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三百一十章 老谋深算杨士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连绵不断的雨,让整个南京城湿冷无比。

    杨士奇抬脚迈入翰林院,在一间房屋的屋檐下收起油纸伞,跺了跺有些发凉的脚,掀开厚重的棉帘走入房间,对里面的方孝孺、李志刚、姚广孝说道:“这天实在是冷,也不知几时能暖起来。”

    李志刚起身,拿了一个棉布包裹的铜质暖炉,递给杨士奇,道:“问过钦天监,他们说天象混沌,风云已是难测,只能等雨停了方可推演。”

    “雨停怕要等到开春,还用得他们?”

    姚广孝盘着佛珠,平静地说道。

    方孝孺带着温和的笑意,招呼杨士奇坐下,然后说道:“望朔晦弦之事,并非我等所虑。杨祭酒,开始吧。”

    杨士奇点了点头,拿出了一把钥匙,将桌上的木匣打开,道:“国子监冬考结束,监生也休了长假,但这冬考试卷优劣如何评判,却需要慎重,有几篇文章杨某也无法列其高下,特来此请教二位。”

    方孝孺与姚广孝有些惊讶,以杨士奇的才学功底,竟还有棘手的文章?

    这倒要看看。

    杨士奇将木匣中的八份试卷拿了出来,各分四份,分递方孝孺与姚广孝,道:“自国子监革新,各类学说成了监生课业,且朝廷已有明旨,将在明年会试中加入副课业之题,以遴选人才,由此,监生皆用心于副课,不敢懈怠。”

    方孝孺捋了下胡须,低头审视着试卷,道:“监生用心修习,这是好事啊。”

    杨士奇一脸苦涩,连连摇头。

    姚广孝扫了几眼,笑道:“学识广博,跨越多类课业,监生思维也显跳跃、开阔,异于以往,便以这份试卷来说,这位监生提出治国之道,应改重农抑商之策,行农商并重之举,如此言论,可谓大胆至极啊,写这篇文章的是……骆冠英,这个名字……”

    “骆氏?”

    原本想张口反驳的方孝孺,突然问道。

    若在以往,并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姓氏,可自从句容县郭、骆两家联合,大量为混凝土道路提供石灰之后,骆氏之名便广为人知小】

    【说】

    当然,为民间所津津乐道的,并不是句容骆家,而是皇宫里的那一位淑妃骆颜儿。

    杨士奇点了点头,不苟言笑地说道:“他是一位举人,新加入国子监的举监。对于他的其他身份并不需要顾虑,只是其言论,令人难断。”

    方孝孺与姚广孝看着杨士奇,投以敬佩的目光。

    杨士奇掌管国子监,可以说是不畏强权,不管监生的老子是知府还是布政使,哪怕是王爷,也一律按照国子监规矩办。

    一视同仁,平等处置。

    身份这玩意,进不了杨士奇管理的国子监,所有人就一个身份:

    监生。

    姚广孝仔细看着骆冠英的文章,字里行间颇有见地,论据论点明晰,可见其还是有些学问。

    只是其观点,令人惊讶与后怕。

    惊讶的是,骆冠英主张农商并重,见解新颖,目光独到。

    后怕的是,农商并重的观点违背数。

    “你我再争下去也没个结果,不妨找皇上来评判,分个高下!”

    方孝孺吹胡子瞪眼,气喘吁吁地拿起试卷道。

    姚广孝佛珠乱颤,盘珠子都错了好多次了,面带愠色地喊道:“如你所愿!走!”

    杨士奇一边递上雨伞,一边劝阻,送走了两位之后,回到房间里坐了下来,优哉游哉地倒了一杯茶,对一脸敬佩的李志刚说道:“看吧,事情解决了。”

    李志刚揉了揉腮帮子,道:“祭酒大人,若是他们回味过来,发现是个计谋,我们国子监该如何收场……”

    “回味过来也无妨……”

    杨士奇颇为得意地说道。

    李志刚有些不解地问道:“大人为何不直接将骆冠英的文章递上去,反而是费如此周折?”

    杨士奇将其他试卷收了起来,然后上了锁,说道:“重农抑商,何为抑?抑者,古为印,即往下按,压制与控制之意,而非扼杀、踩踏。商有商的好处,若控制有法,未必不可造福一方,这句容不就是明证?”

    “皇上推行新商之策,解禁商人,看似增以重税,抑商明显,实则是为商开道。皇上重视商业,骆冠英所言必称其心意。若国子监递送上去,最多皇上一人知晓,给出评判。可若是由方孝孺、姚广孝两人递送上去,那知晓的人就多了……”

    从翰林院到武英殿,可是有一段路,而这一段路上,经常有官员晃悠,一旦有人听到方孝孺、姚广孝争执不休,骆冠英的文章必会引起关注。

    到时,一篇文章,满朝皆知。

    李志刚吞咽下口水,看着老谋深算的杨士奇,暗暗感叹:朝廷水真深,处处都有计谋啊……

    “可是,若事情闹大了,骆冠英恐怕会受不少委屈,甚至连国子监……”

    李志刚有些担忧地说道。

    杨士奇起身,拍了拍木匣,冷声道:“这点委屈都承受不住的话,日后如何入朝为官?国子监既然有勇气革新,就应该迎接风雨。”

    武英殿。

    朱允?烧?诖?碚?瘢??牡淖嗾垡牙刍?啥选

    按照太祖定下来的规制,十二月中旬各地府衙会封印一个月,一些事务需提前处置妥当。

    双喜双手捧着三本册子,递给朱允?桑?溃骸盎噬希?馐悄诩嗾瞬帷!

    朱允?傻懔说阃罚?绦??淖嗾郏?磺崆崴盗松?骸胺乓慌园伞!

    前些日子,沿海各地与大明水师皆发来急报:

    倭寇大规模入侵。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下令各地卫所加强警备,李坚作为水师总兵,率十几艘大福船出了长江口,游弋东海。

    朱允?煽醋爬罴岬淖钚伦嗾郏??且苫蟆

    据李坚所言,倭寇大规模入侵并非属实,只能说是倭人大规模进入大明,很多倭人并不是贼寇,也没有携带武器,只是逃命的日本平民

    朱允?捎淘チ季茫?蘸菪南滦聪铝巳?鲎郑

    遵前策!

    所谓的遵前策,即遵循不让任何倭人进入大明的政策,擅闯者,驱离或灭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