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晋第一奸臣 > 第6章 神奇老头在哪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帝司马景平都气笑了。

    读孝经,你读狗屁孝经,你韩殿臣天天带着老十二睡到日晒三竿,醒了就琢磨着吃,吃饱就琢磨玩儿,关禁闭过得这么舒坦,天底下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送到十二皇子那儿的书简,上面灰都落了三层了!

    韩殿臣板着脸问道:“陛下何故发笑?难道不该读《孝经》么?”

    司马景平说道:“老十二天资驽钝,连《千字文》都读不顺畅,你带他读《孝经》,他读得懂么?”

    《千字文》在原本的历史中,是斗帝萧炎找人编得启蒙读物,在这里的历史走向中,则是琅琊王氏为了重表先祖王羲之文风,齐心编撰出来的。

    只能说有华夏文明这个根子,不管历史怎么发展,该出现的东西迟早会出现的。

    韩殿臣却道:“《千字文》虽琅琅上口,却引经据典繁甚,十二皇子内心淳厚,只知孝顺父母君上,接受起那些世俗繁杂来确实是慢了一些,故而臣才带他读《孝经》。”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阙持中。十二皇子能精一在孝道之上,未尝不是天赋异禀啊。”

    司马景平说道:“哦?你还治过《尚书》?”

    哦?

    原来这几句话出自尚书?

    韩殿臣心里直呼长见识了,信息碎片化时代,找几句话就能跟人论道,鬼知道出自哪里。

    司马家累世皇族,就算打了这么多年仗,底蕴并不能算少,自然是识得《尚书》的。

    只是司马景平没料到其实韩殿臣不识得《尚书》。

    韩殿臣嗫嗫说道:“呃,陛下送到十二皇子府中不少书目,倒是便宜了微臣,看过一两句,也就一两句。”

    司马景平“啪”地一拍龙书案,怒喝道:“韩殿臣你大胆!区区九品的皇子侍读,也敢欺君吗?”

    韩殿臣差点儿吓尿了:“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司马家的人是不是脑子都有点儿不正常?属狗的,说翻脸怎么还翻脸呢。

    给十二崽送的书都是司马景平精挑细选的,怎么可能有《尚书》这么高大上的东西。

    司马景平怒不可遏:“老十二的书都是朕亲手挑得,哪里来得《尚书》?你不怕朕斩了你吗?”

    言外之意就是——小伙子,别仗着聪明就太嚣张,吃着我司马家的饭,一点儿活不干,我是能宰了你的。

    韩殿臣只觉得膀胱一阵抽搐,嘴角也一阵抽搐,两腿一软便趴在了地上。

    谁踏马能想到带着世家重新光复中原的司马景平还是个温馨老父亲?

    谁踏马能想到堂堂皇子要读的书里,连儒家超级大经典都没有?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韩殿臣心里暗下决心,如果这次能活下来的话,以后得再少说点儿话。

    一直等司马景平发泄完了火气,韩殿臣方才说道:“微臣欺君失节,请斩我头,悬之东门,以谢天下。”

    呵呵,陛下,你东门的事儿有着落了?

    以退为进,拿着本不想卷进去的流民作筹码,这是没奈何的事,怪只怪韩殿臣一心只想回去吃烤肉,言语之中失了计较。

    司马景平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侍奉在一旁的鱼泰吉,没有说话。

    鱼泰吉赶忙跪在地上,一言不发,心里直打哆嗦。

    内官通外臣,多大的罪过。

    要是在皇帝心里留下这么根刺,他的职业生涯就算是一步入低谷了,就算暂时不拿他怎么样,时间长了也会被疏远。

    太监的权势就是直接依附于皇权的,离开了皇帝,他鱼泰吉还是个什么?

    两个人就这么一直跪到天色完全黑了,掌灯太监点着了御书房的灯,重新恢复光明的时候。

    司马景平声音闷闷的,似乎有些倦了:“起来回话吧。”

    鱼泰吉没敢动,微微抬起头,余光瞥了一眼韩殿臣。

    韩殿臣趴在地上,撅着腚,模样很是滑稽:“微臣不敢。”

    鱼泰吉也跟着说道:“奴婢不敢。”

    司马景平冷笑一声:“你不敢,欺君你都敢,还有你不敢的事?”

    韩殿臣说道:“微臣万死。”

    领导说你有错的时候,你最好就别当面解释为什么有错,越解释他就越生气,干脆死乞白赖烂在这儿臭块地,等他火气过去的时候看情况再说。

    尤其是久居高位被众星捧月的领导,更是听不得解释。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说法,说好听点儿叫人情世故,说得不好听就是奴才文化,但人情世事大抵如此,置身其中,谁也没办法。

    良久,司马景平长叹一声:“殿臣呐......”

    韩殿臣伏首:“微臣在。”

    司马景平把上奏的折子丢到韩殿臣面前,又叹:“朕,难呐。”

    “如今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农耕百工,北御夷狄,修补官道,乃至于官仓税收,处处都要人。”

    “世家一个个守着良田万顷,家奴无数,甚至还有私兵护卫,朕不过要些许丁口出来,他们便如此做派,实在是......”

    “唉!”

    万千愁肠,终究只归一声叹。

    韩殿臣撅着腚安慰道:“中原百年战乱,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只要陛下励精图治,朝堂上的大人们用功,定能恢复华夏盛世。”

    打太极拳嘛,再把问题踢回去,我就一吊九品官,琅琊王氏门口的看门狗都比我品阶高,跟我叹气有什么用

    韩殿臣完全理解一个中年得志的男人想要进一步建功立业的心,也完全理解一个大家庭一家之主想要创业,却被家庭里心思各异的成员东拉西扯最后一事无成的惆怅。

    可是理解归理解,他可万万不想卷进去,真的会掉脑袋的。

    儒家老念叨着修齐治平,保全此身才是当下第一要务。

    司马景平静静看着韩殿臣,眼神之中难免有些失望:“殿臣年纪尚幼,羽翼不全,不能做大事。不过,我观你才华横溢,定是师从高人,不知你师从何处?”

    韩殿臣把和鱼泰吉说的话又搬出来重复了一遍:“回陛下,臣是孤儿,幼年时流浪山中,遇到一位白发老翁,他见我可怜,便收我为学生,传授我了些许学识,赐臣韩姓,取名殿臣。后来臣逐渐长大,有了点糊口的力气,恩师便驾鹤云游,从此再不见了踪影。”

    “下山之时,微臣既无财产,也无田亩,是靠着讨饭才活了下来。”

    关于韩殿臣的出身和履历,早在举秀才的时候就调查得一清二楚了,讨饭苟活,颇有诗才,后来做了点儿小生意,才渐渐传出来才名,这些司马景平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听到韩殿臣主动交代,他还是不死心地问道:“难道你的恩师离去之前,就没有留下任何让你能联系他的手段或者仙术吗?”

    韩殿臣摇摇头:“回陛下,不曾。臣下山时孑然一身,只有粗麻布衣一套,至今还存留着。”

    司马景平失望地说道:“罢了...是朕痴心妄想了,你...”

    司马景平本想让韩殿臣退下,可突然福灵心至,心中暗道:反正他来都来了,不如就死马当活马医,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念之差,天差地别。

    韩殿臣听司马景平说“你”,还以为他要让自己起身离开,心里也就凉了一半。

    之前他作为词臣简在帝心,靠的就是一手恭顺,今天自己嘴秃噜,以前打好的恭顺牌一把火全烧光,仕途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了。

    没成想司马景平却说:“你打开折子看一看,说说你的想法。”

    “但说无妨,有不妥当的地方,朕也赦你无罪。”

    韩殿臣看着眼前散落在地上的奏折,心里像是打翻了杂货铺,五味杂陈。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这就是他韩殿臣的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了。

    拿起奏折,就是接下这活儿,进一步,是朝堂;不拿起奏折,退一步,是江湖,孑然一身,重归乡野,顶了天能做成一个富商。

    这奏折虽小,上面压着的,却是他韩殿臣的下半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