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 第31章 羊毛工厂的激励政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德奖道:“老哥,事以密成,这法子说出来就不灵了!”

    “贤弟,你放心,老哥绝对不往外说,连我夫人都不说!”

    “你这算什么呀,我特么连我都不告诉。”李德奖手锤胸口,信誓旦旦道:“老哥,只要你能让陛下全都听我的,我保证能够平息铜价,你回去之后,请求陛下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咱们约定平息铜价的时间,在宫里宴请大臣,举办庆功会,如果能说通皇后,那天也邀请诰命夫人,开一桌夫人宴席,再好不过了!”

    看李德奖信心满满的模样,李世民只能按下心中的好奇,不再继续询问,但听到让皇后邀请长安城的诰命夫人,他问道:“贤弟,为何让皇后宴请官员夫人?”

    李德奖笑道:“老哥,你四天前送来的羊毛,已经投产了,咱们的羊绒大衣可是男款女款都有,只要陛下和皇后娘娘穿着咱们的衣服,在宴会上亮个相,咱们的大衣肯定大卖!”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羊毛的生意,但事已至此,李世民一咬牙道:“只要你能平息铜价,我保证皇帝会听你的,还会穿着你的衣服参加宴会。”

    “老哥,是咱的衣服。”李德奖喜笑颜开:“老哥,如果老弟我平息不了铜价,你就让皇帝砍了我的脑袋,换你一命!”

    “好,一言为定!”

    李世民伸出了手掌,李德奖也抬起了手,和他三击掌。

    这是华夏最古老的击掌为誓,一旦三击掌,就代表着誓言成立。盟誓的人都会遵循誓言行动,如果违约,将会天地不容,世人耻笑。

    “好了,老哥,你先回去请陛下准备庆功宴吧,七天后,你再来沣水村,我有一些事情交代。”

    ......

    羊毛工厂内,忙碌了一上午的工人,冲出车间,冷清的食堂顿时热闹起来。

    工人们打完了菜,立刻就把餐盘里大半红烧肉,扒拉进从家带来的饭盒里,等到晚上下工带回家给孩子吃。

    纺纱车间的工人们打完了饭菜,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巧姐的身边,临下工的时候,马周到了纺纱车间。

    当场宣布巧姐改良了羊毛工艺,东家提拔她做纺纱车间的组长,工钱涨一倍,还奖励二十两银子。

    当管事亲手把两锭十两的银子交到巧姐手里的时候,纺纱车间里顿时一片哗然。

    二十两银子,可是她们一年的工钱,还得是好手。

    并且以后,巧姐的工钱还要翻一番,也就是说她们织一匹羊毛布工钱是五十文,而巧姐是一百文。

    巧姐惊愕的接过管事手中的二十两银子,她没有想到,她的一个偶然的想法,竟然能入神仙一般的东家眼里。

    巧姐是三里之外的王家村人,今年二十五岁,丈夫在和羌人打仗的时候死了,家里只剩下下孤儿寡母。

    家里没了男人,日子过得艰难,马周去王家村招工的时候,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因为在大户人家织过丝绸,以来就被分配到了纺纱车间。

    在织羊毛布的时候,巧姐就发现,东家现在织的羊毛呢子,质地太紧密,又厚又硬。她就想如果把羊毛布织的松一点,是不是就会软一点,可以做成里衣。

    她请示了马周之后,让机修更改了针织的齿数,织出来的羊毛布虽然稀松,但很软和。

    她便把布拿回家做成了一件里衣,交给了马周,没想到东家竟然非常喜欢,还赏了她二十两银子。

    巧姐小心翼翼地把银两收进怀里,儿子今年六岁了,也到了读书的年纪,有了这二十两银子,就可以为儿子买一套笔墨纸砚,找个私塾读书。

    纺纱间的工人们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马周下面的话,就让他们陷入了癫狂中。

    东家需要一种羊毛呢子,和现在的羊毛呢子一样紧密,但要比羊毛呢子松软,轻薄。如果谁能把这样的呢子做出来,东家重赏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

    工人们脸色潮红,呼吸顿时变得粗重,五十两银子就是五十贯铜钱,他们一辈子还没有见过,五十贯铜钱堆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所以,甭管是男工还是女工,打完了饭,纷纷聚到了有成功经验的巧姐身边。

    巧姐和其他工人一样,把一大半红烧肉扒进自己饭盒,然后说道:“累一上午了,先吃饭,吃完饭回车间再说,这里人多。”

    所有工人顿时心领神会,羊毛工厂可不是只有他们一个纺纱车间,洗毛车间、梳毛车间、纺线车间、染色车间和成衣车间都接到了马周的通知。

    所有的工人都在食堂吃饭,如果他们的方法被别的车间听去了,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纺纱车间的工人静悄悄吃完了饭,刷洗了餐盘之后,返回了车间。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巧姐,等着她开口。巧姐拿起一块废呢子道:“东家的要求很明了,新布料要和现在的呢子一样紧密,但要轻薄松软,我之前做羊毛衫的方法,没有任何可借鉴的。”

    下面的人顿时露出失望之色,沉默片刻后,一人说道:“巧姐,咱们可不可以把针排得密一点?”

    巧姐摇头:“现在的针数是经过多次试验,哪怕是多一根针,也会被羊毛挤压而断针!”

    又一人道:“咱们把羊毛呢子用碾子碾几圈,不就薄了?”

    立马就有人反对:“用石碾子碾,呢子布就会变得很松,我拿废料试过,根本不行。”

    所有人又陷入了沉默,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打破了纺纱车间的宁静:“巧姐,我倒有个主意。”

    所有人扭头向门口看去,是梳毛车间张二牛媳妇林嫂,不少人心生警惕,有人问道:“张家婆娘,你不在梳毛车间待着,跑俺们纺纱车间干嘛?”

    巧姐这时笑道:“林嫂是来找我的,马管事不是说,下个月还要扩建工厂嘛,我就答应她晚上教她纺纱。”

    马周已经宣布巧姐以后就是纺纱车间的组长,听到他开口,工人们便放松了心中的警惕,反正林嫂学会了纺纱,也得等到新车间建起了才能上工。

    进工厂的时候马管事都说了,只要不犯大错,不会调离工作的车间,如果学了新手艺,需要更换工种,那不叫调离,叫升职加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