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 第217章 沙俄内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布鲁西洛夫突破本来是一战历史上沙俄最成功的进攻,也是唯一值得称道的战役。

    但是意大利没有跳反,使得同盟国军队在东线兵力更多,能够调动的精锐部队也多。

    装备了大量新式武器的奥匈军队虽然依然费拉不堪,但是至少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溃败。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致使本来有机会打垮奥匈的布鲁西洛夫突破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战的失败,使沙俄西南方面军损失了大部分主力部队,在对抗奥匈的正面战场上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只能被战斗力更加强大的德军血虐。

    这也标志着在东线,沙俄失去了最后的进攻能力,开始转入全面防守。

    挫败沙俄的攻势后,奥匈虽然损失不小,但在南线仍然有与大南斯拉夫王国和巴尔干同盟对抗的部分精锐。

    东线的威胁解除后,奥匈军队和意军开始大肆南下攻击,意图一举打败大南斯拉夫王国。

    大南斯拉夫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与帝国之间有着密约,他负责挑起战争,帝国则保障大南斯拉夫王国的独立。

    此时此刻,面对气势汹汹的奥意联军,亚历山大一世向秦牧递交了求援申请,看在密约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对于这个要求,秦牧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居中调停大南斯拉夫王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

    从法理上讲,大南斯拉夫王国和巴尔干同盟都没有正式签约加入协约国阵营,协约国参战是由于沙俄保障大南斯拉夫王国独立而与奥匈开战。

    因此,居中调停也是个可行的策略……只要亚历山大一世愿意出让一些利益。

    秦牧愿意做中间人调停这场战争,倒也不是为了从大南斯拉夫王国这个穷国身上捞取什么利益,因为也根本捞不到什么东西。

    他的主要目的是让奥匈和意大利将主要力量集中在东线,尽快打爆沙俄,为第二国际筹划的沙俄起义创造条件。

    此时的沙俄内部反战的声音已经流传开来,多股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尤其是以沙俄社工党内部尤里·奥西波维奇·策杰尔鲍姆为代表的孟什维克一派已经在筹划着发动群众推翻尼古拉二世,建立新政权了。

    尤里·奥西波维奇·策杰尔鲍姆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笔名——马尔托夫。

    作为沙俄社工党中的少数派,他一直拒绝到帝都去参加第二国际的工作。

    虽然他们被定性为违法组织,甚至遭到了通缉,但马尔托夫一直在坚持斗争。

    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马尔托夫不认同第二国际转向武装斗争的想法,而是考虑着以游行的和平手段迫使尼古拉二世退位。

    十一月二十三日,德奥联军发起猛烈反攻,一路打到了明斯克城下。

    如果明斯克陷落,莫斯科门户大开,德奥联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沙俄的崩溃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沙俄军队立即向明斯克集结,试图保卫这座无比重要的城市。

    在加利西亚地区的攻势中表现不错,只是被埃弗特上将拖了后腿的布鲁西洛夫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赏识,被任命为明斯克前线总指挥。

    可即使布鲁西洛夫再怎么有能力,如今的沙俄军队大势已去,只能被动挨打。

    十一月底,明斯克被完全包围,德奥联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布鲁西洛夫拼死奋战,让德奥联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仍然避免不了明斯克陷落的结局。

    明斯克一战,沙俄西方面军主力覆灭,伤亡近四十万人。

    这一战就如同巴塞罗那战役一样,引爆了国内的反战情绪与反皇室情绪。

    马尔托夫知道,他等候已久的时机到来了。

    十二月二日,沙俄国都圣彼得堡的工人们响应孟什维克的号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战争!”,“面包与和平!”的口号,向皇宫方向前进。

    次日,圣彼得堡地区的五十座工厂约十三万男女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四日,这一数字迅速增加到了二十万。

    到了六日,这个人数又暴增到三十万。

    即将到来起义风暴大大震慑了沙皇尼古拉二世。

    他立刻下令军队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国都圣彼得堡的秩序,镇压一切暴乱分子。

    很快,圣彼得堡驻军出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架起机枪,扫射游行群众,数十名孟什维克分子被逮捕,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街游行,抗议沙皇的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

    自开战以来,沙俄的军费支出一路暴增,经济遭受极大打击,在外贸方面,更是欠下了帝国十几亿卢布的外债。

    致使沙俄的工农商三大产业全面衰退,即使面对军队的镇压,仍然不断有工人,农民和商人走上街头,要求沙皇退位。

    对待这种汹涌不断的反抗,除了血腥残酷的武力镇压以外,也才去了恐怖的暗杀手段。

    各路游行群众的领袖,孟什维克的代表马尔托夫等人都遭到了多次刺杀,其中许多都获得了成功。

    没有领导的反抗力量很快就变为了一盘散沙。

    马尔托夫在躲开多次刺杀之后,不得不选择向第二国际求援。

    然而第二国际的第一次归正大会中通过了规章,不接纳类似于孟什维克的改良主义者加入,因而对于马尔托夫的求援,第二国际执行委员会表示了拒绝。

    就连秦牧也没有表示支持,因为孟什维克这群人是靠不住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意料之中了。

    沙俄虽然烂了,但还没有烂到军队都要反抗皇室的地步。

    在绝大多数军队的支持下,这场起义最终在被屠杀了数万人后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沙俄军队甚至将前线少量的装甲部队调回了圣彼得堡,用来对付部分持有武器的游行民众。

    孟什维克成员也遭到了屠杀,马尔托夫等少数幸存者被迫流亡到帝国。

    但是对于这些人,秦牧同意他们入境与申请政治避难,但仍然拒绝他们加入第二国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