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永冻层 > 第22章 女知青宿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二章女知青宿舍

    随着气候一天天的转暖,运材公路上的冰雪都融化了,加上几场大雨,路面变的泥泞不堪。每当卡车驶过,泥浆四溅,车辙深凹,路面上的坑洼原形毕露。

    终于到了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节,养路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汽车连专门为养路连配备了一辆解放牌卡车,用于运送人员和铺路用的泥石。林场决心在今年春夏把长达几十公里的运材公路好好护养一遍。

    连续几天来的挖土、铲土、运土,再就是填平坑洼、夯实路面,女知青们都累的手脚发软,腰酸腿麻。傍晚回到营地时,一个个直喊爹叫娘、捶背揉肩的,一片喧闹声。但不管怎么苦怎么累,爱干净的习惯总不会改,这些江南姑娘只要擦洗完自己的身体后,一天劳动下来的疲劳就会烟消云散。

    这天晚饭后,赵岩到水房打了一桶热水,拎进自己的宿舍。宿舍里已经有几个女知青在擦洗身子,热气蒸腾,水雾弥漫,宿舍顷刻变成了澡堂。赵岩脱了衣服后,就用毛巾浸着热水擦洗起来,她早已习惯这种集体生活的场面。

    她洗刷梳理完毕后,正欲上炕,“哇——赵岩的身材真苗条!”旁边一个正在擦身的女知青看着她说,声音引来了其他几个女知青的目光。

    “那当然,她在我们养路连也算得上的。”另一个女知青接着说。

    “要不徐志东怎么会看中呢!”又有人笑着附和。

    “他俩真有缘,小学的同学竟在大兴安岭相会了。”

    “是呀,无巧不成书嘛,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赵岩并不在乎她们的嬉笑逗闹,这是宿舍里常有的,昨天逗这个,今天逗那个,明天不知道逗谁呢。大山里的生活实在太枯燥乏味,大家只不过寻寻开心、找找乐趣而已。

    “嚷什么,看你们以后找不找对象!”赵岩瞪了瞪眼,一屁股坐在炕上。

    “找不着,谁会要我们啊。”

    “这地方除了荒山野岭飞鸟走兽外,连个男人的影子都没有。”

    “嗨,你也说的太夸张了,给我们开车的司机不是男人吗!”

    “嘿,人家是有老婆的人,只会和我们开开玩笑,要不就是说些俏皮话之类的,没正经的时候。”

    “你们竟在瞎说,我在想,以后当尼姑算啦!”

    “当尼姑还得有个庙啊,也不是说当就当的。”

    “我才不当尼姑呢!剃个光头,难看死了。”

    几个女知青你一句我一句地叽喳起来。赵岩爬上炕,说:“看你们越说越玄乎,越说越可怜,可说不定什么时候谁跟谁了呢!”

    “这倒也是。”一个女知青说,“就我们宿舍来看,现在已经两个有了——赵岩和范小丽,与其他宿舍比,比例算高的。”

    “你怎么知道其它宿舍的事,也许她们比我们还着急呢!”

    “难道你知道——”

    “我当然知道,同学告诉我的。”

    “好啦,别争了,反正我们年纪还小,急什么的。”有人阻止道。

    “等以后回老家去找吧。”

    “老家谁会要我们啊,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走不到一起。”

    “那就找个东北人算了。”

    “我才不要呢,东北人身上有虱子!”

    “虱子怕啥的,只要勤洗澡换衣就保管没有。”

    “可是东北人不喜欢洗澡。”

    “那就逼着他洗……”

    又是一阵叽叽喳喳……

    赵岩没料到本来是冲着她寻开心的,现在竟引出这么多话来,真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十几个姑娘凑在一起。于是她躺下看起书来。

    喧闹声渐渐停了。

    过了会儿,周红梅也爬上炕,她看了一眼赵岩手里捧着的书,无精打采地说:“又是《青春之歌》,想当林道静了是不是?”

    “没别的书可看嘛。”赵岩放下书说。

    “看书有什么用,全中国的知青都在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哥哥在黑龙江农村插队落户,除了每天下地干活外,还要自己做饭、养猪、修房子等等的,什么都得靠自己,生活比这里要艰苦的多。”周红梅说着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忧郁。

    “别说我们知青了,我父亲那把年纪还在干农活呢。”赵岩像是在安慰她,又像是在想念自己的父亲。

    “你父亲……他是干什么的?”

    “是作家。”

    “难怪你也喜欢写写记记的。”周红梅笑了笑,又说:“以后连里要写学习心得呵、总结汇报呵、大批判文章呵什么的,可得帮帮我喽。”

    “没问题,但别把我父亲是作家的事告诉别人。”

    “这有什么的,放心,我这个朋友你不会交错的!”周红梅说着,一把从赵岩手中夺过《青春之歌》,不容分说地说:“借我看看,让我也尝一下当林道静的滋味。”

    “嘘——只准你自己看,可别传给别人,不然要惹出麻烦。知道吗。”赵岩小声说。她想了想,又说:“红梅,我念段诗给你听,作为自己的感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哦——这首诗我还第一次听到。”周红梅神秘地一笑。

    “这首诗很长,我只是背了开头的几句,还想听吗?”

    周红梅点点头。.……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是珍珠,一颗缀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好了,就背到这儿。”

    “嘿,你记性真不错!”

    “是我父亲教我的。”赵岩笑笑,又说,“虽然这本书遭到批判,其实整本书里洋溢着青春激情,挥洒着期望,蕴含着力量,应该学习林道静的正面形象,珍惜青春,把握时光,把握每一天……”

    “说的太好了!”周红梅赞道,轻轻地捶了她一下。

    “读着这本书,那个年代的血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赵岩接着说,“每当我们清晨出门看天空明媚的春光,听树林里清脆的鸟鸣,就感到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尽管还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每当我们感到迷茫和彷徨,萌生放下希望的想法时,让青春之歌唤起那封存的激情和活力!”

    “就是啊,虽然我们每天在深山里劳动,似乎与世隔绝,但跟那个年代的革命先烈比,我们算什么呢!”周红梅感叹。

    “时代不同了嘛,我们将在这里得到锻炼,这会使我们终身受益的。”赵岩躺下说,“嗨,累了一天了,还是睡觉吧。”

    “干嘛怎么早睡,你看,大家都没睡呢。”周红梅手里拿着书,胡乱翻着,“这么厚,从今天起我每天看一章,一个月内保证看完,哎,你还有什么书?”

    “还有几本,等你看完了,我再借给你看。”

    “好啊,我真的要向你学习,增加点文化知识,要不就荒废时间了,嘻嘻——”周红梅笑着也躺下了。

    这时,宿舍里已安静下来,一如往常,女知青们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缝补衣服,有的在梳头装扮,有的在整理东西,还有人轻轻地哼着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歌声甜美铿锵,在寝室里悠悠荡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