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诡辩的李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儿子,心里也有些不落忍。毕竟李恪是自己的亲儿子,而且做事情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尤其是他终于收拾了他那混乱的家院,李世民都觉得大快人心。

    李世民道:“蜀王,对于孔司业所说只是,你有何话说?”

    李恪道:“孔司业,您所说的狎字,孤是一点也不认的。我和殷怀素两人乃是君子之交,朝堂之事虽不好断论,却也常提起为人之节义,为臣之美德。若是孔司业觉得我二人不对,那孤就有些不太同意了。难道我们非得捧着一卷论语反复研读就是好的么,装作瞎子一般对窗外时局充耳不闻,对黎民百姓生计漫不经心,就是为臣之道么?”

    孔颖达道:“蜀王殿下,您说的句句在理,但是商贾之事本来就是贱业,您身为当朝皇子,岂能沾染。”

    李恪道:“孔司业,请问您手中何物?”

    孔颖达一愣道:“此乃象笏。”

    李恪道:“那么请问,您说中的象笏是从何而来,那象牙难道不是商人流通之功才能到你手上的么!口口声声的贱业,让诸公在长安城里享受着来自大唐乃至邻国的各种奇珍,结果回头就想辱没人家,是不是有些太过于不仁义?”

    孔颖达道:“蜀王殿下,通商之利是有的,但是国本不可动摇,商人重利,乃是霍乱天下之源。”

    李恪道:“孔司业,孤就喜欢跟你这样有学问的人讲话。孤问你,若是您不用您手中的象笏,会有商人为了利益远赴异国,高价收购象牙,惹得无辜的大象被无耻的猎人残忍的杀害,锯掉象牙吗?”

    朝堂上本来是个严肃的地方,但是李恪说得却不太正经,很多人都觉得他这么说话很像一个人。

    孔颖达道:“蜀王殿下,士农工商地位,这是国本,历朝历代如此,不可动摇。”

    李恪摇头道:“孤并无此意,只是贱这个字是骂人的,您乃鸿儒,说出来孤有点怕脏了您的嘴。”

    孔颖达道:“蜀王殿下,您这是强词夺理,我们说得不是我的谈吐问题。”

    李恪清了清嗓子道:“那好,现在孤再来请教。如果您觉得商贾之事不应该重视,应该打压,那我朝通商之利上缴国库的那部分,谁家来补上。国本的确不可动摇,但是农人自产之物若不流通,难道叫桑农去吃蚕丝,让粮农家的粮食腐烂不成。朝廷铸造钱币若不流通,难道就为了放在国库里,看着一堆烨烨生辉的铜傻笑吗。商人以流通牟利,便是使民互通有无,若他们都回去种地了,那谁来流通,谁来让您在这庄严的大殿上用的是象笏,而不是竹片?”

    孔颖达哑口无言,李恪却继续道:“国之根本在于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不偏不倚。重农抑商只会带来闭塞,如何川冰冻,必定断流。当然了,孤的意思可不是重商或者是抬高商人的地位,只是想让孔司业明白,不要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李世民终于忍不了了,大声道:“混账,孔司业也是你一个黄口小儿能够指责的?”

    李恪道:“臣不敢,只是在下只是近商贾之事,其用心在于商人流通该如何运用才能做到不偏不倚,维护我朝长治久安。至于什么商贾之事,臣可没有做过。”

    李世民道:“既然蜀王没有做过,这件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仲达?”

    李世民都叫他仲达了,这已经很给面子了。

    孔颖达道:“陛下,蜀王是否行商贾之事,请郧国公出来一对便知。”

    殷元主动的站了出去道:“回陛下,蜀王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商贾之事。家徒四壁啊,穷的臣都想接济一下。”

    孔颖达看着殷元道:“怀素,老夫也算是你的半个老师,你可要实话实说。”

    殷元道:“老师,这就是实话。”

    孔颖达有点生气,大声道:“怀素,你找人帮你开了酒楼,而且还和一位皇族有合作,得利后分账,这事难道是假的吗?”

    殷元一愣,随即转头笑道:“任城王,你什么时候这么舍得给侄子送礼了?”

    任城王李道宗瞪着殷元走了出来道:“陛下,和殷怀素合伙经营酒楼的,是臣。”

    李世民愠怒道:“你们俩一个王爷,一个国公,为了点蝇头小利做这种商贾之事,不以为耻,反而为送吗?”

    殷元道:“陛下,这可不是蝇头小利。我与任城王开了三家食舍,可是我们从来不参与酒楼经营,可算是远离商贾之事了。食舍每日日进斗金,我二人便能够衣食富足,有了余财,便可以更加宽待佃农了。食舍每日所用菜蔬肉食均是精挑细选,但是出价也高,这又是一利。何况起初起食舍之名,就是因为民以食为天之意。酒楼中各色菜肴推陈出新,改善口味,也算是丰富我唐人的餐桌。孔司业刚才论了国本,那臣也就给食舍带个高帽。在食舍出现之后,长安漫天要价,以次充好的酒楼倒了不少,而且有很多也降价了。我大唐之富庶,就是要让黎民百姓都要吃得起饭,而且要吃的起上乘的饭。”

    这一段话说完,大家也终于明白李恪说话像谁了,明明就活像殷元啊!这一通吹牛,就感觉皇帝不赏赐点什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李道宗借机道:“正因如此,臣才要助郧国公一臂之力。”

    李道宗这话没几个人信,他什么货色,大唐的臣子们还都是比较清楚的。

    李世民道:“行了,你殷怀素一张嘴,天底下没有人能挑出你的毛病。朕不罚你,却要看看你的食舍和你说的是否一样,你是否言过其实。”

    说完李世民又向李恪道:“蜀王虽无大错,但是却有不知检点只过,不堪表率。朕罚你的俸禄一季,你可服气。”

    李恪道:“儿臣接受教诲,认罚。”

    罚俸这种事情罚到殷元身上是不痛不痒,罚到李恪身上未必。他也是个善于花钱的主,而且家里的确用度很大。罚了俸禄之后,他可能要勒紧裤腰带一阵子了。

    李世民道:“郧国公,听说你最近精研万物之道,可有什么结果,让大家都听一听?”

    殷元道:“臣最近的确有一些收获,但是现在说为时尚早。但是有一件东西,倒是已有收获,明日便可呈陛下品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