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第19章 忽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大人,自我介绍一下。卑职乃锦衣卫指挥佥事、南镇抚使唐琪。”

    老头一撇嘴,“小小年纪,如何做得锦衣卫高官?勋贵还是做狗?”

    “都不是,家里有钱,买来的!”

    “哈,你倒是直接。”

    “又不丢人,有钱还有罪吗!”

    “你还没告诉老夫,你哪里从学的泰西语?”

    “花钱学的。”

    “你……据老夫所知,朝内会泰西语的屈指可数,没听过谁有你这么个学生。”

    “据小子所知,大人所说的泰西语也不叫泰西语,而是意大利语,泰西语有很多种,小子都会说那么几句。比如,dieutoutpuissant。”

    老头大为吃惊,“哦?你竟到过海外?”

    “没有,听说大人精通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特来讨教一番。”

    “哈哈哈哈哈,好狂的口气,竟是来舌战的?老夫都可以做你爷爷了,不屑与你争论,就算你赢了。”

    ……

    你爷爷!!!

    唐琪憋了半天一拳打在棉花上,差点把腰闪断了。

    深吸一口气,“徐大人,在下拜读过大人的《甘薯疏》,甘薯这种高产食物在下也略有研究。抛开甘薯本身不说,更佩服大人的思想。这几千年来百姓都固执地认为粮食只和土壤、气候有关。大人却说人力可以改变粮种的适应。在下不才,也在山西试种过甘薯,窃有一点收获。产量并不少于闽浙,可见大人说的很对。而且,比甘薯更重要的一种粮食,土芋,或叫土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它的适应能力更是远远超过甘薯,甚至在干旱的山地沙土里也可以大量种植,为此,在下不惜亲自试验多种吃法。粗略估计,亩产可达到千五百石左右,大人想想,如果产量如此庞大又如此耐旱的粮种一旦全国推广,可增加多少耕地,可凭空生产多少粮食,可减少多少饥饿?若朝廷能大力推广,几十年后,天下将永无饥荒,功勋是否堪比圣贤?”

    老头听的眼越来越亮,“小兄弟,你当真在北方山地试验过甘薯和土芋的种植?而且产量很大?”

    “确实如此!否则我哪来的底气坐在这里。”唐琪只得硬着头皮扯了,自己跑出来的时候,专门交代亲随陈庆生跟着南下的商队去了泉州,这都一百多天了,但愿他能给老子带回来土豆。

    老头哈哈一笑,对外喊道,“来人,设宴,我与唐大人喝一杯。”

    ……

    屋内列席的只有四人,徐老头、儿子徐骥、外甥陈于阶和唐琪。

    唐琪记得很清楚,老头因信教,只有一位妻子一个儿子。

    陈于阶更像是徐光启传人之类的身份,徐骥嘛,后世上海徐家汇的奠基人呀。

    “老夫万万想不到,有一天竟然能与一个锦衣卫缇骑坐到一起。哈哈。”

    “在下对徐大人可是仰慕已久,这可不是客套话。”

    “哈哈哈,本官还以为去岁拒绝入朝后,魏忠贤那条老狗非要置老夫于死地。唐大人,就不说你这身皮的事了,咱们谈谈你是从哪儿学的这些东西。”

    “徐大人,说句实话,在下有不得已的苦衷,以后再与大人细谈。”唐琪也不想编谎话骗人,再说,一句谎言需要千句谎言来掩盖,不如不说。

    “不方便就不说了,唐大人能讲讲山西试种的事吗?”

    “这件事可以说,但请诸位保密,以后不会在任何人面前说起。”唐琪准备瞎扯了。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家里商队意外带回来几颗土豆,在下把玩的时候不小心掉到后院的杂土里,没想到秋季挖出来却长出了更多的土豆。在下非常吃惊,如此大的产量怎么可能?存放中发现每个小眼都在发芽,猜测了一下它的播种方式。就把所有土豆切片埋到不同的地方,没想到竟然全成活了,旱地的口感甚至超过良田,于是又试验了多种吃法。烤、蒸、煮、炖、炒等等,每一种都非常好吃…可惜的是,剩下的粮种没有保存好,泡水腐烂了,去岁冬季专门派人到闽地再次寻找去,到现在也没回音…”

    “这么说土豆比甘薯更适合做口粮?适应力更强?更有播种价值?”

    “是的,非常肯定。四颗土豆,两季竟然达到五十斤产量。”

    “老夫倒是见识过土豆的种植,闽浙地区的富贵人家从南洋带回来的一点稀罕物,如果真如唐大人所言,的确是千古善事。”

    “徐大人过奖!”

    ……

    这时老头突然正了一下身子,双手抱拳,“唐大人,老夫此时正杂采众家,汇编一本农政全书。外面田庄也有不少试种。如果能得到唐大人的支持,老夫感激不尽。”

    “徐大人的意思是唐家钱财帮助?还是锦衣卫庇护?”

    “不需要,老夫的看好你这个人。见多识广、脑子活、甘于农事,肯干实事,若能潜心研究,后果一定会流芳后世。”

    呃……

    “徐大人,这个恐怕不行,唐某有更重要的事做。”

    “什么事能比天下万民吃饱肚子重要?”

    “想吃饱肚子,前提当然是得有机会活着。在下做的事就是力保社稷平安。”

    “哈,不是老夫看不起你,锦衣卫能做什么勾当!做一条更会杀人的狗?”

    “徐大人,您这想法非常偏颇啊!枉在下读了大人不少奏疏,经世致用、崇尚实学才是您的风格。怎么也学东林那一套。”

    “哼,老夫不屑学他们,东林把齐党、楚党、浙党一个不留赶出朝堂,这才多久就被阉党赶尽杀绝,争来争去,消耗的都是民生,为的还不是一点私利,有什么区别。”

    “大人说的是,那为什么大人不回朝廷任职呢?”

    “老夫不想给一个阉人做狗,在这乡野民间更能做点利国利民的实事。”

    “老大人此言差矣,说一千道一万,官身做事肯定更有效,何况还是二品六部大员。”

    “你听谁说的?阉狗只是让老夫做个礼部侍郎闲职。”

    “徐大人,唐琪冒犯了。若大人同意回朝,将实领工部尚书职位,工部所有的事大人可一言而决,绝无闲人插手。”

    “哼,敢情唐大人是个说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