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帝国第一书呆子 > 第99章 想要富,先修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衡林这几天,一直都在宜春县里晃悠。

    他看的出来,经过征兵一事后,整个宜春都是死气沉沉的模样。

    至于县衙的事,他决定不再插手。以免有县亲干涉政务之嫌。

    而少了的县丞和主簿,也只能慢慢找了。

    在找到之前,唯有请父亲赵珉先辛苦一下。

    但对此,赵衡林又心生焦虑。

    以他父亲面对困难就退缩的心态,恐怕一审案子,一做庶务,就又喊着要走人不干了。

    赵衡林此时无比怀念梁氏。

    如果有梁氏在旁劝着,赵珉一定能坚持下来也说不定。

    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比较僵,是以说的话赵珉也不怎么听。

    这让人怎么搞?!

    赵衡林决定,自己还是把心思,放在怎么提高民生上。

    唯有消除宜春县的这股死气沉沉,方可有百废待兴的可能。

    这些天,赵衡林的转悠也不是全无收获。

    他发现,宜春县里有大量无主之地。

    论理说,在县城内的地大都是有人有户的。但偏偏因为征兵征走了太多人,这些人抛家弃子,而女户又守不住地,所以无奈之下,不得不变卖家产,以维持家用。

    而宜春县的地又不值钱,就连当地的乡绅都宁愿去城郊外买田庄,而放弃破败县城的地皮。

    这就给了赵衡林一个很大的机会。

    他心中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赵衡林去找了徐昌林商量,“你看,能不能将这些无主之地,当做是县衙的入股?”

    既然土地无主,那所有权就是归县衙所有,这点毋庸置疑。

    徐昌林答道:“这点倒是没问题。不过衙内是打算将这些地皮都买下来吗?”

    这些日子里,赵衡林自己掏钱,给大家买酒吃肉。

    大家伙儿对他大有改观,认定了他的彭水首富之名。

    徐昌林见他是真心对他们好,是以也放下了戒备,安心做自己的钱粮师爷。

    如今赵衡林来和自己商量,显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难道是赵衙内带的银两,不足以买下县城内所有的无主之地吗?

    徐昌林开始替赵衡林想办法。

    左手倒右手这种事,也不是没有过。

    如果赵衡林真的想把所有的无主之地都买下来,那么他倒是可以做做内部工作,给个极大的优惠。

    赵衡林摇摇头,“我并不打算将地皮都买下来。而是想让县衙,用这些地皮进行投资。”

    他对徐昌林说出自己的真正意图,“我想搞一个宜开司。”

    徐昌林听得一头雾水,“宜开司?那是什么东西?卑职闻所未闻。”

    赵衡林简单地同他解释,“就是宜春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你先别管这个,这不重要。只是个名头罢了。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把这个宜开司给开起来。”

    赵衡林仔细与徐昌林分说,“我看中了好几块地,都挺不错的。尤其是沿江的那一块。我打算用来建造水力织布机和水力大纺车,用以产出夏布。我在寨子里看到有妇人用腰织机织布。那样太费劲了。而且一日只能织几寸。效率太低,根本就达不到生产效率。”

    “所以我想,兴许可以引进脚踏提综斜织机,来解决夏布的生产问题。这样一来,县中空闲的妇人,还有寨子里的女子,都可以在织厂有份稳定的工作。”

    徐昌林没见过脚踏提综斜织机,但是听赵衡林这么一说,就觉得他是真的想招安寨子的人,也是真的想给宜春县的百姓们一口饭吃。

    “卑职敢问衙内,这脚踏提综斜织机,从哪里引进比较好?如果山长路远,恐怕陆运水运都是问题。还会增加成本。到时候夏布价格高涨,不是一件好事。”

    赵衡林事先已经做过调查了,便道:“这东西黔州就有,是以不必从彭水运过来。只是宜春贫乏,是以没有拓展开来。”

    “我预备先从黔州进购五十台织机,再请老织工前来教授。”

    赵衡林又道:“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只要钱能解决的,就不算事。”

    徐昌林听了这话,心里酸溜溜的。

    又不禁感慨,赵衡林是真的有钱。

    只有真正的有钱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徐昌林向赵衡林请教,“那衙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赵衡林叹道:“最大的问题,在于能提高产量的水力大纺车和水力织布机。这两样,都是提高产能的好帮手。只是宜春惯用腰织机,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老工艺人,帮忙将这两台机子给造出来。”

    徐昌林惊讶地问道:“利用水利纺织吗?这是衙内的奇思妙想,还是彭水早就已经用上了?”

    赵衡林老实地道:“水力大纺车是我在灵石县看到的。水力织布机,倒是我同几个老工艺人一起制造出来的。其实难度并不大,不过是大型织布机外加个水车而已。”

    “宜春多山水,不利用水利,实在可惜。”

    徐昌林点点头,“我会为衙内留心,看是否有老手艺人愿意承接这样的活计。”

    赵衡林又道:“等厂房建起来后,我就去趟黔州进购织机。到时候衙门里的事,还望徐钱粮帮忙看顾一二。我父亲那个人,打着不走,闲着倒退。是以根本派不上用场。”

    徐昌林点点头,“这是我份内之事。”

    不过接下来,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五十台织机,想来庞大。不知道衙内打算怎么运进城中。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

    赵衡林想了想,心里估量着五十台织机的数量。

    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直都遗漏了一个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

    就宜春那破破烂烂的官路,精密的织机根本经不起折腾。恐怕还没到宜春,就先被路给弄坏了。

    这可不成。

    赵衡林对徐昌林道:“多亏徐钱粮提醒我了。宜春去黔州的路途遥远,走水路倒是行,却走不到宜春的境内。为今之计,我们最要紧的不是购买织机,开始织造夏布。而是应该先修路!”

    “修路?!”

    徐昌林拿出账本,对赵衡林苦笑。

    “我倒是想帮上衙内的忙,无奈县衙账上还有几千两银子的缺口。这忙,实在帮不上啊。”

    赵衡林一挥手,“无妨,此事我心中有谱。徐钱粮就等着看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