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杀首恶,惩胁从

第三百八十九章 杀首恶,惩胁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年时间!

    在场之人无不惊愕,按察使陈瑛更是连连摇头,就连耿炳文也认为宋礼夸大其词。

    孔讷嘴唇有些干,凝眸盯着宋礼,嘴角微动:“宋大人莫不是开玩笑?会通河河道可是有四百五十余里,虽只有三分之一淤塞,但须知其他河道也需拓宽挖深,况百余里河道没有旧道,人工开凿必是耗时耗力,四年实属太短!”

    兖州知府郑刚有些按捺不住,会通河主要施工地界那就是在兖州府内,若过于追求工程进度,而没有考虑实际,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朝廷催工部,工部催兖州府,兖州府催匠人与民工,那匠人与民工催谁去?

    他们只能加班加点,日夜赶工,这个过程很可能会累死人,引发骚乱。

    到那时,第一个倒霉的还是兖州官吏。

    六年缩短至四年,这太冒进了。

    郑刚起身,严肃地看着宋礼,问道:“大人可考虑到长、短工问题?”

    事实上,古代修河绝不像是电视剧里演的,几十万人常年累用都在河里玩泥巴,统治者也都不是蠢货,知道春天需要种庄稼,夏天与秋天也有农忙的时候,所以修缮河堤之类的活,通常安排在秋收之后,特别是冬季,更是百姓服徭役最频繁的时候,加上冬日是枯水期,更适合这项工作。

    天寒地冻?

    把表层的土挖掉,不就好了。

    不过寻常年景,多是小规模的徭役,比如县城拉几百人弄个水池,州府凑千把人挖个沟。像是几十万规模的民工修河,在明初还是头一次。

    而朝廷为了不耽误农事,同时保障会通河疏浚进度,在民工征调上,采取的是长、短工结合的方式,合计六万长工,二十四万短工。

    而这些短工到了夏收、秋收的时候,是需要回家里务农的。

    由此来算,每一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只有六万民工在疏浚会通河。就算是短工中留下一批人,最多也只有十几万人。

    人少,工程进度自然会放慢。

    宋礼面对郑刚的询问,严肃地回答:“自然考虑过,四年,若不能畅通南北,我宋礼辞官!”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人就不好再争论。

    宋礼赌上了自己的官途与命运,作为第一负责人,他清楚担子有多重,也清楚问题有多难,但他依旧愿意相信所谓的“绩效制度”,放权匠人与民工,那大家还能说什么?

    陈瑛沉思良久,终表态:“好,若是如此,还需要制定周详的施工计划。”

    宋礼不慌不忙,抬了抬手,身后的蔺芳便取来一个长卷轴,与知府属官一起展开。

    卷轴最上侧,写得是:会通河四年规划。

    而在其下,则是每一年的规划,整个工程分三步走,基本的策略是先啃硬骨头,开凿河道,再疏浚可利用旧的河道,最后再拓宽南北河道。

    整个规划之周密,安排之明确,令人惊叹不已。

    宋礼看着这一份规划,也不由得感叹。这种规划的思维与方式,头如山,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

    虽然自己重新厘定了官员待遇,但也动了官员的田产,他们的所得未必能及所失,为了更多的享受,一定会有些官员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解决官员贪腐问题,不能只靠薪酬、监察,还得需要抓思想,不过这倒是一个漫长之路,加上一些老油条都在油锅里滚了好几圈了,怕是没办法改变了。

    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新晋官员,强化这部分官员的思想,以渐进的方式,代替天下官员。

    “皇上……”

    暴昭见朱允?刹环⒒埃?挥傻蜕?傲艘簧?

    朱允?纱铀夹髦凶叱隼矗?戳丝幢┱延胫4停??种械淖嗾厶??鹄矗?溃骸疤肮傥劾舨豢扇乃。?恢爻臀抟园裁裥模??迤渌?=??孜迦髓墒资局冢?溆喙倮舴衔?傩眨?渥髅窆ぃ?杩;嵬ê樱?嵬ê幽媳惫嵬ㄊ保??浞⑴浔吖兀??廴?辍!

    “这……”

    暴昭吃惊地看着朱允?桑?植嗤房聪蛑4汀

    郑赐也有些惊讶,皇上前半句还信誓旦旦严惩不贷,怎么到了最后,只杀掉首恶,不杀其他人了?

    充作民工四年,外加发配三年,服刑七年,确实也不算轻,但相比起杀头来,属实轻了许多。

    朱允?煽醋啪?档牧轿淮蟪迹?纤嗟厮档溃骸叭羯比丝梢越饩鑫侍猓?薏涣叨嗌奔溉恕H盟?腔钭赔慊冢?霉僭庇氚傩湛辞宄??堑南鲁 G?站?眩?芎霉?蝗杖送肪?延杏谩!

    暴昭恭谨地行礼道:“皇上仁慈,天下之福。”

    这件事若是朱元璋办,铁定一个人都活不了。不过那种近似“暴政”的手段,朱允?烧娴牟蝗淘儆谩

    毕竟,这都是大明的子民。

    能少死一个人,少破一个家,就多一分国运吧。大风小说

    朱允?赡闷鹆嗣?剩?诩父鋈说拿?稚洗蛄烁龉矗?饩鸵馕蹲耪飧鋈艘?簧钡簟

    后世很多小说或电视剧动不动就是官府把人推出去问斩,这是不符合明代司法现实的,也是完全杜撰的。

    事实上,明代司法权限有着明确的划分,规格是很明确也是很严格的。

    对于知县而言,他绝没有杀人的权利,他所能使用的,最多就是笞刑或杖刑,就是所谓的用鞭子打,或用板子伺候。

    而再严重一点的徒刑、流放,知县是没有资格的,必须交给府一级的官员来处理。

    如果是死刑,还需要向上走,要求送京师三法司定夺。

    而三法司的“生死簿”,又必须通过皇上“打勾”才能判决死刑,如果皇上太懒了,比如炼丹去了,或做木工去了,没时间打勾,那实在是罪人福利,那些该死的兄弟,估计几年十几年都死不了。

    当然,对于“生死簿”,皇上往往也不会全打勾,选到谁是谁,这个时候也只能看命了。命硬的仁兄躲过一劫,明年再排队。命不好的,也就只能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这也是宋礼需要上报朝廷,请旨杀人的原因,地方官是没有资格处决犯人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