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自爆穿越,朱重八心态炸了 > 第174章 胡惟庸倒台,涂节的背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胡惟庸来讲,此时的他已经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感了。

    朱元璋去皇觉寺礼佛,偏偏在这个时候回来,还执意追查打死马夫的凶手,要是真的被发现打死马夫的人就是他胡惟庸的话。

    按照朱元璋的脾气,丢掉乌纱帽跟相印都是轻的,搞不好小命都要赔给这个马夫。

    胡惟庸不出意外的找来了御史中丞涂节跟御史大夫陈宁来一起商讨对策,其实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在他们看起来眼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当然胡惟庸可以选择通过海上逃跑,抵达其他的藩属国,这样的话可能还能够幸免于难。

    不过到时候何其落魄,让他放弃手里掌握的权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么起兵造反,可是以胡惟庸现在的实力,朱元璋一只手都能恁死他,更何况那些淮西勋贵们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去冒险。

    这些淮西勋贵早年跟着朱元璋,对于这位皇帝了解的很透彻,他们知道犯不着干这种蠢事。

    而胡惟庸对于这个提议也只能说说罢了。

    三个人研究了一下也没有得出什么有效的结果,还是一头雾水,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胡惟庸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被逼无奈下再次来到韩栋的府邸,想要听一下韩栋的想法。

    不过韩栋心里很清楚,胡惟庸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再跟他接触的话,那么到时候只会引火烧身,于是韩府的大门没有为胡惟庸打开。

    奉天殿早朝,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盯着下面表情不自然的胡惟庸。

    他心里很清楚,要是朱元璋要他在奉天殿上面给出一个结果的话,那么等待他的结果会很糟糕。

    朱元璋犀利的眼神在满朝的文武大臣的脸上扫过,扑通一声,一个人跪了下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御史中丞涂节,昨晚胡惟庸跟着商量着如何把打死马夫的事情压下去的死党。

    可是胡惟庸不知道涂节早已经是朱元璋的人了。

    涂节跪在地上控诉道:“陛下,胡惟庸这小子不是个好人啊,不对,这个小子不是东西,他想要谋反。还有三年前他奉旨去探望刘伯温大人的时候,故意让御医开错方子,他坏啊。这件事情御史大夫陈宁也有份,我要揭发!”

    站在一旁的韩栋饶有兴致的看着朝堂发生的这一切,他不知道涂节在朝堂上面检举揭发的举动是不是朱元璋暗中授意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胡惟庸已经走到了末路了。

    对于朝堂上面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而胡惟庸更是面如死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朱元璋眉头一皱,大喝一声道:“来人,把胡惟庸、陈宁、涂节官帽摘下,送到三堂会审。”

    等到下朝以后,满朝文武都如履薄冰,尤其是那些胡惟庸的党羽更是如坐针毡,他们害怕胡惟庸的事情牵连到自己。

    韩栋瞥了一眼应天府的天空,自言自语道:“要变天了。”

    三堂会审朱元璋指派韩栋协同太子朱标等一起会审胡惟庸等人,至于这样的结果,韩栋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在朱元璋的指示下,对于胡惟庸等人并未加以刑罚,可是却进行车轮战术,不间断的审问了四天,把胡惟庸等人熬得是身心俱疲,脸色惨白。

    想打个瞌睡都不行,韩栋盯着戴着镣铐的胡惟庸。

    “胡惟庸,你是否真的想过谋反,大权在握是不是觊觎过皇位?”

    胡惟庸面无表情,心里却一肚子的委屈苦水,他苦笑一声,对韩栋说道:“韩大人,想必我们也接触过这么多年了,谋反篡位这种事情我怎么敢,况且陛下手里握着兵权,我拿什么去谋反?”

    提审的进度一直比较缓慢,对于现有的信息,依旧是涂节把胡惟庸干过的坏事全都一股脑的交代抖搂出来了。

    可是胡惟庸那边也是咬死了不松口,这些都是涂节诬陷,全无此事。

    太子朱标拿着他们的口供,别有深意的问韩栋道:“父皇对于此事很重视,你觉得下面我们该怎么审问?”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韩栋心里知道这件事情要拖,不能草率的就给案件定性,毕竟要审的是当朝的中书省左丞相,要是时间过于短的话,那么容易被民间议论。

    到时候坊间肯定会觉得是朝廷屈打成招,只是想要除掉胡惟庸等人罢了,而胡惟庸的谋反倒坐不实了。

    那么会让朱元璋的形象受损,一些野史也会杜撰他是为了铲除掉胡惟庸故意草草定性的。

    就这么拖了差不多一周,三堂会审的有关大臣才给朱元璋提交了最终的奏折。

    胡惟庸当然是有罪的,按照大明律令判个死刑也不为过,只是这个罪名到底该定什么,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对于胡惟庸杀人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杀人罪只能处置胡惟庸一个人,并不能达到朱元璋想要废掉宰相制度的结果,对于杀人罪来定性,他是不满意的。

    不过要想定性为谋反罪的话,那么就要找出来他的同党,以及他密谋造反的证据。

    不但有主谋,还要找到同伙,特别是成建制武装力量,活动纲领,战略计划,经费来源等等铁证,方能定案。仅凭某人的一句臆测,或者是揭发,是不能定罪的!这是孤证,有诬陷的嫌疑!

    可是就在这时,胡惟庸大概是一心求死,在后续的审问过程中,他发现这些会审的官员一直在试图旁敲侧击的问一些关于谋反方面的事情。

    以及跟胡惟庸关系比较亲密的官员名字,这些都引起了胡惟庸的警觉。

    他心里隐约的意识到朝廷不止是想要杀了自己,还要把整个淮西一派都连根拔起。

    于是在审问的过程中,他开始变得极不配合,甚至歇斯底里的辱骂审问的官员,以及抨击他们只是想要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刽子手。

    面对他出言不逊的态度,让审问的官员都心生不满,而这件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面,朱元璋也索性不去继续找谋反的证据,直接下令赐死胡惟庸跟陈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