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大唐开各种店 > 第43章 软硬笔之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一次朝会,大殿里百官肃立,李世民正在听取臣子们的奏报。

    每个出列奏报的大臣都拿着记事本,在皇帝说话时还有不少大臣掏出记事本和钢笔,刷刷刷几笔把事情记上。

    礼部尚书崔仁上前启奏道:

    “启禀陛下,我等读书人,自幼读书习字,就是用毛笔。毛笔书写,字形端正圆润,有蓬勃大气。

    但如今有些大臣,用钢笔写字,笔画纤细,字形僵硬,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有辱朝廷的威仪,请陛下下旨降罪。”

    话音刚落,就有多名御史上前附和。

    长孙无忌等人莫名其妙,虽然与世家一派互怼已是基操,但拿钢笔来说事也太扯了吧。

    自从许嘉卖文具后,世家就聚在一起商讨此事。

    别的生意倒也罢了,笔墨纸砚可是世家的传统领域,为何朝廷官员大多出身世家,就是因为他们控制了笔墨纸砚的生产,连朝廷的没法生产,要读书习字,就要买他们的。

    现在许嘉卖纸笔了,他们生怕李世民从他那里学到了笔墨纸砚的生产工艺,到时朝廷就可以自行生产,那世家的生意将大受打击,甚至影响到日后对朝廷的影响力。

    不过他们了解到许嘉只卖钢笔铅笔等硬笔,不卖毛笔,而且他们试过,那些墨水不适合用于毛笔。

    所以有了今天这一出,打压硬笔。只要硬笔不能在朝堂上用,天下的读书人就只能买世家的笔墨纸砚,那一切就还在他们的掌握中。

    “崔尚书此言差矣,用钢笔一样可以把字写得美观大方,你写不出好字,不要以为别人也写不好。”长孙无忌的话里夹枪带棒。

    “我等自幼读圣贤书,就用毛笔书写,祖宗之法不可废。”

    “孔夫子当年还没有毛笔呢,他用的是刻刀,难道我们要遵古法,用刻刀写字?”

    “这……”崔仁被呛得面红耳赤,“你简直是胡搅蛮缠,总之礼不可废。”

    世家一派官员纷纷出来挺崔尚书,虽然理由上不是很充分,但仍硬着头皮一口咬定礼不可废。

    两派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肃静!”宦官在李世民的示意下出声制止。

    李世民也有点头疼,世家的心思不难猜到,只是他们联合了半数的官员出来闹事,他也不能置之不理。

    “毛笔硬笔各有千秋,硬笔确实比毛笔更方便记事,日常随身携带,可弥补毛笔的不足。

    不过崔爱卿说得也在理,为了朝廷的礼制,今后颁布圣旨、书写公文、颁布公告仍用毛笔,日常记事可以用硬笔。

    此事到此为止,不可再议。”

    政治在于妥协,世家的目的基本达到,其他大臣也可以用硬笔。

    群臣见皇帝已做决定,均称圣上圣明。

    

    几匹马奔驰在乡间小路,路的尽头是程咬金家的农庄。

    散朝后李世民就召见了程咬金。

    “知节,听说你最近在做纸的生意。”

    “正是,托陛下的福,我家生产的草纸卖得红红火火,简直是供不应求啊。”

    程咬金乐得脸上开了花。

    自打他从许嘉那里得到草纸的做法后,立即开始生产。等许嘉的店不卖卷纸时,他已囤积了成山的草纸。

    趁着这个空档卖草纸,立马受到了长安人的欢迎。用惯了卷纸,再要用回厕筹,那是真受不了。草纸虽然比许老板的卷纸差点,但也能接受,而且价钱便宜多了,连寻常百姓都买得起。

    全城的人都到程咬金的店里买草纸,让他赚翻了。

    也有人学着生产草纸和他竞争,但被占了先机,抢了市场上大部分的份额,再想分一杯羹就难了。

    现在长安人买草纸都去程咬金那里,搞得大家暗地里都叫他草纸王。

    李世民又接着说:“既然你有这么大的造纸工坊,能不能造出写字用的纸。”

    这才是找程咬金的目的,为了能自己造出书写用纸,打破世家的垄断,李世民也曾找过许嘉,被告知程咬金有造纸的工坊,只要多做尝试,定可以找到书写用纸的配方。

    程咬金一拍脑袋。

    “之前建造纸工坊时,许老板曾说要有一个研发部,专门尝试各种原料的配比,看能不能造出更好的纸。

    我一想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就养了几个人专门干这个。不过我一直没过问他们的事,都快把他们给忘了,他们弄了什么纸出来,我就不知道了。”

    这个憨货。李世民又好笑又好气,马上和他一起赶往庄园,去工坊看看。

    程家的纸业研发部就三个人,两个工匠负责找各种材料造纸,还有一个老儒生,负责试用这些纸,并记录在案。

    平时三人只管埋头苦干,很少与人来往,连程咬金都没见过,不曾想这次不但见到了主家程咬金,连皇上也来了。

    “你们在这里这么久,有没有造出能写字的纸?”

    程咬金一开口就问道,如果能造出,以后他又多了一项生意,而且这纸是供给读书人的,听起来就有文化气息,可以帮他摆脱草纸王的名头。

    这种事当然是儒生老周最有发言权,他平复一下紧张的情绪,答道:“回圣上,回国公的话,这些日子我们供造了两百多种纸,大部分没什么用,但有三种可以书写。”

    “哦,好好,快快拿来。”李世民一听大喜。

    “是。”老周立刻拿出一个本子,里面记录了所有的造纸实验情况,翻开片刻,找到了相应的编号,便去库房取出对应的纸张,双手呈上。

    李世民接过纸张,三张纸都比较柔软,纸色发黄,纸上写有字,字迹清晰。以他的经验,和市面上世家产的纸不相上下。

    “这纸甚好,为何不在工坊里生产?”

    老周迟疑了片刻:“回禀陛下,这纸还不够白,经过多次尝试,这纸已经一次比一次白,但我觉得还不够,故而没向主家禀报。”

    李世民把三张纸放在一起对比,果然有不同,一张比一张白。

    “这纸已经很好了,知节,赶紧开工生产,只要货跟得上,我把朝廷的纸张采买都给你。”

    “谢陛下。”程咬金大喜,没想到听许老板的话搞个研发部,还能有这种好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