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 第130章 皇帝出行真嚣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直到花魁们回到天上人间,三人才依依不舍地从屋顶下来,三猴的卧房里,菀松喘着粗气道:“青雀,在书院这四年是不是咱们都没机会来享受享受了?”

    李泰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在书院肯定不行,等放了寒假就行了。”

    菀松道:“这是奖哥儿的地盘,放了寒假他也认识咱们呀!”

    李泰给了菀松一个暴栗:“傻呀,咱们去求奖哥儿搞几件那样的衣服,然后去平康坊找人穿上不就行了。”

    菀松眼睛一亮,立刻称赞道:“好办法,殿下不愧是长安第一聪慧。”

    “那必须的,没事咱们回书院吧,本王还要参加明天的红薯大典!”李泰面露得意。

    ......

    沣水村空地里,李德奖、李承乾和李恪正守着一堆燃烧殆尽的柴火,李承乾满怀期待地问道:“奖哥儿,快好了吧?”

    李德奖看了一眼手表说:“别着急还有十几分钟。”

    自从来书院教授军事课的老军头看到李君羡的怀表后,纷纷结伴找到李德奖,要求给一块怀表,否则以后就不来上课了。

    李德奖没办法,怀表没给,一人送了一块手表,现在老军头们最爱做的动作就是左手一甩,高高抬起手臂看时间。

    一件东西拥有的人多了,就不稀奇,于是李德奖就戴了一块,方便看时间。

    李恪用棍子扒拉着火焰问道:“奖哥儿,这鸡用泥巴裹起来,放火里面烧,能好吃吗?”

    “放心吧,这叫花鸡当年孔子吃了都说好。”李德奖满嘴胡诌。

    高端的厨师,对时间的把控绝对要精准,两个小时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扒出炭火里五个泥疙瘩,用石头砸开,清亮亮的油流出来,香味扑鼻。

    “他们在这!”

    身后忽然传来尉迟宝林的声音,李德奖他们也不管烫不烫了,脱了外套,包起叫花鸡就跑。

    程处默、尉迟宝林、秦怀道、李怀仁、长孙冲和房遗直在后面追,少年本就没那么大仇怨,来到大唐理工大学朝夕相处,发现对方还不错,以前的间隙慢慢消散,反而成为了好朋友。

    一路欢笑着跑到大院,厨房的牛肉已经炖好,五只叫花鸡,一大盆牛肉,一人三瓶啤酒,一阵龙争虎斗之后,九个人齐刷刷往往靠背上一歪,拍着肚子心满意足。

    李承乾用牙签剃着牙道:“奖哥儿,明天采收红薯,你有把握没?”

    李德奖满不在意道:“咱李德奖什么时候骗过人,说三十石它就是三十石。”

    早在几天前,李德奖就去了地里扒了几根红薯看了看,红薯非常不错,三十石绝对没什么问题。

    长孙冲说道:“奖哥儿,提前恭喜你了,明天收了红薯,陛下肯定会赐婚你和襄城。”

    “是呀,奖哥儿,赐完婚还得请客啊,这个叫花鸡还得有!”尉迟宝林打着饱嗝说道。

    “好说,好说,吃两顿也没有问题。”

    李德奖笑靥如花,这一段时间他和襄城的感情突飞猛进,书信来往极其频繁,李世民都有点吃醋了,特意让王德跑到沣水村传口谕,内宫公主和外臣书信往来有失体统,以后不要写了。

    对于老父亲酸里酸气的口谕,李德奖自然是就当没听见,依旧我行我素。

    几人又讨论了一下明天红薯收割大典的细节,便散了场,李承乾今晚留在了这里,做为太子他明天要和李德奖一起参加典礼。

    ......

    大唐新出现了一种高产新粮食,这可是一件大事,皇宫的内侍早上四点就赶到了沣水村,为李承乾和李德奖梳洗打扮。

    李德奖还是和李靖回朝那一次一样,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内侍视为,等睁开眼睛,立刻就怒了。

    李承乾全身太子冕服,头戴通天冠,胸口盘龙,一身金黄,为毛自己一身红衣,头上扎着两个冲天鬏,脸上还涂了粉,像极了年画上的福娃娃。

    特么的这群人跟冲天鬏过不去了是吧,李德奖翻了一个白眼,一头扎进水盆里,把脸上的粉洗的干干净净,头发重新打散。

    “给我扎道髻,不许给我抹粉,否则我就不去了!”

    宫里的内侍无奈,只能给李德奖扎了一个道髻,换上学校的校服,两人结伴来到红薯地前。

    到了红薯地,太阳刚刚升起,而李泰和李恪已经在地头等待,李德奖朝路上看去,顿时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好家伙,这阵仗也太大了吧。

    开头的是身穿紫袍的六部尚书,后面是十二面大旗,那旗子大的好几个人托举着,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弓弩和槊的清游队,后面还有朱雀队。

    皇帝銮驾之前还特么有一只乐队,大鼓、小鼓、笛、萧、胡笳什么都有,程咬金和尉迟恭满身披挂守在銮驾左右。

    銮驾后面还有一长溜车队,都是皇帝专用的车架,什么方辇、小辇、腰辇、四望车....一应俱全。

    数千禁军分作四行横排,分别持大戟、刀盾、弓箭和弩,牢牢守卫了皇帝和百官们的安全。

    最后面还有一支后卫部队,一眼看不到头,领军的是秦琼和翟长孙,尼玛,玄甲军都出动了。

    这排场比皇帝郊祀还要大,李德奖一阵无语,挖个红薯至于吗!

    皇帝的车架走到红薯地前才停下,下车以后,禁军和玄甲军立刻开始分散,不用说,沣水村一会就会装满士兵。

    还好村里北伐突厥的年轻人,全被李德奖打发去了学校,当武科的旁听生,不在村里,要不然这些禁卫真敢把村里的年轻人,当做不稳定因素给绑起来。

    六尺长的香案已经摆好,整只的牛羊等等祭品已经摆上,皇帝在前,身穿紫袍,手抱勿板,腰配金鱼袋的重臣在后,各个端庄肃穆,威风凛凛。

    太常寺卿傅奕是今天的礼官,在皇帝上完三根粗大的檀香后,他从怀里取出一轴黄绫展开,这是给神农的奏表。

    一通又臭又长的文言文,李德奖都快睡着了,这时候尉迟恭过来把他拎到了前面,李世民对他说道:“李德奖,你对红薯最为熟悉,还是你先采收吧。”

    不就是挖红薯嘛,简单,李德奖拿起铁锹就挖了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红薯是挖出来了,可惜两半了。

    气的李世民破口大骂:“混账行子,就知道你不学无术,挖个红薯还能挖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