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三百九十二章 监察御史宋正臣

第三百九十二章 监察御史宋正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谁站在思想政治的最高处,那谁就是皇权之下最有“话语权”的人。

    而教材,无疑是体现这种高度最重要的标志。

    正如儒家,借助四书五经这些教材,统治着无数读书士子的思想与灵魂。

    四书五经是先辈编纂的教材,几千年来就没怎么改动过,直至宋代,一个名为朱熹的家伙,批来批去,也搞了几本批注式教材,结果刮起了“程朱理学”的风潮,又开始影响大明。

    原以为这辈子没“出书”的希望了,现在大好机会摆在眼前,解缙如何能放过这次机会,要知道一旦握着思政教材的编纂权,那就相当于在思政教材上写上了他解缙的名字,这是要留名千古,影响万世的

    什么礼部不礼部,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解缙发动反击,直指礼部“革新教育不到位,府学、州学、县学中推行杂学不力”,借此说明礼部没有能力,没有贯彻皇上的教育主张,据此说明“无能之士焉懂思政之本,若授予礼部,岂不是言祸万年?”

    礼部依旧抓着思政学府“僭越专权”,“欲收人心”的问题不放,并开始影射内阁解缙,甚至还提到思政学府内部有人“结党一派,自成势力”,就差直接点名解缙了。

    吏部下场,认为应该严查结党一事,刑部很快便表态支持。

    户部尚书夏元吉看了看混乱的朝堂,决定以公务繁忙为理由,拒绝参与斗争。工部尚书郑赐也不想参与,正忙着会通河之事,哪里有时间管你们斗殴。

    兵部尚书铁铉也认为这趟水不?为好,为了避免麻烦,直接请旨离开京师,带人视察京师周围的卫所去了。

    都察院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一些人支持思政学府,支持解缙,一些人则站在礼部。

    随着弹劾与攻讦不断加剧,已经不再是什么教材之争,转而成为了政治斗争。

    朱允?膳级?铣?垂僭倍月睿?铝顺?绦?匚溆⒌钆?淖嗾拢?劣诙氛?侍猓?蔷退嫠?前伞

    纷乱的局面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官员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还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京师有京师的热闹,地方有地方的热闹。

    都察院监察御史宋正臣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的青州城城墙,不由放松下来,与随从丁五到了街边茶棚要了两碗清茶。

    宋正臣是建文二年即今年的进士,然只位列三甲,翰林院是进不去了,原被安排到行人司当一名行人,只是赶上都察院“扩招”,直接被委任为监察御史,外派青州。

    青州,这个在后世演变为一个县级市(潍坊代管)的地方,在古代可是鼎鼎有名。

    《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

    即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皆是青州。

    而世人经常谈论的九州大地,其中之一便是青州。

    宋正臣端着茶碗,目光一直看向城门方向,眼神中有些不安。

    事实上,朝廷在青州府是有监察御史的,不过那个人在三个月前不明不白死掉了,青州上报的是“突发疾病、暴毙而亡”,可宋正臣却哪里?”

    宋正臣追问。

    老者停下脚步,最终只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宋正臣终于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眼前的青州城恐怕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绝不是青州府地方官吏造成的,他们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胆量。

    不是地方官吏,那就只剩下一个人了,而这个人,绝对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的七品监察御史可以抗衡的。

    他就是齐王朱?_!

    朱?_是明太祖第七子,洪武三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

    洪武二十三年,朱?_率领护卫以及山东徐州、邳州诸军随燕王朱棣北征元蒙诸部。

    洪武二十四年,朱?_率护卫骑士出镇开平。

    ……

    数历塞上的朱?_日渐自大,并认为自己有武略,然性情暴虐,曾杀害青州不少百姓,后为太祖责怪,方有收敛小说

    宋正臣没有想到,太祖这才去世两年,朱?_就已经开始无法无天起来。

    不用说,那死去的御史,定与朱?_有关!

    都察院一定知晓内情,只是他们却什么都不说!

    “大人,我们回去吧……”

    丁五有些胆怯。

    宋正臣坚定地摇了摇头,不顾老者的呼喊与阻拦,走出了茶棚,一步步走向青州城门,看着城墙上林立的军士,大声喊道:“我乃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宋正臣,奉皇上旨意监察青州。开城门,放我入城!”

    城墙之上,指挥柴直横着大刀,高声回道:“监察御史,小小七品官也敢命令老子开门?你知不知道,我们正在演武,耽误了大事,你小子十个脑袋都不够用!”

    宋正臣毫不畏惧,高声道:“演武?怕不是王府护卫未经朝廷许可,擅自控制城关,意图谋反吧?”

    “你!”

    柴直没想到城下之人如此不要命,这谋反的话,能随便说出口吗?看来又是一个刺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确实不好处理,那就换个地点,换个时间吧。

    “此乃是齐王与青州府演武,以防备倭寇进犯。待一个时辰之后,城门自会打开!你若再胡言,我可下令将你击杀!”

    柴直威胁道。

    防备倭寇?

    宋正臣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借口虽然不光彩,但确实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山东也有倭患,不过多集中在沿海一代,如登州、威海等地。

    不过现在防备倭寇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朝廷上下乃至沿海百姓都知道,倭寇已没有胆量再敢进犯大明,甚至看到大明船队上的旗帜都会拼了命的跑路。

    你一个内地的青州府,拿这个借口私自调动军队,还控制城关,这简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但宋正臣没有再纠缠,只安静地等待着。

    一个时辰后,城门缓缓洞开。

    宋正臣侧身,从丁五肩膀上取下行囊,叮嘱道:“你可以回去了。”

    丁五连忙喊道:“大人,小子愿意……”

    宋正臣摆了摆手,自行囊中取出一些钱钞,分给丁五,然后收拾妥当,头也不回地走向城门洞。

    阳光下的影子缓缓接近城门,直至一步踏出,阴冷的气息吹动起宋正臣的衣襟,随后,影子消失不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