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鉴宝大亨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妙笔僧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一十六章妙笔僧画

    \t西屋大约有一百平米,包括了绘画、书法、古书以及老地图这方面的藏品,在中央有张书桌,上面摆着一套考究的文房四宝。

    \t栗少阳仔细看了看,哪怕是一个镇纸都是清朝时期紫檀木雕刻出来,别的东西无一不是精品。但是,和北京那些收藏家相比,这里的宝贝都是民间遗留,宫廷内的物件几乎没有。

    \t栗少阳的眼睛是经过和虚眼融合过的,体测入微及感觉光阴的能力虽然比不上虚眼来的那么直接,但是还有那种感觉,只是要精确定位是哪一年的东西就做不到了。

    \t看来虚眼也是和灵魂体关系甚大的一种能力,在灵魂体解封前,他是借不了虚眼的光了。

    \t但是他的大脑中存储了太多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等知识,随着他勤奋学习,每天都要阅读十本书中外书籍,每天都在突飞猛进增加,加上肉体的进化,视力再度进步,当他集中精神看东西时,十米外能看清楚几十分之一毫米的东西,所以任何看似光洁无暇的东西,在他的眼前都变成了另一番情景,加上他脑中记忆的知识与之对比,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件物品符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材质、工艺以及加工水平。

    \t麦长秋的收藏中,名人书画居多,在最里面的书架上,栗少阳看到一副名为《秦淮散记》的画卷内格外的保存极好,于是很好奇,请麦长秋打开一观。

    \t“这幅画看着有点像是《清明河上图》的风格,整张画上有三百二十七个人物,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就连人物性格也跃然于纸上,我非常喜欢。但是作画的人并没有什么大名气,据说是宋代名叫余钧的才子在赴京赶考路上,夜宿秦淮河,见到一位动心的美丽佳人,一掷千金,缠绵月余不想离去。随着盘缠花尽,赊的钱店钱也越来越多。随着大考时间到,他又急于离开,于是用了三天画了这幅画做为店资。店家看画后很是喜爱,而且还给了他十两纹银做盘缠。店家将这幅画挂于前堂,非常受人喜爱,不少文人雅士前来观画,还留下不少诗篇,店家的生意也变得十分兴隆。这幅画被知府听说,借来一观,也是非常欢喜,于是花了百两纹银从店家手上买下来,作为送给上司的生辰贺礼……”

    \t麦长秋一边介绍画的来历,一边将画拿到中央的书桌上。

    \t两人戴上白手套,一起将画卷小心翼翼地打开。

    \t画卷一展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便扑面而来,放眼整幅画,栗少阳的眼前便立刻感觉到这幅画活了,眼前是一副秦淮河畔的风光,酒肆、油坊、画舫、客栈、街道、彩船……河边柳枝飘扬,河面碧波荡漾,街上各色人在还着各种心思走过,一些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梭,船上有弹琴的女子,有撑船的艄公,有打杂的小厮,还有自命风流的文人才子……

    \t栗少阳少了一眼,整幅画上的所有东西全都映入脑海中,只是一眼,就知道里面全部的数据,一百二十七座建筑物、三百二十七个人、十五条狗、十三艘船……等等就被统计出来,甚至在第一时间里,他能知道画上有两百一十一个男人,一百一十六为女子。其中上了很大岁数的有二十七人,脚步蹒跚的幼儿有五人,杀猪的有七人,托着鸟笼之的纨绔有三人,笼之中的鸟有三种:话梅、黄莺和鹦鹉,狗也有分类……每一种物品都不雷同,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也都不拘一格,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可以说极尽心思,画功精湛。

    \t栗少阳看着话,感受着画上每一个人的神态、眼神以及动作,揣摩着每个人心中所想,从这个方面判断,他发现这三百二十七人中竟然有五个是小偷,有七个公子哥暗恋七个女子……

    \t“妙啊,这幅画可称之为神作!”栗少阳看过画卷,对麦长秋竖起大拇指,“我没有看过清明河上图的真迹,但从摹般来看,这幅画远胜其不知凡几。余钧真的没有名气吗?让我想想……”

    \t栗少阳接着皱起了眉头,有如此画功的人绝对是个天才,应该不会被埋没在人潮之中的,在脑子中的智慧树光暗流转,快速在宋朝时期的大树枝上排查起来。

    \t看着栗少阳作思考状,麦长秋也没有打扰他。

    \t二十秒钟后,一段记忆的文字和若干幅画卷浮现在脑海中。

    \t栗少阳哈哈一笑,“二师姐夫,宋朝北宋宋仁宗年间,有位佛家壁画的大师,曾经被宋仁宗请去宫廷作画。此人四相国寺的和尚,法号无癫,世人称之为妙笔僧。

    \t他留下的画卷颇少,现在河南省博物馆中的《上元放灯图》、《大德宏愿普济图》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t此人与范仲淹是同期人物,在相国寺的名人名册和开封人物志上有过此人的记载。

    \t此人为浙江临安余家堡人,姓名钧安。自小有才,十二岁便中了秀才,闻名江浙。却不喜仕途,好声色犬马,喜抱打不平。后被家里所逼,二十二岁才赴京赶考,路上走了两年有余,自然错过当年大考。

    \t后游历京都,结识了范仲淹等人,成为范仲淹的年轻好友。但此人的生活懒散,很是凄凉,又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常靠着朋友的救济度日。

    \t后因其所爱的女子全家被奸臣打压而惨死狱中,余钧百无聊赖,遁入空门,出家开封相国寺,专门绘制佛画和佛经中的经典故事而闻名。开封相国寺、白马寺都有他的壁画……

    \t他的画,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当时广受追捧,宋仁宗还特宣他进宫给他画像……您这幅画上虽然没有落款,但是人物风格、笔调和色彩的运用都出自他的手,我有九成把握出自他的手。”

    \t“余钧安……余钧……很相似,要是能去看到你说的那两幅画,就更好了。”

    \t麦长秋也知道,这么年代过去,传说和实际总是会有些东西被遗忘,把“余钧安”说成“余钧”是非常有可能的。

    \t“这个很简单,请二师姐沟通一下,看几幅画还不是小事情?”栗少阳嘻嘻一笑。

    \t“我不用她的关系,我自己想办法。一说起画,她就要忽悠我捐出去。我搞研究搞了一辈子,不贪不舞弊,也不喜欢迎来送往,两袖清风,就喜欢收藏。捐出去,我还有什么乐趣了?而且,这些收藏是麦家前辈积攒了两百多年才有的,决不能葬送在我的手中。这幅画是我最心爱之物,我跟悠悠说了,她结婚时,作为陪嫁之物,其余的都交给儿子孙子继承。”

    \t满屋藏画倒是有三十几幅属于名作,价值上亿。但与这幅佚名的画作相比,栗少阳认为远远不可相提并论。如果拿出去,可以作为国宝级的宝贝,引来世人轰动。

    \t想想栗家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家族,但是栗家留下来的却没有什么宝贝,只有十几柜子的书籍资料,也许是战争、灾难、人事变迁等等原因,栗家那些收藏没有了。

    \t一个家族坚持了两百多年保存下来的东西,本身就有一种精神延续其中,一种精神传承包含其中,这也应该算是一种人间之力吧?

    \t栗少阳刚刚想到这里,感觉笼罩意识之海的罩子上又多了一条微小的缝隙。

    \t麦家收藏的书也很多,栗少阳很想看完,但是他看书速度太过恐怖,不适合当着麦长秋的面使用,只能找个合适机会了。

    \t看完左边屋的藏品,两人回到了中央的房间,房间三边都是展示陈列柜,放置的是一些瓷器和石头,其中观赏石比较多,比如雨花石之类的;还有两块鸡血石,一块田黄雕刻品,另外十几块寿山石的作品。翡翠、羊脂玉的作品这个房间没有一件。

    \t瓷器方面,以清明两个朝代的为主,一眼扫过去,几乎就看了个大概。

    \t“这里应该不是所有瓷器藏品吧?”栗少阳有些失望,因为没有看到眼前一亮的宝贝,大多都是民窑的精品,没有看到官窑的,尤其是三大窑的出品。

    \t现在栗少阳的眼界很高,连番精品过眼差一点的都提不起兴趣,但是这里是二师姐夫家传之物,能保存下这么多也殊是不容易了。

    \t“就说少阳小兄弟眼睛毒,这都让你看出来了,果然是大家。”麦长秋哈哈一笑,心情无比舒畅,平时那些藏有到此,已经觉得是砍到毕生的好东西了,可栗少阳到此,只是扫了一眼,便知道主家有私藏,“瓷器收藏是我祖先藏品中另一个重要部分,有十几件官窑的宝贝,均没有放在此处。但有三件前些日子被金陵博物馆借去展览,昨日才送回来,我还没有摆放上去。少阳兄弟请坐,我去取来。”

    \t“小师弟坐下,我给你泡茶。”栗少阳送给大家血酒,让几位师兄师姐身体均是有了质的变化,一个个在短短时间里都年轻了十岁,这让他们工作和生活更加有效率,更加得心应手。作为最发达之一的大省省长,亲自给一个毛头小子道岔,这是要多大的面子啊。

    \t这是看到麦长秋捧着三个大盒子走过来,脸上笑嘻嘻的,邓梦华不禁调侃道:“老麦,看你今天得意的,我这小师弟水平如何?”

    \t麦长秋心情极好,回应道:“你这也算是炫耀吧?”

    \t栗少阳起身站起,拿起最上面的木盒子,轻手放在茶台上,然后将第二第三个木盒同样并排放在一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