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16章 风暴将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请稍等,军工厂和工业区升级完毕,军工厂生产力翻倍,齐柏林飞艇解锁。工业区生产力提高至原来的二十倍,化工产业模块解锁,冶金工业模块解锁,石油工业模块解锁。\"

    好家伙。秦牧直呼好家伙。军工厂的升级效果倒是在秦牧的预料之中,齐柏林飞艇的技术还需要兑换,现在还没什么用处。

    可综合性工业区的升级效果让秦牧大为满意。

    升级之前的工业区只有最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建筑业,纺织业等关于衣食住行的功能。

    升级后解锁的化工,冶金和石油工业对于接下来的发展作用巨大。而且很多技术秦牧不需要向系统兑换。

    像工业制三酸两碱,高炉炼铁,石油分馏等技术只要秦牧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大致方向,再招募几个相关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就能够搞出来。

    届时诸如化肥,钢铁,汽油等物资都能够从综合性工业区中产出,甚至不需要任何原材料!

    按照系统给出的指标,工业区所有的生产力如果全部用来生产汽油,一天就能够产出一千吨汽油,足够一千辆虎王坦克跑一百公里有余。一年的产量就是36.5万吨。

    要知道,即使是强如米国,这时候一年的石油产量也不过八百万吨左右。仅仅是升级两次的工业区就能到这种程度,未来不可限量。

    把喜悦从系统那边收回来之后,秦牧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尼古拉耶维奇身上。

    伯力的一通炮火没能成功葬送掉这个家伙,等他重新集结部队之后,免不了要打一场硬仗。

    毕竟这样的炮火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在战线的各个部分上演的。

    至于那个被二次俘虏的库罗帕特金?他现在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未来的谈判桌上充当一个不起眼的小筹码罢了。

    虽说战俘也能充当筹码,但秦牧认为还是不如帝国点数来的实惠。

    尼古拉耶维奇现在在海兰泡重整部队。在伯力的三万多俄军葬送后,他手里还有十一万左右的军队。

    这十一万人与靖难救国军在黑龙江和外兴安岭之间的广阔区域内对峙。

    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袤领土已经被靖难救国军收复。

    双方的决战就在海兰泡。

    虽然不清楚帝国人是怎么弄到那么多重炮和炮弹的,但尼古拉耶维奇还是尽全力在整条战线上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

    只不过在355毫米榴弹炮面前,这种程度的防御工事还是形同虚设。

    秦牧又积攒了几天炮弹,用重炮给这条战线上各个关键节点的沙俄驻军煮上一锅钢铁的肉汤。

    铺天盖地的炮击每天都有发生,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秦牧还没有炸平整条战线的能力。

    另一边,尼古拉二世指派大使前往会见帝国皇帝,就靖难救国军一事进行商讨。

    由于俄军前线作战不力,尼古拉二世便想对帝国施压,迫使他们出兵攻打救国军。

    皇帝据理力争,声称帝国正在与倭国交战,无暇顾及关外战事。

    而皇太后一派则寻机请求沙皇出面调停与倭国的战争。

    这可让尼古拉二世犯了难。

    若是调停吧,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存在被靖难救国军打得七零八落,还有什么资本能迫使倭国停战议和。

    若是不调停,帝国借口不出兵,沙俄也没有再派遣一支足以胁迫帝国屈服的军队开赴帝国境内作战了。

    毕竟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开通,军队的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

    帝国他是指望不上了,尼古拉二世现在只能尽全力去打败秦牧,否则沙俄可能要从此告别远东了。

    为了支援尼古拉耶维奇作战,尼古拉二世开始了大规模战争动员,为尼古拉耶维奇派去援军。

    而沙俄的海军舰队也即将抵达海参崴。

    只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拥有了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北洋海军就在海参崴等待他们。

    就在双方还在拉锯战的同时,1894年的12月下旬,一个消息传来,倭寇攻陷了威海卫。

    本来应该在来年2月17日发生的事情,由于北洋舰队的起义和秦牧与东乡平八郎的约定而早发生了两个月。

    12月20日,驻扎在威海卫的淮军主将在指挥部队奋力抵抗数日后,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

    25日,牛昶?\与东乡平八郎签订了《威海降约》,规定将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倭寇。

    28日,倭寇登陆刘公岛,威海卫陷落。

    这一战之后,帝国败局已定。

    倭寇可自旅顺和威海卫出击,两面夹击,直捣帝都。

    此战过后,皇太后见局势危急,强压皇帝,下旨求和。

    因北洋舰队起义而彻底失势的李中堂没有被任命。而是被起复的恭亲王奕?作为全权头等全权大臣,并聘请科士达为顾问前往倭国议和。

    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作为倭国的代表参与和谈。

    之后的事情就顺水推舟了。二十多天的和谈,倭寇极尽敲诈勒索之能。奕?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让倭寇后退半步。

    除了辽东在靖难救国军的威慑下未能全部夺走,给帝国省了三千万两\"赎辽费\"外,其他条款与历史上别无二致。

    拿着这样的一纸条约回到帝都,奕?已经是无颜面对,他上奏请辞。

    但帝国现在已经是无人可用,除了他,已经没有人能够主持朝中各项事务了。

    奕?最终还是被留下了,带着耻辱留下了。

    皇帝在第一次读完条约内容后,愤怒地将其撕得粉碎。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对抗不了皇太后,现在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关外与沙俄作战的秦牧。等他抽出身来,履行双方的那个密约。

    议和停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帝国乃至全世界。

    帝国人群情激奋,列强都被震惊了。所有人都没想到就连倭国也能把帝国打败。

    顿时,帝国上下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列强也更加将帝国视为砧板上的鱼肉。

    北方,秦牧领导的靖难救国军成了许多仁人志士所向往的势力。他们痛击倭寇,收复高丽,痛击沙俄,收复海参崴等一系列事迹在全帝国广为流传。许多人开始奔赴关外,参加靖难救国军,就连许多帝国公派的留学生和海外侨胞也开始接触救国军。

    另一边,帝国各地的举人们正准备奔赴帝都参加会试,一场影响整个帝国格局的政治风暴也蕴含其中。

    而在南方,一场由兴中会领导的起义也即将展开,只要秦牧暗中提点一下,或许历史进程就能快进十多年。帝国即将迎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变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