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晋第一奸臣 > 第49章 山有扶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崔莺叉着腰,鼓着她可爱的小圆脸儿,冲着姗姗来迟的韩殿臣和崔白薄斥道。

    本来今天是十二皇子司马微言出城就藩,韩殿臣作为师父出来送别的。崔白借着这个机会,顺水推舟地叫着自己的妹妹崔莺一起出来踏青。

    崔白调笑道:“莺莺小姐如此说,看来鄙人来得不是时候嘛。”

    诗出自《诗经·郑风》,意思是:山上有扶苏木呀,水里开满了荷花,没有等到我的心上人呀,却等来了小流氓!

    是描述等待约会的女子在跟自己迟到的情郎撒娇,所以崔白才调笑说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这个时代虽然还很混乱,中国却也因此还没有经过程朱礼教的荼毒,民风之开放,比起隋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像崔莺这样直接对着韩殿臣念情诗的,已经算是比较保守的了。

    真正厉害的,是东晋时期司马家的那位司马道福,逼着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休掉深爱的表姐郗道茂,娶自己为妻。

    王献之为了表示自己的深情,亲手打断了自己的腿。

    饶是这样,还是没能逃过司马道福那强势的爱慕,后来俩人还生了个闺女,取名叫王神爱。

    韩殿臣自认为虽然没到王献之那种深情的程度,却也不想和朋友的妹妹多做纠缠,便说道:“孔子编撰《诗经》时,弃绝郑、卫,认为郑、卫之风乃是靡靡之音,不合礼法,如今你拿来骂人,倒是还挺合适的。”

    崔莺蹙着光洁的眉头,不忿地斥责道:“你这贼厮,迟到了这么久还一套一套的!今日清明,正是天清气爽之时,出门踏踏青多好?你这出门都快晌午了,还有什么可玩的呀!”

    “再者说,孔子什么时候弃绝郑、卫了,这都是诗经里面的,要是让教你读书的先生听见了,非打你手板子不可!”

    少女情怀总是诗,现在才辰时,太阳不过微微升起,连晨露还没有被蒸干,空气还透着春夜的湿润凉爽。

    崔莺这般恼怒,也只是觉得被韩殿臣忽视了感受,有些不平衡罢了。

    韩殿臣有些尴尬,他这二把刀都是胡乱看书来的,没办法跟北方这些治经典的大儒世家相比。

    而且,孔子弃绝郑、卫这个说法,他是从记录王阳明的《传习录》里看来的,这个时候,王阳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饶是如此,韩殿臣依然嘴硬道:“《论语》里多处记载了孔子批判郑音淫,如何会将《郑风》记录到《诗经》里面呢?定是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后,后来的腐儒为了凑文章,便把先秦一下留下来的《郑风》和《卫风》整合到了诗经里面的!”

    崔莺叉着腰,愠怒道:“好啊,这么说,我家里传下来的先秦书简是错的喽?”

    韩殿臣顿时噎住了——你家有先秦书简不早说?

    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即使穿越了这么多年,韩殿臣依然没有适应这帮世家拿古董书籍当传家宝的作风。

    人家说的诗书传家,那真是用孤本的《诗经》和《尚书》往下传!

    韩殿臣耷眉骚目地说道:“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么?”

    崔莺叉着腰说道:“不行,你这样随口胡诌经典,待会儿得罚你作诗,不然...不然就不让你吃我亲手做的青团!”

    韩殿臣连忙告饶道:“别呀,一年才吃一次呢!可不能不让吃。”

    所以说啊,哄女孩子千万不要随便用“我错了”,真的很容易被揪住小尾巴。

    这年头,甘蔗熬糖法还没有普及,想吃点儿甜味基本只能吃麦芽糖或者蜂蜜,世家大族的小姐们做的青团一类小甜品,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提升幸福感的东西。

    崔莺叉着腰,拒绝道:“不行不行,你这厮又睡懒觉,又有辱斯文,罪过可大了。要是今天不能哄本小姐开心,你一口都不要想吃到!”

    韩殿臣摆摆手,说道:“诶...这么麻烦,那不吃了。”

    “你!”

    崔莺急得直跳脚,

    “大哥,你看看他!怎的这样无赖!”

    崔白揉碎了崔莺额前的头发,调笑道:“他不吃就不吃嘛,都拿来给我,我吃。”

    “你这姑娘真是的,上赶着给人家送吃的,人家还不要,羞不羞?”

    崔莺嘴撅得高高的,喘着粗气,哼哼唧唧地说道:“这人...这人...气死我啦!你也不许吃了!”

    崔白在一旁,颇为怜爱地看着自己这个可怜的妹妹,明明持家做生意都是一把手,人也是一等一的机灵可爱,怎么偏偏韩殿臣就是不乐意娶她呢。

    真是襄王有意,神女无情,不过是一段萍水相逢的误会而已,就牵动了崔家小公主的万千情丝。

    他安慰道:“不就是个男人么,至于让你挂牵成这样?”

    崔莺泄了气地转过身去,看着韩殿臣躲得远远的身影,赌气道:“谁挂牵他了。”

    崔白捏了捏崔莺圆乎乎的脸,笑道:“我又没说是谁,你看看你那双眼睛,都挪不开了。没出息!”

    眼见崔莺快哭了,崔白赶紧躲到韩殿臣的身边,埋怨道:“这么好的天气一起出来玩儿,你哄哄我妹能怎么着?”

    韩殿臣没有答话。

    已经在一旁侍立了很长时间的司马微言终于逮着机会,说道:“师父...弟子走了哈......”

    人就是这样,出门走一段路往往就会忘记自己出门时的目的。

    如果不是司马微言主动开口说话,韩殿臣差点儿就忘了自己是出来送别的。

    “内个...嗯......一路走好。”

    韩殿臣有些尴尬地说道。

    跟随司马微言的参军赵彦深拱手说道:“殿臣作为皇子殿下的师父,临别不赠一言吗?”

    这是个极为方正的男子,身上带着浓浓的儒门世家气息,就连声音都端端正正的,让人第一眼看到就颇有好感。

    儒家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就算是送礼也不会送钱货之类的实物,多是以言相赠。

    这种习惯就会导致一个很尴尬的情况,能写点好诗和好句出来就很浪漫,写不出来,那就寒酸透了。

    韩殿臣想了想,指着河畔刚刚抽枝的新柳,说道:“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孩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赵彦深拱手作了一揖,说道:“受教了。”

    “殿下,这是恩师在教育你,走到地方要鼓励百姓多多生育。如今天下初定,正是国家的早春时节,只有那乡间玩闹的孩童,才是国家兴复的希望啊!”

    司马微言悚然动容,恭敬地朝韩殿臣行了一礼,噙着泪花说道:“只恨以后不能长随老师身边,能时时有所学习啊。”

    这是被做阅读理解了?

    韩殿臣尴尬地挠了挠头,说道:“赵参军为人端正儒雅,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你当多向他学习。此当为汝之张良也。”

    司马微言躬身说到:“谨受教,师父,弟子告辞了。”

    二人拜别了韩殿臣,带着车马军卒,渐行渐远。

    崔莺站在韩殿臣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韩殿臣会转过身去,问道:“有事儿?”

    崔莺噘着嘴,扭过头去,递给韩殿臣一个青团,说道:“诗写得不错,本小姐赏你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