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白山黑水 > 第26章 退入苏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度发展到40多万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寇殊死战斗并多次取得胜利,却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军的疯狂“围剿”而惨败。剩余4万余人泣别白山黑水,踏入异国土地。

    公元1932年,对黑龙江;辽宁;吉林的东北抗日军民来说是悲壮和难忘的,在“总司令”(当时东北军民的习惯叫法)张学良将军内调和蒋介石“消极抗日”的“不抵抗”政策下,面对日伪军的疯狂“围剿”,一度发展到40多万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被压缩在黑龙江省的东;西两个方向。西部,齐齐哈尔??扎兰屯海拉尔满州里沿线,主要为马占山;苏炳文将军领导的抗日武装;东部,鹤岗佳木斯七台河密山和虎林方向为李杜;刘宾;王德林将军领导的抗日武装。战场环境的恶化并没有减弱我抗日武装抵抗入侵者的信心,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使得这一年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的抗战史册上,显得格外庄严和凝重。

    1932年1月至2月的海伦攻防战,是马占山将军领导的黑龙江铁血救国军,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荣誉之战。两个多月前的“海伦大捷”使得这里很快成为凝聚全国人民抗日信心和希望的摇篮,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以生命为赌注,来到这里实现他们精忠报国的宏愿;各族各界支援抗战的物品源源不断地汇聚海伦,海内外声援抗日的电函;信件卡片般的撒向这个边疆小城。特别是抗日名将马占山的名字,一时间响彻大江南北,有关他的故事和传说充斥各大报刊杂志,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有关他和海伦大捷的事迹甚至被改编成戏剧;小品;歌舞在全国许多地方进行公演。在海伦成为海内外华人;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和民族关注焦点的时候,也自然成为日伪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进入元月份后,海伦先后4次易手,又先后4次回到抗日军民的怀抱。战斗之残酷和激烈可想而知。

    1932年3月中旬的宝清之战,是李杜将军领导的吉林自卫军退入黑龙江省后的一场奠基之战,经过10多天激烈战斗,以牺牲350多名官兵的代价,全部清除了日伪军在该县的势力。此后将近10个月的时间里,宝清一直作为李杜将军所部活动的大本营(总部所在地),尽管日伪军先后6次向宝清发动进攻,企图重新占领这块抗日的圣地,但都在抗日军民有力的抗击下,一直未能如愿。我抗日军民累计在宝清歼灭日伪军7500多人。

    1932年6月上旬的朱家坎战斗,苏炳文将军的前沿指挥所就设在距敌不到800米的地方,战斗发起后他和官兵们一起冲锋;搏杀,表现出一位高级将领浴血疆场;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在他的感召下,义勇军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可辱的凛然正气。掌旗官韩文举和4名掌旗兵,在每人身中数弹的情况下,硬是以坚强的毅力将军旗插到了敌人的城下,骄横一时的日军竟为此吓得丧魂落魄,惊呼“中国军人刀枪不入!中国军人刀枪不入!”就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就是在那广阔的东北原野上,就是在英勇悲壮的杀敌战场上,一首抗日的战歌《东北好男儿》诞生了:“通红的落日灰尘的路,远处走来赴战的队伍;闪亮的刀枪飘飘的旗,悲壮的号声行进的步。路边送别者凄凉严肃,也有呜咽也有默祝;寄语辈里人无须再哭,为国家牺牲义无反顾。头上的汗珠身上的土,男儿还怕什么征战的苦;宁可杀身战场上而死,决不肯偷生做刀下奴。存亡的关头痛心的辱,激起了壮士冲冠的怒;刺我的咽喉断我的骨,绝不停留行进的步。”悲壮激昂的歌曲,回荡在白山黑水的城市;乡村;工厂;学校,也永远地烙印在了许许多多当事者的脑海里。

    多年后,当这支部队的3位健在者远赴美国的夏威夷,为他们的最高统帅张学良将军再次唱起这首当年的军中战歌时,90多岁高龄的张学良,顿足捶胸,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不停的自语:“多好的部队,多好的官兵,我对不起他们呀!”

    1932年8月的富锦战役,三路抗日大军同时向日伪军发起猛烈进攻,毙伤日伪军13000余人,但也付出了7000多名官兵阵亡的代价。此后,为了有效保存实力,东部战场上的抗日义勇军,又被迫分为两个方向继续坚持武装抵抗活动:一部由刘宾将军率领,在黑龙江;松花江交汇地区的东北方向打击日军,这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期的一支中坚力量,也是最令日军畏惧的抗日武装,在其他几支主要的抗日武装全部退入苏联境内后,它还孤军奋战了一个半月,整个部队三分之二以上的官兵壮烈殉国;一部由李杜;王德林将军率领,在虎林;密山一线的东南方向同日军抗衡。

    1932年11月中旬开始的海拉尔保卫战,我2万多守城官兵同4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殊死的抗争。在战斗最紧张的巷战阶段,海拉尔的各族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战斗,数以千计的蒙古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妇女儿童也都踊跃参战,同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了搏斗,有的妇女用剪刀刺入敌人的心脏,有的儿童到死都还咬着敌人的手臂和大腿。敌人原来估计3天内拿下海拉尔的计划,在我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一次次落空,整个战斗持续了半个多月,最后以我大部分官兵安全撤离而结束。海拉尔保卫战是我东北抗日部队后期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它为黑龙江西部战场的抗日义勇军最终退守满州里,并经这里进入苏联境内赢得了宝贵时间。但同时,它也使抗日义勇军在军事上可以回旋的余地变得越来越小。

    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保卫战的后期,敌我双方基本上处于胶着状态,攻防易手;失而复得的情况屡有发生,反复“拉据式”的肉搏战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页。经历了齐齐哈尔保卫战的王豫明老人53年后回忆:在战争最激烈的阶段,仅他所在的连队就有35人赤手空拳的倒在了阵地上,27人安葬时嘴里还噙着日伪军的耳朵;手指,有的手里还攥着日伪军的眼珠,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精神在抗日将士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那一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的早,10月下旬以后接连不断的几场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态势。曾经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而使日军闻风丧胆的义勇军,面对皑皑白),已经很难做到不被敌人发现;部队的补给也日益困难,不少部队一天只开两顿饭,可以说决胜于战争的基本条件已荡然无存。面对伪军的“立体式”疯狂反扑,抗日部队损失惨重,人员骤降到不足6万人。白山黑水虽然也不时传来痛歼日寇的消息,但那都是我抗日将士在付出了成倍的代价后换来的。而且每次大的战役(战斗)过后,我军都不得不进行艰难地退却。而这种退却并非完全出自于保存实力和战场上的失利,也有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无辜伤亡的因素。

    由于日军对抗日部队出没地方采取惨无人道的报复行为,抗日义勇军赖以活动的几个主要地区沦陷后,这些地区均遭到空前浩劫,不少的妇女(包括一些未成年的女孩)遭到日军的*;杀害和摧残者不计其数。在首批撤退到苏联的义勇军部队中,就发生了这样两件事情:祖籍辽宁鞍山的一个营长,因为自己参加了抗日部队,家里5口人中,有4人被日军杀害,侥幸逃脱的弟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投靠了他。谁知弟弟根本适应不了紧张而又残酷的军营生活,准备和其他3位士兵一起投降当地的伪军,幻想着在日军的占领区当一个小差。得知了情况的哥哥,二话没说,亲手处决了自己的弟弟,并提着弟弟的头颅对全营进行警示:“降日者照此办理。”有一位家在哈尔滨的士兵,父亲被害,母亲和4个姐妹全都被日军祸害了,部队就要撤退到苏联时,一些筹划着投降日军的人让他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提起机枪就朝着这些人扫去,并狂喊:“没有良心的,我让你们投降,我让你们当汉奸!??”

    12月27日至29日,苏炳文将军率领的东北民众救国军和马占山将军的黑龙江铁血救国军总计1.5万余人(含先期和后期过境的家属子女)先后经满州里退至苏联;李杜将军率领的1.3万余名吉林自卫军,也于新年过后的第9天经密山县双城子退至苏境;稍后不久,王德林将军的1万多名国民救国军也进入苏联境内;1933年春节前夕,黑龙江民众救国军第五军2000余名官兵,在军长刘宾被“降日派”挟持的情况下,自发的从松花江下游的梧桐河一带进入苏联,刘宾本人后来也从日军手中逃了出来,并进入了苏联。至此,除部分抗日义勇军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新的“抗日联军”继续深入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外,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力已全部撤退到苏联境内。

    王德林(1875??1938),原名王林,山东省沂水县徐家洼子村人。1895年春,王林随闯关东的乡亲来到张广才岭伐木谋生,后去密山烧窑打短工糊口。1900年,他应征加入了修建中东铁路的筑路队伍,被推为领工。俄国监工凶残地虐待工人,一次竟把一个工人鞭挞至死,而当地政府却不敢据理处置。他便于1899年7月联络百余人入山,1903年自制刻有“反俄救国被*为寇”字样的大印一颗,在吉林和黑龙江一带打击俄国入侵者。10余年间,他率部打九站,攻七站,袭十站,并一度占领索罗瓦挂及苇沙河、雅伯利与新站等地,凡侵华俄军以及贪官污吏、汉奸巨恶,均为打击目标,对群众则秋毫无犯,并将缴获的俄人财粮分赈贫民。东北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义盗红胡子老王林”。1917年,吉林督军孟恩远将他的部属收编为吉林军第一旅第三营,他任营长。并更名为王德林。他带领的三营经过几次整编番号仍为三营,故称“老三营”,驻地铜佛寺。1920年起,营部设于瓮声砬子(今明月镇)。

    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东北,派出大批先遣分子,乔装打扮,四处活动,物色汉奸走狗,王德林自然成为其拉拢的对象,他们时常送来金钱、物品,甚至以美女相诱,王德林不为所动,均严辞拒绝,得到有识之士的称赞和百姓的爱戴。1931年11月底,王德林接到旅长吉兴从延吉打来的电话,声称日本人准备修通吉会路,勘测队不日内将到瓮声砬子防地勘测,要他尽力协助。王德林表示军事防区非同儿戏,没有军政两署批文实难从命。

    12月7日,日本“三友敦图铁路勘测队”队员高举太阳旗,荷枪实弹,强行闯入瓮声砬子炮台区,守卫炮台的士兵劝告无效,当场击毙两名日本人,成了轰动东北的“瓮声砬子事件”。王德林对战士的爱国之举十分钦佩,豪爽地承担起“事件”的责任。面对中日联合检查团的盘问调查,王德林大义凛然,痛斥日人的强盗行径,迫使日本侵略者承认是误会,事后投靠日本人的旅长吉兴,立即将老三营移驻安图县古洞河,后又传令将老营改为团,王德林升任团长,开往吉林换防。王德林知道这是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换防”是假,去黑龙江打马占山的抗日队伍是真的。

    所以,老三营行军在敦化休息时,官兵们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拒绝“换防”,王德林毅然带领全营改变行军路线,经额穆县城(今敦化额穆乡),过镜泊湖南湖头,进驻汪清小城子(今春阳)。1932年,他率部反正抗日。2月8日,在党员李延禄等的帮助下,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担任总指挥。20日收复敦化,接着连克额稷、蛟河两城。3月8日在海林东站挫败以天野少将为指挥的日军步兵第十五旅团。继而攻宁等地,将日军修筑吉会铁路与牡丹江铁桥之材料全部焚毁。在著名的镜泊湖连环战役中,救国军重创日军。7月,抗日救国军已发展到3.5万余人。当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王德林为宁安警备司令,旋即向他发出“剿共密令”,他断然拒绝,并辞去宁安警备司令一职。10月初,率救国军转战牡丹江一带,两个月时间相继收复延吉、珲春10余座城镇,人民群众称之为铁军,他被誉为“救国军常胜将军”。11月下旬,日军纠集重兵“进剿”救国军,王德林等抗日将领联名向全国通电求援,但国民党政府却坐视不救。救国军被迫化整为零,潜伏山林深处,1933年1月他则率伤员及眷属退入苏联境内,抵达莫斯科时,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33年5月5日,绕道波兰、德国、意大利,香港回国,奔走于上海、天津、郑州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将在关内募得的8000块银元转交东北抗日救国军陈翰章,嘱咐一定把钱用于东北的抗日斗争上。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委任他为光复军第二路指挥。他不顾年迈体弱,奔走呼号于豫鲁等地,筹组抗日武装。1938年在家乡领导成立光复军卫队营,1938年12月病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