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7章 炼制细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到家中,朱逸开始炼制细盐。

    首先他将之前买的铁锅架在柴火上,然后往锅里倒上一些水。

    然后将盐矿石溶解在水中,用火烧,烧到盐溶液沸腾,结晶。

    这个时候得到的是粗盐,一般粗盐就是这么来的,但是这个时候的粗盐仍然含有有毒物质,需要一道最为重要的化学工艺才能得到精盐。

    那就是用卤水去蒸发。

    卤水朱逸也是早已准备好,因此这个时候朱逸只需要把它倒进去就可以了。

    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朱逸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将精盐炼制出来,到了下午的时候,大概炼制出了十斤的细盐。

    就这样,朱逸连续好几天都在往返于盐矿山和家里,从盐矿山运盐矿石回然后在家里炼制。

    三天时间,朱逸总共炼制出了千斤的细盐,按一斤盐三分四里来算的话,朱逸这三天的成果大概可以赚三百四十两银子。

    短短三天时间赚了三百四十两银子,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少农户忙活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而且还不需要任何成本,简直就是暴利的行当。

    即便是以朱逸的沉稳也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

    朱逸准备先把这一批细盐拿去换钱,否则堆在院子里也不是个事。

    而后,朱逸拿上自己的商人户籍,往转运盐使司而去,朱逸暂时没带上制好的细盐,想先打听一下现在的价格。

    来到转运盐使司以后,朱逸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接待他的小吏答道:“一斤三分七厘,有的话赶紧拿来。”

    朱逸一愣,没想到又涨价了,不过想想也正常。

    现在这个时代,盐就是稀罕物,涨价很正常。

    随后,朱逸又多问了一句:“那如果是好盐呢?”

    “好盐?你有好盐?”小吏一惊,这个时代粗盐都是稀罕东西,更别说好盐了。

    “有多少?”小吏问道。

    “差不多一千斤。”朱逸答道。

    小吏吓了一跳,一千斤?这人是干什么的?哪来的这么多好盐?

    小吏上下打量了一下朱逸,撇着眼睛有些怀疑地说道:“你真有这么多?”

    “千真万确。”朱逸答道。

    小吏见朱逸说得笃定,说道:“你若真有这么多,可以给你一斤四分,你若真有就速速把它拉来。”

    一斤四分!

    那一千斤的盐岂不是可以卖四百两?

    朱逸眼前一亮:“大人稍等,我这就拉过来。”

    朱逸刚走,一名绿袍官员走了出来,看着朱逸的背影,问道:“这人是干什么?”

    小吏点头哈腰地说道:“回禀大人,此人是前来卖盐的,说他有千斤好盐,要拉过来卖。”

    绿袍官员一听这话,不屑一笑:“千斤好盐,市井小民怕是不知道千斤好盐是什么概念,在这儿诓骗于你,这你也信?”

    小吏有些尴尬:“小的愚钝。”

    绿袍官员摇了摇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走了进去。

    另一边,朱逸出了衙门便直接雇了一辆牛车,将一千斤的盐全部拉上,不到一炷香的工夫,朱逸便又来到了转运盐使司。

    小吏见朱逸又来了,不由得有些生气:“嘿!你诓骗于我,居然还敢过来?把这儿当什么地方了?”

    朱逸疑惑:“大人何出此言?”

    “我问你,你说的千斤好盐可有运来?”小吏问道。

    朱逸闻言,朝着外面招了招手,随后一辆牛车便被牵了进来,上面拉着的正是好盐。

    小吏见朱逸真把千斤好盐拉过来了,顿时眼都直了,走上前去查看了一下。

    “如此细腻,居然真是好盐!而且这成色,比市面上的好盐要强得多啊!”小吏有些惊讶地说道。

    随后,小吏看向朱逸,态度大变:“这位小郎君,请在此稍候,我这就去把大人叫出来。”

    片刻后,一名绿袍官员便在小吏的带领下来到了院内,当他看到牛车上的盐以后,也一脸惊讶。

    “这都是你的盐?”绿袍官员看向朱逸询问道。

    朱逸点了点头。

    绿袍官员大喜,转运盐使司一次性进了这么多的好盐,对他而言也是大好事一桩。

    于是,绿袍官员一脸笑意地说道:“这位小郎君盐的成色很好,本官便给你算四分二厘。”

    随后,绿袍官员招了招手,一名小吏拿着一沓银票走了过来。

    “这里是四百二十两宝钞,小郎君点点?”

    朱逸接过宝钞,数了一下,数量是对的,随即看着绿袍官员躬身道:“多谢大人。”

    “小郎君客气,下次若还有这种好盐可以全都交给转运盐使司,价格方面不会让小郎君亏损的。”绿袍官员笑呵呵地说道。

    朱逸点了点头,随后便向绿袍官员告辞离开了。

    朱逸离开以后,绿袍官员看向一旁的小吏说道:“别愣着了,把这些盐全都运进宫里吧。”

    这么好的盐绿袍官员肯定不会选择拿出去卖的,而是向宫里进贡,毕竟这一千斤盐拿去市场上卖,卖得再好也就那样,他的工资也不会涨。

    可是拿进宫里给陛下用就不一样了,陛下若是能够吃出区别,那到时候升官还会远吗?

    另一边,拿着四百二十两宝钞的朱逸也十分开心,因为这才三天时间,自己就赚了这么多钱,普通人累死累活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赚得了这么多。

    这就是商人的赚钱能力了,讲道理,商人在这个时代,除了地位低点,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

    反正朱逸也不在乎那些虚名,地位低点就低点吧。

    现在第一桶金也赚到了,接下来还是得继续做提炼细盐的工作,因为盐业实在是太赚钱了,朱逸不肯放过这块大蛋糕。

    有钱了肯定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了,朱逸准备直接将整个盐山给买下来,这样也能稳妥一些。

    这件事情是朱逸早都已经想好了的,因此这些天在盐矿山那里捡盐矿石的时候,朱逸便有意在打听这座盐矿山的归属,从附近百姓的口中得知此处属于翰林院修撰黄子澄。

    想到这儿,朱逸便直接往钓鱼台胡同走去。

    明朝初年,这里是许多文人官吏居住的地方,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也住在这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