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六百零三章 与李世民论农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短短的一句话,只不过是一个大概,到了事情真的要做的时候,恐怕要复杂出很多倍。

    房玄龄觉得,如果这件事天底下有一个人能够办成,那也只有殷元。可是今天殷元的话,终于让他知道,天底下并没有万能的人,也没有可以一蹴而至的事。

    房玄龄道:“既如此,你的话我自当转达陛下。可是如果陛下另有打算,在下也只好认为,天下能做此事的,仅你一人而已。”

    殷元没有反驳他,看了看太极殿方向道:“如果他真的这么想,那我会告诉他,天下财富在谁的手里,权力就在谁的手里,所以决定之前,还是慎重为好。”

    房玄龄认为殷元说的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钱财是天底下必不可少的东西,谁要是手握天底下最大的财富,自然就能够手握天底下最大的权力。

    这个道理,相信天下其实有很多人都懂,但是到了皇帝这里,却一定会变得不一样。因为他会认为,天底下所有的财富都是他的,那么权力也应该都是他的,于是,天下最大的财富,自然应该握在他的手里。

    天下人最基本的需求自然是穿衣吃饭,所以皇权,就是代表了拥有天底下最大土地的阶级。可如果,这世上有人能够和地主阶级分庭抗礼,那到时候谁来做这个天下的主,那可就难说了。

    房玄龄觉得,殷元这个说法应该能够劝得动李世民,毕竟这可是触及根本的事情。可是如果这样的话,这天下,可能永远没有幻想中的那一天了。

    殷元见房玄龄沉思,于是笑道:“有时候,天下事,不都是这样的令人无可奈何么!”

    房玄龄觉得殷元这句话很可能不仅仅是说给自己听的,他也是一个常常被无可奈何的事情阻挡的人。

    最近朝堂上对于西域的事情讨论的越来越多了,看来唐灭高昌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了。如今的大唐国立越来越昌盛,征服四夷就变成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在早朝之后,殷元不可避免的被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的确是办事靠谱,他从来不会办李世民不知道或者是不允许的事情。当然,很有可能这只是多年宦海沉浮之后的经验。

    李世民道:“殷怀素,你怎么最近看起来对政事不闻不问的,这是为何呀?”

    殷元道:“陛下,您误会了,臣只是家里俗事太多罢了,倒不是对国事不上心。最近这少府监,可是一件事都没耽误。”

    李世民笑道:“少府监的确是一件事没耽误,正因为如此,你可以免去一顿杖责。”

    殷元笑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看着殷元道:“玄龄应该已经跟你说过了,这天下一两个人富有,总是比不上百姓都富有。所以,朕想让天下富足,这等大事面前,你不会推辞吧!”

    殷元道:“大是大非面前,在下绝对不会推辞的。”

    李世民道:“但是,你这个人的懒病,那也是无药可治啊!要是你到时候临阵脱逃,那朕可就没办法了。”

    殷元笑道:“陛下,微臣从来不会临阵脱逃。但是,这仗到底是打不打,那还得好好说说。”

    李世民道:“哦,这打不打,还有何可说的?”

    殷元道:“如果真的要做这件事,那必定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不亚于大唐立国以来的任何一场战斗。可是,如果贸然行动,只怕动摇国本,到时候很可能就会是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李世民笑道:“哈哈,没想到你也能说出来这么谨小慎微的事情,但是我看,有时候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是完全没有用的。不如,我们先以必成之心去做,那到时候静候佳音就是了。”

    殷元看着李世民道:“陛下,百工发现,要的可是大唐子民的人力,难道陛下觉得,大唐子民有余力去做这件事吗?”

    李世民道:“哦,你觉得不行?”

    殷元道:“至少,还没有使大唐一国同时发现的时机。做任何事情,总归是要有一个时机的,目前,时机还不够成熟。”

    李世民皱眉道:“哦,你认为如何能够全是时机成熟?”

    殷元道:“当大唐不再有饥民的时候,当大唐的子民有余力的时候。”

    李世民道:“这,恐怕很难办啊。朕觉得,你能够养活那么多人,自然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殷元道:“关中富饶,而且地狭人密,可以找到人,他们不产粮,关中却还是不缺粮。他们有了钱再去买粮,于是关中便锦上添花。可是到了地广人稀的地方,或者是贫瘠的地方,那就得从其他的地方买粮了,如果从事百工的人越来越多,难免田地荒芜,到时候恐怕就不好收场了。”

    李世民点头道:“确实如此,是朕思虑不周。你,可有一个万全之策?”

    殷元道:“陛下,臣却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陛下一直疏忽了。”

    李世民道:“哦,什么事?”

    殷元道:“广袤的南国,有无数的水田,那里地广人稀,如果吴王那里一切顺利,何不把农业的重中之重放在南方。”

    李世民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道:“这倒也是个主意,但是这也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

    殷元笑道:“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可是如果要发展起百业来,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两头干,总比顾此失彼的要好。”

    李世民道:“如果朕让你去做这件事,你会从什么地方开始?”

    殷元道:“地方开阔,四通八达,周围农业发展繁荣,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李世民一愣道:“所以,你选择安州,不仅仅是因为和吴王的关系好?”

    殷元道:“臣是天下的臣子,而且还是个生意人,所以于公于私都没有理由去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有道理,既然如此,那么安州,朕就等你的音讯了。既然你都说了这件事不了操之过急,那朕也不好催促你,只是你觉得什么时候大唐可以做这件事的时候,还希望你能够提醒朕一句。”

    殷元点头道:“臣铭记在心。”

    殷元松了一口气,看来李世民还没有膨胀到认为大唐无所不能。如果李世民真的非现在做不可,殷元真的有可能从根上告诉他这件事的利害关系。那么,后果就很难说了。

    殷元已经做了很多事情,甚至还包括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至少,他现在有两股别人不了解的生意,而且正在极速的扩张,要不了几年就会打下一个大大的商业帝国,到时候殷元就该考虑下一步是自己握在手里,还是于私的送给大唐朝廷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