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晋第一奸臣 > 第77章 中原经济复苏计划(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十天后。

    由于糯米混凝土的参与使用,城外很快建立起了一小批新的工坊。

    洛阳府前贴出告示,朝廷招募纺丝女工,试用期三个月,每天五文钱工钱,熟练以后每人每天十文,都是日结,还管一顿饭。

    若是干得好,可以提前进入熟练工的行列,甚至能做个管事。

    一天十文钱,一个壮劳力也差不多就是这些工钱了,谁能想到女人也能拿到这些?

    告示刚贴出来的时候,虽然在洛阳城引起了轰动,响应之人却寥寥无几,甚至有好事者,抓住洛阳府尹崔皓以前名声不好的事情散播传言,言说这是要骗良家妇女出城做野娼云云。

    为此,崔莺还专门跑到告示下面,为这份告示的真实性作证,叉着腰,对来来往往围观告示的人说道:“我乃是博陵崔氏长房之女,亦是此次招收女工的负责任,你们有什么问题直接问我吧!”

    她天生脸圆圆的,看上去本就很有亲和力,五官又精致可爱,自然是招徕不少人的搭讪。

    像这样的世家大小姐,跟她说两句话都被不少人觉得是一种服气,放到现代来说,就跟大明星一样。

    不知是谁问了一句:“真的只招收女工吗?男工行不行?俺们也想挣这个钱哩。”

    崔莺反问道:“男工?前些日子修路你怎么不去?一天十五文钱你不挣,盯着这五文钱不撒手,还有没有出息?再者说,你乐意你老婆跟男人在一个地方干活儿吗?男女大防懂不懂?”

    她虽言语显得刻薄了一些,但在她本人强大亲和力的加持下,就连骂人都显得很是可爱。

    又有人问道:“那俺闺女能去干活吗?她今年十四岁,还没嫁人哩。”

    崔莺笑着说道:“十二岁以上的女娃娃都可以来学着干活儿。”

    远处,崔白望着这一幕问道:“殿臣,十二岁的女娃娃还没长成呢吧?为什么要让她们来工坊干活儿?如今洛阳府库虽然充裕,户部也有钱,但也不是你这么个浪费法吧?”

    韩殿臣回答道:“在工坊做活儿,只要想成为管事,就必须得识字,十二岁的女娃娃虽然没什么力气,但胜在出于将发育未发育的时候,灵光未泯,只要稍加培养,就是能识字会算术的高级技工。”

    “尤其工坊的性质与教育还不同,习惯于在工坊中工作和生活的,往往是服从性较高的人群,也就是说,她们的忠诚往往能够得到保障。”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将从工厂中培养出一大批有知识、有主见的女性工人和基层管理者,她们将会是未来中原经济复苏的中流砥柱。”

    崔白面色复杂地看着韩殿臣,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殿臣有些懵:“什么意思?怎么做?”

    崔白说道:“女人不是在家相夫教子就可以了吗?为什么你要让她们出来干活,还要用这种方式让她们识字、赚钱?”

    韩殿臣盯着崔白,认真地说道:“这不像是你该说出来的话。”

    “啊?”崔白下意识地后退两步,一不留神撞到了护卫着二人的达吉布身上,颇为恼怒地捶了达吉布一拳。

    达吉布委屈地问道:“你自己撞过来的,打我干什么?我平时都不参与你们说话的好吗?”

    “啊!抱歉,我失态了。”崔白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反问道,“我该怎么说?”

    韩殿臣道:“小白,你今天很奇怪哦。”

    “哪里奇怪?”

    “怪...怪可爱的。”

    “我掐死你啊!”

    崔白扑上前去,试图掐住韩殿臣的脖子。

    韩殿臣大笑着躲开,说道:“你都能让自己的妹子管着博陵崔氏的商队,怎么还会有男女偏见呢?这真是有够奇怪的。”

    崔白羞恼地说道:“崔莺不同,她从小学东西就快,人生的可爱,嘴也甜,整个博陵崔氏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让她管着博陵崔氏的商队,我放心。”

    韩殿臣道:“任何人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很多男人能干的活儿,女人也能干,只是像修桥补路、斩钉截铁这种活儿,男人干起来更得心应手,而养蚕缫丝,纺麻织布这种小手工业,女人干起来更得心应手,如此而已。”

    “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产业中,白酒、烧炭两样是最暴利的,石灰次之,在工坊运行起来之后,纺麻、纺丝两种产业会先行举起剪刀,收割农场经济。”

    “而在今年春耕的时候,我已经让来福他们着手育种,明年就可以大规模地种植棉花,新的棉布纺织业将会出现,而麻布则会慢慢退出历史。”

    崔白感慨道:“工业化,你所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是在围绕着这三个字来进行的。不论什么行业,只要从原始的男耕女织模式跳入工业化,产量就会提高百倍不止。”

    “你若能写一部著作出来阐述明白工业化这三个字,便可以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师了。”

    韩殿臣笑道:“其实有,只是现在还不方便拿出来。”

    崔白面含期待之色:“你说一说,我很好奇。”

    最早阐述工业化的,应该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韩殿臣回忆了一下《国富论》的内容,对崔白说道:“其实,所谓的工业化,最开始的说法应该是精细化分工。”

    “咱们比如说打针这个活计,得需要一个熟练的铁匠,来完成冶铁、拉丝、截断、打孔、打磨、淬火这几项工作。如果由同一个人来完成的话,需要差不多五天才能产出一批针,所以这玩意儿才显得弥足珍贵,甚至好多人家还会拿针当陪葬品。”

    崔白认真地听着,点点头表示认同。

    韩殿臣继续说道:“而如果把制针这个活计拆分开来,让数个人进行分工,专有人融化铁块,浇筑成丝,剩下的截断、打孔、打磨、淬火都分配好专门的人负责进行,那么只需要一段时间运作起工坊来,每天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钢针产出。而且,不需要优秀的铁匠,只需要几个熟练的分工工人就可以。”

    “像这样高产量低劳动力要求,一般的铁匠铺还怎么跟你斗?只能放弃制针,专门来打铁。”

    崔白恍然:“如果把铸剑、铸刀甚至是铸甲都这样分工,是不是也能......”

    韩殿臣有些懊悔地问道:“我是不是和你说的太多了?”

    崔白神秘一笑:“你才意识到吗。”

    韩殿臣有些惊恐地看着崔白。

    韩殿臣反过来掐住崔白,气急败坏地说道:“狗东西,你诈我!”

    如果让博陵崔氏这头庞然巨兽率先进入初级工业化,整个大晋的世家恐怕都要在他崔氏面前瑟瑟发抖。

    还好没跟这孙子聊蒸汽机原理,不然以后就没得玩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