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白山黑水 > 第14章 “伪满洲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逐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宫事件”。

    1925年2月,日本驻华武官通过罗振玉等人以冯玉祥将加害相威胁,将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将溥仪骗到日本兵营,转由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出面接到日本公使馆。日方对溥仪进行了殷勤照料,公然为他准备了\"大清皇帝\"奏事处和值班房,接受清朝遗老遗少们的朝贺。溥溥仪被*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

    日方行径激起中国舆论义愤,来信来访劝告溥仪的人很多,媒体也纷纷警告或谴责。日方迫于压力,于1925年2月将溥仪移居到天津日本租借地内的静园。当溥仪到达天津车站时,受到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和日本驻军官兵们的隆重迎接。从此,溥仪在天津的日本租界内整整住了7年。

    7年间,溥仪被清朝的遗老遗少和日本官吏、浪人所包围。旧臣方面,溥仪自己认为大致可分为这几派:起初把希望放在优待条件方面,后来又退缩为维持原状的,是以陈宝琛为首的一批旧臣,可以称之为\"还宫派\";把希望放在出洋以取得外国(主要是日本)援助上的,是以罗振玉为首,按当时的说法,可以称之为\"联日派\"或\"出洋派\";把希望放在联络、收买军阀方面,即所谓\"用武人\"一派,这派人物颇复杂,有前清遗老,也有民国政客,中心人物却是溥仪自己。

    溥仪在津期间,曾与一些军阀有往来,其中主要是亲日的军阀??\"吴佩孚曾上书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其中给过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拢最力、为时最长的则是奉系将领们。这是由张作霖向我磕头开始的。\"

    溥仪的这些活动都受到日方的监控。溥仪回忆道:\"我在天津居住时,日本总领事派日本人警官一名和日租界内的中国人巡捕三四名,借保护为名,经常住在我的院内,我出门时日本警官总要跟着,并且他还要把我的每天出门和见人的事记载下来报告日本领事馆。\"

    与此同时,日本方面还千方百计笼络溥仪,向他灌输亲日复辟意识。

    就在溥仪被接到天津后不久,日方曾劝他去日本留学。因害怕自己像张作霖那样被日本人谋害,溥仪没有同意,但同意派出他的弟弟溥杰和他的三妹夫润麒一同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天津日本总领事特意为此推荐了一个叫远山猛雄的日本人当他们的日文家庭教师。当军阀混战的战火烧到天津边缘时,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小泉六一中将特意会见溥仪说:\"请宣统帝放心,我们决不让中国兵进租界一步。\"溥仪听了大为满意。

    每逢新年或溥仪寿辰,天津日本领事官和日军将校们必到溥仪住地祝贺,让这个逊帝念念不忘自己仍是一个皇帝。到日本天长节(天皇生日),日方还邀溥仪去参加阅兵典礼,植田谦吉司令官特意骑马过来向溥仪行致敬礼。

    日本驻屯军司令部经常派参谋们给溥仪讲时事,主要讲中国的内战形势,并强调说:\"过去清朝时代满洲民族是如何兴盛,到了现在满洲民族受汉族压迫、歧视,名为五族共和,却是汉族专政,而且汉族经常内乱,远不如清朝时候好了。\"\"中国的混乱,根本在于群龙无首,没有了皇帝\"。中国的\"民心\",惟有溥仪\"才能收拾\"。

    为控制这些旧臣,日方还竭力拉拢、收买汉奸,并为此在天津专设了一个名叫\"三野公馆\"的特务机构,里面专为罗振玉等人预备了鸦片和妓女。

    在日方的收买和鼓动下,郑孝胥父子也步罗振玉后尘,不甘落后地向日本侵略者献媚。郑还以溥仪代表的身份前往东京,通过\"一个在日本朝野颇有路子的日本浪人太田外世维\",拜会日本军政要人。郑受到了各种\"热心于恢复清朝\"人物的接待。除了高田丰树(前天津驻屯军司令官)、有田八郎(任过天津总领事)等人外,还有日本上层的大人物,如近卫文、宇垣一成、南次郎等等。郑返回后对溥仪说,日本朝野大多数都对溥仪的复辟表示了\"关心\"和\"同情\"。

    在日本教师和清朝遗老遗少们的不断灌输下,溥仪坚信\"中国只有实行帝制,才能统一富强。\"而在溥仪看来,借用日本人的力量,是复辟的惟一办法。“日本为图谋东三省,是如此的处心积虑!”

    日本方面之所以特别看好溥仪,河本大作在战后是这样说的:“溥仪始终对满洲怀有感情;他不可能投靠其他人;启用他更便于伪装。”

    这几点,用溥仪身边的近臣在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的说法,就是:\"关东之人恨日本刺骨,日本禁关东与党军(指张学良与国民党)协和,力足取之,然日本既取关东,不能自治,非得皇上正位则举措难施。\"

    九一八事变前的7月10日,溥杰给溥仪带回日方的口信:“中国东北\"在最近也许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请宣统皇帝多多保重,他不是没有希望的!”这个史料对研究日本发动“九一八”的一些重要内幕有重要价值。

    9月22日,关东军确定\"满蒙方案\"当天,就立即致电天津方面加强对溥仪的\"保护\"。当月30日下午,驻天津日本军司令部翻译官吉田忠太郎到静园,请溥仪\"到司令部谈一件重要的事情\"。溥仪在司令部客厅看见\"有两个人恭恭敬敬地站着,一个是长袍马褂的罗振玉,另一个是穿西服的陌生人\"。司令官香椎浩平介绍说,这个陌生人是关东军参谋坂垣派来的上角利一。

    罗振玉则向溥仪转交了一封熙洽的信,信中诱劝他\"勿失时机,立即到祖宗的发祥地主持大计\"。还说只要溥仪一回到沈阳,熙洽在吉林\"首先宣布复辟\"。罗振玉还告诉溥仪:东北3000万\"子民\"盼他回去,关东军也愿意帮助他\"复位\",所以特意派了上角利一一同来迎接。

    溥仪对此感到有些突然,对上角是否代表关东军以及熙洽来信的真实性也心存怀疑,便表示自己考虑一下之后再作答复。

    这时,香椎说\"天津的治安情况不好\",希望溥仪\"能考虑关东军坂垣大佐的意见,动身到东北去\"。

    溥仪回到静园介绍情况后,陈宝琛等\"还宫派\"和郑孝胥都害怕被溥仪\"利用欺诱\",像朝鲜国王李熙那样被日本人害死。建议说:\"东北的局势变化、国际列强的真正态度,以及民心的趋向等等,目前还未见分晓,至少要等刘骧业探得真相之后,才能决定行止\"。\"应付之计,宜与明定约言,确有保障而后可往。大抵路、矿、商务之利,可以酌量许让。用人行政之权,必须完全自主。对外可与结攻守之盟,内政必不容丝毫之干预\"。

    第二天,溥仪还没来得及答复,日本驻天津总领事馆副领事后藤便专程登门劝告溥仪\"不要离开天津\"。

    原来,由于当时中国抗日运动高涨、锦州和黑龙江省还没有沦陷,国际舆论正在强烈谴责日本,迫使日本政府不能不有所顾忌。日本外务省与军方在挟持溥仪、炮制伪政权的进度和方法上存在重大分歧。

    这时,溥仪等派往东北探听消息的两个人赶回来,一个说东北遗老们认为时机已到,不必迟疑。一个说见到了坂垣和金梁,证实了罗振玉和上角利一确系关东军所派。

    与此同时,不知由于谁的透露,天津新闻界报道了溥仪去日军司令部的消息。很快溥仪又听到传言说,中国人要对他有不利举动。

    溥仪觉得不能在天津呆下去了,立即派郑孝胥之子郑垂去向日本总领事桑岛表示,想先到旅顺暂住。桑岛告诉他:\"到旅顺去也不必要\"。桑岛这一回答,实际上是根据外务省的训令,不让溥仪随便走动,就地进行\"严密监视\"。

    这时,第二次去东北的刘骧业来了信,说是探得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真正意图:\"现在东北三省尚未全部控制,俟三省团结稳固,当由内田(满铁总裁)请上临幸\"。

    这样一来,溥仪只得继续呆在天津。

    在诱骗溥仪到东北的同时,关东军方面还在同样不择手段地加紧扶植地方行政长官,建立地方\"自治\"政权。

    其中,在日军完全控制下的沈阳市,9月25日成立了以袁金铠为委员长、阚朝玺为副委员长的\"辽宁省地方维持会\"。这两个人都是亲日的奉系官僚,袁在日俄战争期间曾为日方刺探过俄军情报。日方还任命满铁本社卫生课长、满洲青年联盟理事长金井章次为委持会的最高顾问,对维持会进行监管。10月20日,土肥原将奉天市军政府移交给维持会。11月6日,袁金铠贴出布告,宣布维持会与张学良和南京政府脱离关系,实行\"独立\"。当月20日,将沈阳重新改称奉天,辽宁省也变成奉天省。

    没过多久,日方觉得袁的\"维持会\"软弱无力,决定改用被关东军监禁的辽宁省主席、前任奉天镇威上将公署少将参谋长兼奉天兵工厂总办臧式毅。臧开始不为所动,12月15日,被监禁3个月的臧式毅在日方威*利诱下屈服,最终在坂垣准备的文件上签字:\"1.要我参加东三省政权组织,充任官吏;2.日本军队驻在东三省内;3.国防由日本军队担任;4.东三省分担日本驻军军费;5.东三省境内铁道由日本经营、使用。\"16日,臧式毅通电不承认在锦州设立的张学良政府。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制造了“天津事件”,将溥仪从其在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带出,后经大沽口、营口、旅顺,接至抚顺的日本军营内。

    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东北,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商讨事变进展。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满洲近况》的报告,建议在中国东北建立“新国家”。在报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后进攻苏联“向北发展”,而日本通过控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可以获得使日本永久自给自足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向中国东北移民解决日本人多地少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直冀望复辟清朝的前清贵族以为时机到来。满洲宗室、时为吉林省军参谋长的熙洽趁吉林长官奔母丧不在城中之机,打开吉林城门,向日本投降。满族人熙洽成为日本侵华以来第一个投降日寇的中国官员。熙洽密信清朝逊帝溥仪,请“皇上”(溥仪)回到“祖宗发祥地,复辟大清,救民于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以已经升任吉林省代理长官的熙洽为首的前满洲贵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仪至满洲、建立君主制的国家。日本关东军方面也早已认定溥仪是合适的傀儡人选。战后,城野宏供认日方选择溥仪的原因为:首先,溥仪“同中国本部的国民党没有任何联系”;其次,“满洲和蒙古的一些旧的阶层对于清朝还怀有传统的向往”;第三,“一般的农民……对由满洲的爱新觉罗家实行的王道政治似乎更加欢迎”。

    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等*纵下,召集奉军元老、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及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袁金铠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东北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会议决定迎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清朝余孽郑孝胥出任国务总理,张景惠以及奉军将领原辽宁省主席臧式毅等出任要职,定都长春“就职”。18日,发布《独立宣言》:“从即日起宣布满蒙地区同中国中央政府脱离关系,根据满蒙居民的自由选择与呼吁,满蒙地区从此实行完全独立,成立完全独立自主之政府。”23日,坂垣在抚顺与溥仪会面,告知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原本以为能够重登帝位的溥仪尽管对于“执政”的安排甚为失望,但只能接受。

    3月1日,发布《建国宣言》,伪满洲国宣布成立。首都设在长春(改名为新京),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

    6日,溥仪从旅顺出发,9日在长春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同时任命该国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伪满洲国正式建立。

    1932年伪满洲国建国时,国务院以“国务总理”为首,以下各部组织长官则称为“总长”。伪满洲国建国当初的国务院首届内阁如下:国务总理郑孝胥(汉族)民政部总长臧式毅(汉族)民政部次长葆康(满族)文教部总长郑孝胥(汉族)文教部次长许汝?保ê鹤澹┩饨徊孔艹ば唤槭?ê鹤澹┩饨徊看纬ご笄胖乙唬ㄈ毡救耍┚??孔艹ぢ碚忌剑ê鹤澹┚??看纬ね蹙残蓿ê鹤澹┧痉ú孔艹し牒?澹ê鹤澹┧痉ú看纬す盘镎?洌ㄈ毡救耍┎普?孔艹の跚ⅲ??澹┎普?看纬に锲洳?ê鹤澹┦狄挡孔艹ふ叛嗲洌ê鹤澹┦狄挡看纬じ咔趴邓常ㄈ毡救耍┙煌ú孔艹ざ〖?蓿ê鹤澹┙煌ú看纬て骄?稣耆?ㄈ毡救耍

    1932年6月14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承认满洲国;9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决议,承认满洲国,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与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在勤民殿签署《日满议定书》。

    《日满议定书》规定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并在满洲国驻军担负满洲国的国防。在附件中规定由日本管理满洲国的铁路、港湾、航路、航空线等。此外,还约定日本军队所需各种物资、设备由满洲国负责,日本有权开发矿山,日本人有权充任满洲国官吏,日本有权向满洲国移民等等。9月16日中华民国政府对日本策动满洲独立并建立满洲国提出严重抗议。9月4日,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在北平完成调查报告书,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1933年3月27日,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11月24日,日本正式任命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为驻满洲国大使。

    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溥仪称帝,改年号为“康德”。

    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新京(しんきょう,hsinking),1932年由长春改名。(19321945)年8月为满洲国首都。随着1945年满洲国灭亡,新京改回长春至今。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成立“满洲国”,“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这一地名从1932年3月15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总共使用了13年零5个月。

    1935年2月12日,满洲国与日本签订关税协定。

    1935年4月6日,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一次访问东京,日本天皇裕仁到东京车站迎接。

    1935年5月2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回銮训民诏书》,表示自己与日本天皇“精神如一体”,满洲国与日本“一德一心”,形成“不可分”的关系。

    1937年11月5日,日本与满洲国缔约,日本撤废在满洲国领土上的治外法权。所有以往根据日清政府条约由日本管辖的满铁附属地管辖权均转交于满洲国政府。

    军事上,伪满军事力量由“满洲国家军队”、“后方警备”、“治安维持”三部分组成,由日本关东军控制,起初作战力量薄弱,主要军事任务由关东军实行,后来由于关东军主力南下,兵力不足,加之满洲地区抗日武装遭到镇压而削弱,“满洲国军事力量”才更多地独立承担军事任务。这其中有很多是日本从朝鲜半岛征召的朝鲜籍日本兵。

    伪满全境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区首长称司令。伪满军事权力为关东军所控制,其军队的调动、演习、装备更换、人事变动都要经过关东军司令部的批准。满洲国军衔分为将、校、尉三等九级。满军由军官学校毕业后初任少尉,满2年进中尉,中尉满2年进上尉,上尉满3年进少校。少校满3年进中校,中校满3年进上校。上校4年进少将,少将3年进中将,中将4年进上将。最高军衔为上将,为终身职。上将之上又设立将军,仿照日本的元帅,为荣誉军衔。张景惠、张海鹏、于芷山、吉兴四人获得将军军衔。1937年(康德四年),“满洲国家军队飞行队”成立。太平洋战争后期,即1944年4月以后,隶属于日本“第二航空军”指挥,参与太平洋战争。装备机种有“九七式战机”、“一式战机”、“二式单战机”等。空军兵力最多时有含运输机在内约110架飞机。

    伪满海军成立于1932年2月15日。起初拥有5艘舰艇。1933年4月1日日本成立“驻满海军部”,满军海军从此逐渐发展。1938年日本“驻满海军部”废止,翌年11月海军被编入“满洲国陆军”,名称改为“江上军”,人数约为2000人。主要是协助关东军和伪满陆军执行河川警备任务,在河川冻结期成为陆战队或国境警备队。在南满的渤海另有一支海上警备部队。

    根据1932年签订的《日满议定书》,伪满的对外国防由日本关东军负责。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续抽调关东军前往中国战场,伪满国境防务日益空虚,于是在1938年颁布《国兵法》,规定全国20至23岁的男性都有服兵役三年的义务。每年春季征集20万人,予以军事训练,主要是充当工兵,修筑军事堡垒,或者协助警察维持地方治安。不适合服兵役者要参加为时三年的“勤劳奉公队”,从事土木工程徭役。

    伪满解体后,残存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伪满军队被苏军缴械,其装备后来被移交给国民政府和中共军队。很多伪满军人(包括部分日本人)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军所歧视,认为他们曾接受“奴化教育”,因此他们转而投奔当时正在扩充力量的中共军队。其中的某些技术兵种人员日后成为中共军队相关兵种如空军、炮兵和装甲兵等的骨干力量之一。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后,全面接收伪满军二十余万人,成为林彪的第四野战军。

    为达到使满洲最终成为日本人国土的侵略目标,日本以开发满洲的名义展开“国策移民”活动,计划20年内从日本向满洲移民100万户、500万日本人。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在长春召开移民会议,制定《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截至1944年9月,居于满洲各地的日本移民(包括开拓团民)共1,662,234人。在1945年后,大部分日本移民被遣返,1946年5月于葫芦岛进行日侨大遣返,但另有日本遗孤的问题。

    伪满洲帝国是日本侵略者一手扶植的傀儡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政治工具。1945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伪满洲帝国灭亡。

    参与建立伪满洲国的人员,其后都成了“伪满战犯”,遭到历史的审判。伪满洲国灭亡时,溥仪被苏联军队拘捕,1950年8月由苏联移交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12月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研究专员,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溥仪由清朝末代皇帝和伪满皇帝改造为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食其力的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确成为长久的话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