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衍圣公反对疏浚会通河

第三百五十二章 衍圣公反对疏浚会通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历数月朔风,残雪终消退不见,化作春水滋养万物。

    齐鲁大地,济宁。

    春风微动,细柳垂柔,生机明媚。

    这一日清晨,工部侍郎宋礼便带人出了济宁城东门,站在?埠雍优希?醋藕铀?聊?挥铩

    携亲邀友的济宁士民迎着春光出城踏青,河堤之上,渐是人潮涌动,欢声笑语处处可闻。

    也是,好不容易熬过冰雪寒风,哆嗦了几个月,积蓄了许久的闷气,终于可以在这生机盎然的春日里一扫而光,任谁都会觉得喜悦。

    只是,喜悦是他们的,宋礼脸上满是愁容。

    “宋大人,济宁知州潘叔正求见。”

    工部司务蔺芳拱手作揖,低声道。

    宋礼转身看向蔺芳,此人四十余岁,颇有文雅之气,原隶属于刑部。因蔺芳曾在临清居住,对会通河相对熟悉,被宋礼调入工部。

    “就说我有公务在身,不便相见!”

    宋礼只想思考治水之策,不想过度与地方产生纠葛。再说了,前几日已经见过几次,何必隔几天就来见一次?

    多余!

    蔺芳面色有些难看,犹豫了下,说道:“大人,下臣听闻,潘知州是领了兖州府知府郑刚的命令……”

    宋礼瞳孔微微一寒。

    兖州府,领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济宁归属于兖州府管理,其府治在任城。

    身为朝廷官员,宋礼对于兖州府的重要性十分清楚。

    从位置上来看,兖州府位于京师至北平的中间,自任城北千二百三十里达于北平,南千二百三十里达于南京。

    可以说即是北直隶腹里重地,又是拱卫南直隶的锁钥,战略位置不容小觑。

    而最关键的是,会通河经过兖州,这里将会成为漕运重镇,是他日“南粮北运”的动脉所在。

    这里一旦出了问题,那疏浚会通河,重启大运河便是个笑话。

    既然兖州知府大人都出马了,宋礼就不能再拒绝,哪怕他是工部侍郎,也不敢无视兖州地方官吏。大风小说

    事实上,兖州府的“官场”比大明绝大部分府县更为复杂,因为在这里,存在着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宗藩贵戚,即鲁王。

    第二股势力,“天下第一家”的衍生公府!

    第三股势力,地方“父母官”兖州知府。

    第一任鲁王朱檀已经修炼成仙“飞升”了,他的儿子朱肇??现只有十二岁,还没有继承爵位,看似不成气候,实则不然。

    朱肇??是个孩子,可他还有家人与官属,这些人可都是需要利益的,孩子虽小,可该有的利益,鲁王府一点都不会放弃。

    可毕竟鲁王府还是皇室宗亲,要听皇上的话,宋礼对他们并不太担心,但衍圣公府,可就明显有些麻烦了,他们仗着自己的地位与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着兖州府乃至齐鲁大地。

    “直接去任城吧。”

    宋礼无奈,只好吩咐人牵马,在蔺芳与数位州衙皂隶的护送之前,前往任城。

    抵达任城时,已近黄昏。

    只是还没等宋礼休息,知府郑刚便亲自迎接,安排酒宴招待。

    宋礼没有落座,而是看着一脸笑意的郑刚,问道:“这酒宴,该不会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全长二百五十余里,征役多少百姓你可知晓?是二百五十多万!”

    “至元二十八年,元世祖遵郭守敬建议,开凿大都至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征役民工二百八十多万!”

    “宋大人奉命前来治理会通河,不知以大人之见,需要征发多少百姓,多少民力,方可实现如此壮举?”

    宋礼眉头紧锁

    孔讷起身,严厉地说道:“朝中大臣只张张嘴,便要拿走上百万山东百姓性命,身为衍圣公,我如何能不发一声?”

    宋礼品了一口茶,微微抬起头,对走过来的孔讷说道:“孔大人多虑了,元廷开凿会通河用工巨大,是因其开凿二字,我朝只需在原来河道作疏浚修整,自不必动用民工百万之巨,且此番获户部鼎力支持,不存在苛责百姓之可能。”

    “呵,元末修黄河的时候,给的钱粮还少吗?”

    孔讷喝道。

    宋礼猛地将茶杯放在桌子上,站了起来,道:“衍圣公,当下是大明朝,不是元朝!我宋礼在这里向你保证,朝廷钱粮一旦运抵,便会一两一文地造册,若发现有人贪墨疏浚河道之钱粮,纵脱下这一身官服,我也会将他埋葬河底!”

    “宋大人,希望你能记住你今日之言!也希望你好好勘探清楚,若惹出民乱,到时候可不是一身官服的问题!”

    孔讷说完便甩袖而去。

    郑刚看着宋礼,哎叹一声,然后追了出去,送别衍圣公。

    宋礼坐了下来,陷入沉默。

    孔讷的话并非是妄言,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耗费人力必是不少,而会通河又可以说是山东运河,征调民工最多的恐怕便是山东百姓。

    可山东真的很苦。

    洪武年前,朱元璋几次北征,看似以北平为大本营,实则大后方是山东,无论是粮食供应,还是民力征调,都少不了山东出力。

    三十年来,山东百姓并没有安稳过几年,加之朱允?傻腔??螅??糁啤把嗤酢币靶模?鞯魇??虼缶?馑?逼剑??庑┐缶?牧甘常?切枰?斯だ丛耸涞模??庑┤挝瘢?忠淮翁?频搅松蕉?松砩稀

    山东疲累久矣。

    但宋礼也没有办法,山东作为南京至北平的水陆要冲,不从这里过,从哪里过?

    绕路的话,要浪费多少时间与粮食,增加多少人力?

    夜深时,蔺芳看着站在庭院里仰望夜空的宋礼,取来一件披风,走了过去,道:“大人,夜间还有些凉意,还请大人加衣,保重身体。”

    宋礼摆了摆手,拒绝了蔺芳,道:“朝廷想办点事,可困难远比朝廷想象的要多。蔺芳,依你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蔺芳思索了下,轻声回道:“大人,我们的使命,只是修河道……至于衍圣公也好,兖州知府也好,鲁王府也好,与我们无关啊……”

    宋礼眼神一亮。

    貌似是这个道理,自己只是一个修河的,干嘛卷入地方,和这些官员纠葛什么,找出修河道的方案,上报朝廷才是最大的事,至于有人使绊子,那绊的不是自己,是朝廷,是皇上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