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明丧制:一视同仁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明丧制:一视同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灵堂之下,黄亮、黄祥、黄矩等人,皆是白色孝冠、孝衣,黄家上下披麻戴孝,哭泣之声,不绝于耳。

    黄甸老爷子走了,虽享年七十八,堪称长寿,然其死因却非是天命,而是人祸。

    悲情之中,弥漫着一种冤屈的气息。

    而前来吊唁的亲朋,在哭过之后也不由地同情起这家人。

    不久之前,黄家还因偶得煤矿山,眼看着便要跻身富商之列,忻州人无不羡慕。

    可好景不长,忻州府衙派人索要煤矿山的地契,过程到底如何,没有人说得清楚,但结果很明显,在黄家与府衙对峙了半个月之后,黄家“卖掉”了煤矿山,作价一千八百两

    而在这之后,黄家老爷子更是郁结于心,在一次府衙衙役上门之后,终于一病不起,不两日便归西而去。

    素日里精神还不错的老头,说没有就没有了,这任谁都看得清楚,是忻州府衙欺负人。

    可那又如何?

    百姓斗不过官府!

    黄家门外,一些百姓议论纷纷。

    “你听闻没有,衙役又从黄家要回了一千八百两银子,感情一文钱都没花,就拿回了煤矿山。”

    络腮胡须的中年人感叹道。

    “为何会如此?”

    一旁人追问。

    中年人叹息道:“你难道还不知道忻州知府的姓名?”

    “知晓啊,李存进嘛。”

    声音很低。

    中年人冷笑道:“是啊,李存进,存进存进,怎么可能会有外流的机会。他之贪婪,堪比猛虎。只不过可怜的黄家,不仅失去了煤矿山,一家几十口还得被强制迁移到北直隶啊。”

    “这位兄长,你刚刚说什么,这一家几十口要被强制迁移到北直隶?”

    茹?身着青衫,仿若文士,拱手问道。

    杨溥站在茹?一旁,听着周围百姓的议论,不由微皱眉头。

    中年人听茹?口音不似本地人,穿着虽是简朴,却颇有一股气势,便问道:“先生是外地来的吧?”

    茹?点了点头,解释道:“我们乃是行商之人,听闻山西煤炭富产,打算向北地运点煤炭。沿途之中听闻忻州黄家有一座煤矿山,这才匆匆赶来,不料……敢问兄长贵姓?”

    中年人面带悲愁,道:“小姓杨,杨重九,黄家有煤矿山这是之前的事了,如今你要煤炭,只能找忻州知府合作了。”

    茹?不解地问道:“杨兄,可否详说一二。”

    杨重九伸手请道:“那就至一旁说吧。”

    茹?和善地点了点头,只带了杨溥一人,到了一颗柳树下谈论起来。

    杨重九并非是寻常百姓,他曾考取过功名,不过学问有限,只得了“秀才”,还远不是什么官,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

    即便如此,在这忻州小地方,他也算是个“名人”。

    杨重九简单地将事情说了一遍,最后叹息道:“哎,说到底,还是不能相信朝廷。发的文书倒是花哨,说什么不会强制百姓迁移,会给予科举有待,依我看,南京和这忻州衙门没什么区别,都是想拿就拿,想要就要,谁管过百姓死活。”

    杨溥听着不对味,忻州府衙这么胡来,那竟然是“平等”。

    没错,在极度严苛、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在死这件事上,明代却有着“平等”的“闪光点”。

    朱元璋规定,父母一视同仁,诸子也一视同仁。

    即无论是死了父亲还是死了母亲,都需要一视同仁,亲生儿子需要服丧三年,非亲生儿子服丧一年。

    这种规定是有着积极性的,以孝立国,推崇孝道,这在古代是人性之本。

    毕竟“忠孝”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谓的“举孝廉”,就把孝放在最前面,还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等。

    不过,这个规定也可能害死人。

    比如某举人考了几十年,终于中了进士,已经五十多岁了,好不容易当官坐堂,还没喝几口茶,母亲去世了,伤心欲绝,给朝廷报告一声,然后回家奔丧,守孝三年小】

    【说】

    三年过了,可以回来继续当自己的官了,老熟人都已经升迁了,自己还是小小办事员。那就接着熬资历吧,这眼看着熬出头,升官当了侍郎,突然之间,父亲大人又走了。

    没办法,只好回家奔丧,再次守孝三年。

    等到三年之后,自己都已经六十好几,身体大不如从前,老眼昏花,回到朝廷还没几天,就因为错别字挨批,贬官而去……

    这在元代与之前的一些朝代中,父亲去世了还是守孝三年的,但对于母亲去世,很多时候只需要守孝一年。

    朱元璋的丧制革新,提升了“母亲”的地位,相应的“庶子”地位也得到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还是有着一定的平等思想,他选择朱允?勺魑?影嗳耍??皇茄≡裰煸?祝?蛐硪灿凶耪庵炙嘉?谄渲小

    茹?、杨溥进入黄家,也免不了掩下双眼,低声哭上两声,喊两句“黄老人家,你怎么就死了呢……”

    黄甸是百姓,只能用死。

    按照朝廷规定,“皇帝”死称“崩”,“公侯、贵戚、世袭爵”死称“薨”,“大臣”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在明朝,配得上死的,也只有百姓了,什么官员都不配称死。

    所以如果在明代有人骂某位官员“死老头子”的时候,很可能不是打情骂俏,而是骂他不配当官,只配当个下等的百姓……

    待宾客散去时,茹?、杨溥却留了下来。

    黄祥原本想要让人打发几人离开,不要打扰你自己守灵,可下人去了几次都赶不走,黄祥只好安排安排黄亮守灵,带着黄矩去见茹?。

    茹?也清楚在这个节骨眼上,实在是不适合谈论“公事”,但自己时间不多,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忻州,只好违背常情。

    “黄某谢过几位,只不过老爷子离去不久,我等为人子孙,还需灵堂尽孝,无法招待,还请谅解……”

    黄祥言语冰冷,只差指着茹?的鼻子大骂,我们不招待,你咋还不走,要点脸不?

    茹?面对这点攻击自是无所谓,朝廷里混久了,脸皮厚实多了,只平静地问道:“我听闻忻州衙门拿走了你们的煤矿山,还强制迁移你们至北直隶,这些事可都属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