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七百零五章 盐政:边商,内商,水商

第七百零五章 盐政:边商,内商,水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掌柜称量之后,给了老妪盐,用纸张包了起来,送老妪离开。

    朱允?墒疽饨忡坡蛞唤镅危?缓笪收乒瘢骸把佬懈?鲅渭鄣闭媸鞘?宋拿拷锫

    掌柜连连点头,抬手保证。

    解缙让掌柜称量,说:“那这盐市的牙行在哪里,是谁持有牙帖?”

    掌柜打量了下解缙等人,有些不安:“几位这是……”

    朱允?砂哺д乒瘢骸拔颐鞘腔丈蹋?蚕氚捕僭谡庋镏荩?馊松?夭皇斓模?芤?嗔私庀拢?崾兜闶盅弁ㄌ斓娜宋铩!

    掌柜顿时乐了,这类商人扬州城不少,牙行的人虽然都不咋滴,说他们手眼通天是夸张了点,但在这扬州,寻常商人还必须依靠牙行。

    “各行的牙行多在仁丰里,那里富户人家多,管理盐市的牙行冯成,对了,沿着街向北走二百步,那里有家明月货栈,他平日里多在那里。”

    货栈,即邸店、榻房、牙行,多可以提供仓库,存储货物。

    朱允?尚还?乒瘢?肟?搜纹蹋?醭じ蟠樟斯?矗??抗馔断蛄宋髅妫?蜕?溃骸袄襄?蛄搜尉突亓思遥?Ω檬亲≡谖髅鸥浇?陌傩铡!

    朱允?晌⑽⒌阃罚骸澳俏颐侨タ纯窗伞!

    朱棣、徐辉祖只好跟着。

    朱允?啥越忡频热怂担骸岸杂谘佬校?忝窃趺纯矗俊

    对于这一点,朱棣多少有些无奈,感叹了句:“牙行,怕还是需要存在的。”

    徐辉祖与解缙连连点头。

    说出这样的话,是有来由的,来由是朱元璋。

    宋元时期是存在牙行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官牙,是朝廷设置在各地,协助衙署征收商税,管理市场的牙行,一类是私牙,也就是后世俗称的经纪人,其主要负责帮助官府校勘度量衡,征收商税、平抑物价,还可以帮忙辨识伪币等。

    牙行的存在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尤其是对大量货物交易而言,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人脉与能力,促成交易,让资源配置更高效率。但与此同时,一些牙行凭借着信息、人脉、官府给予的特权,把持街市贸易,操控物价,危害百姓。

    而且经过牙行,牙行是需要抽取牙佣的,即中间费。

    朱元璋不喜欢被人收中间费,加上牙行问题确实存在,于是在洪武二年,自己在京师盖了仓库和畜场,“,停积客商货物,及猪羊等畜”,让买家与卖家都来这里,直接面对面商议,“革罢官私牙行”。

    总结:这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市场。

    但问题是这广告词后世打出来都没几个人相信,万能的互联网都无法禁掉中间商,何况是这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大明?

    虽然朱元璋废掉了官牙、私牙,甚至在大诰中直接说了:

    敢有称系官牙、私牙,许邻居里坊厢拿获赴京,以凭迁徙化外。若系官牙,其该吏全家迁徙,敢有为官牙私牙,两邻不首,罪同。

    动不动就流放级别的处罚,不举报一起处罚,算是厉害了吧?

    但问题是,朱元璋打不倒市场规律,干不过市场本身,牙行不存在,许多事就是办不了,这里货物拉过来卖不出拿出来贩卖。

    也就是说,朝廷是以行销食盐的利益,换取商人的力役和实物,作为调剂军储及物资供给的手段。

    开中制的运作可以打个比方:

    假如边商常百业这个混蛋给甘肃送了一堆粮食,宋晟给他开了仓钞,常百业拿着这些仓钞去要盐引。

    盐引在哪里?

    在两淮!

    于是常百业就需要坐小毛驴去到两淮的盐运司,找衙署人员核对好来仓钞,算清楚了,一共是一万大引,条子开好了,去批验所支取吧小说

    常百业这还没到批验所的大门,沈一元跑过来拦住了常百业,打了个招呼就开始糊弄:“你把你手里的盐引卖给我算了。”

    常百业不干。

    沈一元继续劝:“你花几个月才从甘肃跑过来,如果再拉着盐回去,来回路上折腾需要多久了,还不如直接卖掉,也省了一大笔钱不是?再说了,淮盐也到不了你山西去啊,运其他地方你也没渠道,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可都是利息,你不心疼吗?说吧,一引要多少,我买了。”

    常百业心算:跑来跑去,路费,辛苦费,伙计费,粮食费,时间费,还有堪合手续费、盐引的纸张费,杂七杂八加起来,一盐引成本大致是五百文。

    于是常百业说:“你想要没问题,六百五十文一引。”

    沈一元当即答应,买了。此时沈一元的身份就是内商。

    但沈一元也是生意人,买下了边商手中的盐引,他自己也不可能把所有盐都吃肚子里,也就做个中间商,赚一笔而已。

    沈一元拿着买来的盐引跑到批验所,下场配盐。

    别以为拿着盐引取盐就容易了,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利益。

    且不说沈一元买下边商盐引支付的一大笔钱,他还需要缴纳如下的费用:

    盐引都是成包的,包装是需要加钱的,不多,一包需要八百文。每引需缴纳五十文,存留司库,以备赈灶,这是赈济银。

    对了,因为边商送给边军的粮食通常有坏的,需要罚钱,这是科罚银,一引缴纳个二百文就行。还有割没银,也就是称量下多不多,不管多了还是少了,你也得孝敬点银子。

    下场支盐、运盐出场、过桥上堆,这些事沈一元一个人也干不了,伙计也有脚程钱,船夫的钱也需要沈一元来出。

    而且弄出来那么多盐,垫付了如此多的资金,沈一元也不可能当天把盐卖出去,需要个把月时间,而这段时间损失的利息也得算进去吧……

    转了一圈,沈一元终于拿到了盐,打出了招牌:我这里有大量的盐。

    商人梁文星听说之后,跑来找沈一元:“说吧,一引要多少,我买了。”

    沈一元想起自己在下场支盐过程中的辛苦与花费,盘算之后,对梁文星说:“你想要没问题,三两二钱一引。”

    梁文星当即答应,买了。此时梁文星的身份就是水商。

    从边商一引六百五十文,经内商,到水商手里的时候,一引已经涨到了三两二钱。而水商梁文星还需要转手一次……

    ps:

    这里的盐引,以大引四百斤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