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第224章 第一滴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卢象升谈了一路,看来在他心里,已经变得和京城的徐希一样了,精神支柱当然还是大明朝的‘士’,只不过有了自己的小沟沟。他也在找自己‘救世’的办法。

    当知道洪承畴死在甘肃乱军中后,卢猛人心有戚戚,“建斗与洪大人共事多年,他也是毫无办法,对朝廷失望至极,除了不停的死人,陕西没有任何改变,今日平定,明日复乱,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若没有王爷,我们的结局大概都一样。”

    那就先这么默契一段时间吧,还是先平定张李二人重要。

    既然卢猛人有了这样的想法,蔡懋德应该也不会太难办,先定山西,大军南渡黄河,天下大势就会立马清晰。

    ……

    十多万人的骑兵,山西境内从未有过如此强大的军队,崇祯初辽国公养伤太原时,辽东的兵威还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一路行来,路旁都是欢呼的百姓,太原府,唐琪绝不会在此地大规模行兵事。林丹汗勾起辽东的怒火,多少有一点劫掠太原的原因,南北战乱夹缝中战战兢兢生活了十来年,百姓今日起应该彻底放心了。

    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镇总兵黑云龙三十里外迎接。幸存者偏差,黑云龙这厮你再骂,也不得不说运气真尼玛流弊。

    后世有名的倒霉蛋,阉党翘楚没被牵连,两次被俘两次逃回,两次问罪两次释放,勤王两次均无所功绩,这样的人,在崇祯手下这么多年,人家还是总兵。

    这一世更厉害,跟着袁崇焕、卢象升,在林丹汗和流贼手里转了十几年,也还是总兵。

    带兵能力好与坏,都恰到好处,总能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让你无话可说。也总是在你以为会失败的时候失败,无责可追。

    你说他无能,人家该听的话哪句没听?卢象升手里都能当总兵。你说他德不配位,比他差位置更高的大有人在。

    黑总兵就是即将破产的大明集团公司,角落里只顾领工资过日子的‘高管’,会活,成精了。

    不管从哪方面说,黑总兵,与唐琪的人生轨迹交叉很大,锦衣卫认识起,自始至终,都给予唐某人足够的尊重。你看,亲卫里好多的基层军官都认识他,服。

    ……

    黑总兵识相的很,又会来事,留下三位大佬,去‘慰问’后面的将士。

    正好是半下午,行军很累,也不想打扰城里的百姓,军士先到汾河岸边立营,唐某人准备黄昏后再进城。

    三人就到了路边一个行脚店里喝水休息,三言两语,就明白蔡懋德与卢象升早沟通过了,何况他也是卢总督的下属。

    “王爷,您还记得书院举人韩霖、桑拱阳和同窗傅山吗?”

    啊!?这是另一个唐琪的记忆,唐某人听起来好熟悉啊,这都二十多年了,真没什么印象了。

    “惭愧,蔡大人说的是唐某书院的先生吧?当时唐某顽劣的很,又是花钱混日子镀金的。富二代在书院没什么朋友,很孤独的,唐某早早就离开了。”

    “哈哈,确实如此,韩举人说王爷当时很孤僻,不说不闹,学业波澜不惊,沉默的很,后来回家学习商道,才与民间交友,又大病一场,到京师后一鸣惊人。”

    靠,太原果然有‘知根知底’的人物,“两位先生安好?”

    “好,崇祯初王爷在太原养伤期间,两位避祸未能与王爷见面。王爷对同窗傅山应该也没什么印象,他也是阳曲人,此人一手好字,崇拜道家思想…”

    啪!老蔡还未说完,唐某人激动的一拍桌子,“我想起来了,这小子也很沉默,小楷写的大赞,我还在太原的时候,他就是廪生,家在城北,贫寒,给他点钱他还不要,不知现在如何?做官了?”

    “那倒没有,傅山志不在此,推崇老庄之学,在书院授课。他有个好儿子,傅眉,七岁能作小诗,工书画。”

    傅眉?傅山?桑拱阳?这三个人名串联起来,让‘这个唐琪’也想起来了,哦,原来是当地有点名气的文人啊,与许鼎臣一样。

    这是有名气的人物,别的同窗估计现在也不敢来攀镇北王的关系,归为路人最好,省得尴尬。

    ……

    入城以后,三人先去了靠近城门的贡院,现在的汾河书院。

    老头自然是韩霖了,比唐琪大七八岁的是桑拱阳,只记得他当时是秀才,带的课很少,另一个消瘦的就是傅山。

    唐琪给韩霖恭敬地磕头,激动的老头不知所措,没办法,这是真的‘启蒙老师’,礼多一点坐实了,千万别出现什么‘幺蛾子’。

    三人就是此时书院的当家之人,老蔡才来半年,缩衣节食还知道资助书院,发展老家教育事业,不管人家有什么心思,都得诚心感谢。

    傅山虽是镇北王的朋友、发小,也是两个世界的人,何况还是入道之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好。

    这些人处好了,对今后山西的稳定有很大作用,而且,他们身上镇北王的标签很明显,大家互利共同成就吧。

    扯了会家常,吩咐裕源给书院捐二十万两,这个书院必须扩大,大规模的扩大,唐氏现在有钱,真的有钱,多的都不敢往外放。

    ……

    太原城的衙门是真的多,总督、巡抚、三司衙门、县衙、府衙、学监、加上巡检等各类边镇机构,再加上晋王府,整整十九个。

    对这个数字明朝的唐琪印象很深刻,商人之子,富二代,当地人,却处处是禁地,活的小心翼翼。

    他们基本都集中在城中,把太原城分成九宫格结构,中间三格,由东向西排的满满当当。王府独占一格,另两格全是衙门,很多城北城南百姓来往,宁肯出城绕城墙再进城,也不愿穿过衙门前行走。

    接风宴安排在巡抚衙门,距晋王府一墙之隔,迈入客厅,首座本该是唐琪的位置,此刻坐着一个蟒袍金带的年轻人,恍惚中吓一跳,还以为是崇祯呢。

    年轻人大马金刀的坐着不动,“镇北王,本王恭候多时,私自出兵,进入晋地,胆子也太大了。”

    哈哈,末代晋王朱审?@,后世先投闯王后投满清,被多尔衮耀功,当童子侍立身边的德、晋二王之一。

    一字亲王,好拽哦,比崇祯的架子还大。

    “镇北王,本王在问话,你没听到吗?”

    嘭!!

    朱审?@眉心中弹,一头仰倒在椅子上,身后屏风满是血迹。

    中原攻略的第一滴血,一字亲王,刚够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