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店头,杨溥的社会论

第三百九十六章 店头,杨溥的社会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茹?在太原,但并不在布政使府衙,甚至不在太原城中。

    移民移民,移走的是农户,地主富户有吃有喝有玩,一天天牙好,身体好的,说服他们移民,无异于对牛弹琴。

    这些人要么自己有觉悟,要么就不用理睬。

    所以茹?很明智地出城,深入太原城周围的乡邑,准备说服百姓主动移民

    布政使丁景福不放心,亲自陪同。

    “大人,前面便是店头,在店头北面,有一座蒙山寨。”

    丁景福指着前方说道。

    茹?见丁景福若有所指,似有典故,但左思右想也没有想出来这蒙山寨是个什么东西。

    丁景福见茹?不知,也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解释道:“蒙山寨可以说是这店头最高处,在五代十国时,北汉帝刘继元曾在这里修建有一处避暑行宫,从高处俯视,可以将太原城尽收眼底。”

    茹?眉头微动,长叹道:“那个儿皇帝啊!”

    刘继元不是什么好东西,投靠契丹,妄图借助契丹的力量抗拒宋军,苟延残喘,而且还是一位昏庸无能之人。

    “这里有多少百姓?”

    茹?询问道。

    丁景福介绍道:“一千三百余户。”

    茹?站在高处,看着群山之中包围的乡邑,一座座窑洞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坡之上,古老的槐树参天而立,枝繁叶茂。

    整个乡邑呈东西走向,绵延有五里之远,远远看去,倒显得气势不凡。最不凡的是,这里还有鱼塘大小的晋阳湖,波光粼粼,清幽静美。

    “这倒是极佳的隐居之处。”

    茹?感叹道。

    丁景福心头一惊,茹?这是什么意思?

    隐居?

    难道说他萌生了退意?

    不应该吧,据悉他刚升入内阁不久,这位极人臣的官还没干多久,就想离开朝堂了?

    还是说,他预料到了朝堂的弹劾与攻讦,心有畏惧?

    杨溥瞥了一眼心思很多的丁景福,对茹?说道:“大人,对于百姓而言,这里的山水未必是善。”

    茹?顿时清醒。

    杨溥说得没错,自己看这里的山水,是欣赏,是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思绪。而百姓看这里的山水,他们未必会有什么欣赏。

    也许他们会认为,这里的山太碍事,若是成为平原耕种粮食该多好。

    山多地少,民多地少,在这封闭的山村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贫穷。

    茹?整理好思绪,沿山路而下,进入店头,此时正值晌午,一些人家已是炊烟袅袅。

    店头里并没有歇脚的客栈,倒有一家茶馆。

    丁景福差人寻了店头里长、保长,就在茶馆中叙事,同时还邀请了店头的三位最年长之人,别看这些人走路都需要人搀,耳朵也不好使,但绝对是地方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不像是后世,对老人的话爱听不听,没人会把你怎么着。

    可在古代,老人的话那就是一言九鼎的话,说让你往东,你还真不能往西。他们的影响力与孝悌有关,与年龄大,见识多有关,与宗族纽带有关。

    大明的皇权只能到县治,到不了乡邑,而乡邑的治理完全是依靠里长、保长(还有被朱允?煞系舻牧赋だ先耍?玫统炼??醯纳?羲档溃骸澳忝窍牍?挥校?舫?⒃俨挥谏轿饕泼瘢?遣怀龆??辏?忝钦庑┐笞宥蓟崴牢拊嵘碇?匕 !

    “这,这是为何?”

    郭有福等人惊慌起来。

    杨溥哀叹一声,询问道:“二十年之前,这店头有多少户百姓?”

    李勋回想了一番,道:“二十年前,这店头还算是人烟稀少,大致只有五百户小说

    杨溥重重地点了点头,看向郭顺:“那眼下这店头有多少户,这位郭里长应十分清楚吧?”

    郭顺连忙点头,回道:“有一千三百二十一户。”

    杨溥深吸了一口气,感叹不已:“二十年光景,增加了八百多户,那敢问诸位长者,再过二十年,这店头会有多少户?”

    郭有福脸色一变,双手盘算一番,简单一加,回了个二千一百户,却被刘五反驳,说至少三千户。

    看着争论的三人,杨溥沉声呵道:“你们说得都不对,不是两千多户,也不是三千户,依我看,再过二十年,这店头只有一百多户,甚至只有几十户!”

    “怎么会这样?”

    郭有福震惊不已,刘五、李勋也满是怀疑。

    杨溥冷漠地看着三人,摇头道:“你们要知道,这店头田地只有那么一点点,以前五百户分这些地,现在一千三百户分这些地,再过上几十年,土地必然无法养活所有人,到那时候,为了土地,为了活下去,你们认为,那些百姓会拿谁要土地?是开山,填湖,还是找你们这些大户要土地?!”

    郭有福等人陷入了恐惧之中,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元末大乱,但也听闻过,百姓就是因为没了土地,没了饭吃,才拿起锄头,拿起板砖,造了反,推翻了元朝,杀掉了一批又一批的富户地主,然后……他们成为了新的富户与地主。

    眼前之人所说未必是恐吓人心的大话,人口的膨胀是很快的。

    天一黑,晚上又没什么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除了女娲运动,好像也没其他的选择,即没有麻将牌九,也没有露天影院,还点不起蜡烛,不抹黑多造几个娃,还能干嘛?

    一家生一个,那绝对会遭遇鄙视,抬不起头来,生两个也只能说你正常,三个还过得去,没五个八个的,都不好意思,这个时代有很多十三姨。

    那位也委屈,生得娃多也不能怪我啊,晚上不做点事睡不着,做点事就容易有了,那有啥办法。没有计生办发点配套装备,只能这样过日子了。

    至于活不活得下去,那要看造化。

    真活不下去了,也是有法子的,比如替地主家放个牛,去寺里当个和尚,出去要个饭,真不行,还可以参加个起义军嘛……

    多生多育,养儿防老,子孙满堂,多子多福,这是传统的观念。

    正因为如此,这店头很可能会被这些人家给“撑坏”了,到时候吃不起饭的人,一定会跑到自家地里要粮食,不给就会生乱……

    如此说来,山西移民当真是皇上为了俺们富户不被这些泥腿子打劫才想出来的政策?

    为了未来,我们要配合朝廷,把那些泥腿子都赶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