禄,一年至少也要一百多万石。

    这将意味着,朝廷每年需要拿出超过三分之一的钱粮用于发工资。

    每年兵部需要拿走三百石,这还是卫所制之下,军屯不需要朝廷供养多少粮食。而随着新军之策的推动,新式战法的研究,兵部的耗费将会成倍增加,暂且按八百万石计

    除去宗室、官吏俸禄、军费三大项之外,每年还需拿出三百万石维护漕运,一百万石用作赈济所用,还有一堆杂七杂八的支出,比如赏赐、后宫用度、造船、建造宫殿、建造陵墓等等,至少也需要五六百万石。

    一年到头,中央财政账册上,大概还能剩下四百万石。

    如果要打个仗,征用三十万大军来算,来回四个月,至少也需要准备近八十万石的粮草。而为了支援这些大军,还需要准备三倍之多的民夫运输,而这些人也是需要吃饭的……

    一场仗下来,一看账本,哎,没钱了,说不定还得赊一笔。

    哪里赊钱?

    朝臣月俸不是还没发吗?

    扣呗……

    这就是大明悲催的财政,以至于明代历史上出现了,用花椒、八角等香料来抵扣俸禄的闹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