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17章 南方起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895年的2月。秦牧在北方和沙俄已经打了三个月了,步步为营,用猛烈地炮火逼迫俄军不断后退。

    尼古拉耶维奇多次试图以优势兵力迫使秦牧决战,但每次都被秦牧用弹性防御战术耗尽突击力量,再被一脚踢回去。

    俄军就像一台笨重的机器,一不小心就被拆走一点零件,却还没有坏掉。

    而且就在不久前,沙俄海军援军抵达了海参崴港。

    可北洋舰队给了俄军一个迎头痛击。

    沙俄远东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中将在望远镜中远远看到北洋舰队中的那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时候,就感觉到事情好像不太对劲。

    可还没等他下令,北洋舰队就从港内冲了出来,主动迎战。

    马卡洛夫被迫下令开战。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就可想而知了。

    在满载排水量三万九千吨的巨无霸面前,只有几千吨排水量的沙俄巡洋舰就如同一只只蚂蚁。

    410毫米口径的巨炮毫不留情地轰击在沙俄的舰队之中。

    但凡运气不好被巨炮击中,轻则设备损毁,死伤惨重,重则丧失动力,成为海上棺材。

    原本一支庞大到足以碾压北洋舰队的强大海军在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威压之下被打得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即使马卡洛夫中将沉着指挥应对,但仍然改变不了颓势。

    在被巨炮击沉了四艘巡洋舰后,马卡洛夫当机立断,全舰队撤离。

    可他低估了长门级战列舰的航速。虽然排水量达三万九千吨,可其仍然拥有25节的航速。

    要知道,哪怕是倭寇联合舰队的吉野舰,其航速也不过23节。

    就这样,北洋舰队在逃离的沙俄远东舰队后面猛追猛打,再度击沉数舰。

    直到与倭寇巡逻舰队遭遇后,北洋舰队才停止追击离开。而倭寇也被这两艘巨舰所震撼。

    消息一层层上报,很快就报到了海军部。

    东乡平八郎得知后也是一阵后怕,还好当时劝住了大山岩。否则若是陆军方面一路烧杀抢掠,恐怕战争的结果就要反过来了。

    另一边,马卡洛夫在一路逃到高丽半岛南部海域之后才堪堪停下脚步。

    收拢了残存的舰队,统计伤亡之后,他一时之间竟无语凝噎。

    一个照面,整支远东舰队就被击沉了三分之一的舰船,其余各舰也均有损伤。

    相反,北洋舰队在两艘巨舰的保护下一舰未沉。沙俄舰队打在两艘巨舰上的炮弹也没有一发能够击穿装甲,全都做了无用功。

    此时马卡洛夫只能收拢残兵败将,退回本土。

    而地面上的尼古拉耶维奇还不知道,来自海上的援军已经被北洋舰队一脚踢了回去。

    他现在成了彻彻底底的孤军。

    收复海兰泡后的秦牧开始调集部队,准备合围阿穆尔州的俄军残兵。

    困守在阿穆尔州的俄军还有八万人左右。除了一万多人被靖难救国军击毙外,其余的损失大都是来自逃兵。

    看着账面上再次来到两万多的帝国点,秦牧犹豫了片刻,决定先不升级,而是多攒一些用来购买技术。

    对于阿穆尔州这八万俄军,秦牧自然是视为囊中之物,这可是八万的帝国点啊!

    不巧的是,在秦牧准备合围俄军之际,尼古拉二世派来的特使赶到了。

    自从海战大败之后,尼古拉二世认清了现实,远东的俄军不是靖难救国军对手,再打下去只能徒增伤亡。

    于是,他派出了特使,为了就是两个字——议和。

    这就让秦牧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若是议和把,八万帝国点就像是煮熟的鸭子飞了。

    若是不议和,把沙俄打急了,和自己死磕到底该怎么办。

    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过,先一个就是系统的任务没办法完成了。

    思来想去,秦牧还是决定议和。前提是沙俄能够给出一个他满意地条约。

    就在双方议和之际,帝国内部的风暴也开始了。

    三月初,各地举人进京赶考。举人康广厦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万言书,请求变法图强。

    皇帝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契机,遂请奏皇太后,提拔康广厦,效仿列强变法。

    恰巧战争失败后,皇太后也主张效仿列强编练新军,皇帝的请求遂得以通过。

    在关外坚定效忠朝廷,未投靠秦牧的马金叙得到了皇太后的赏识,遂被派往津门小站主持编练新军。

    以康广厦和梁卓如等人为首的维新派得到皇帝任命后,立即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变法准备。

    创办报纸,裁撤冗官,鼓励开办工矿企业等等。

    似乎老态龙钟的帝国身上的痼疾正在被一个一个地拔除。

    可事情注定没有那么简单。

    几乎在公车上书的同时,南方,粤省首府楚庭,一场起义爆发了。这场原本应该在十月才开始的起义提前了足足七个月。

    究其原因,是秦牧在兴中会的背后提供援助。

    原本需要筹措资金和招募人员的问题全都被秦牧解决了。

    起义前,秦牧还特地交代了要把可能的内奸排除在外。

    于是,帝国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场由兴中会领导,秦牧提供支持的起义在楚庭顺利展开。

    一支三百人左右的突击队由港岛乘轮船抵达楚庭,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取出了事先藏匿在木桶中的左轮手枪和弹药,向楚庭的各个重要衙署发起了突击。

    城内帝国军猝不及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帝国军各部长官被突击队的斩首行动干净利落地解决了。

    帝国军群龙无首,一时之间难以集结起足够的反击力量。

    城外,共计上千人的支援部队沿着珠江各支流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楚庭城外。

    城外的帝国军同样被支援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

    城内突击队在解决掉各个衙署之后随即调转方向,围攻八旗兵驻地。

    八旗兵人数不多,又因无人指挥而乱作一团。在突击队的猛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

    待到天明,楚庭毫无疑问地被起义军拿下,帝国军非死即降,城内各部衙署官员被尽数消灭。

    而起义军损失总共不超过一百人。

    能打出这样漂亮的战果,主要是靠秦牧提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要知道,这一千多号人可全都是秦牧从新军中抽调出来的,武器也全都是系统出品的精品。

    对于南方起义的领导权,秦牧倒是很大方地让给了兴中会。

    因为他很清楚,北洋的势力才刚刚起步,守旧派的官僚还占据着主要地位,兴中会所期待的由此引发全帝国范围内的响应,是注定不会到来的。

    支持南方的起义,最重要的目的是把朝廷的目光引向南方。

    秦牧则趁此时机签好与沙俄的议和条约,在北方站住脚。

    否则若是帝国抽出手来出兵关外,难保沙俄不会趁势停止谈判,与帝国联手作战。那可就不妙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