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自爆穿越,朱重八心态炸了 > 第175章 御书房的密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涂节,胡惟庸做的那些事情,他也有参与,同时他也是胡惟庸的朋党之一。

    当初朱元璋也只是利用涂节而已,从来没有想过要饶恕他。

    朱元璋命人把涂节拉到菜市口砍头示众。

    同时会审的时候,还牵连到了很多人,李善长赫然在列,韩栋盯着口供上面的名字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看得出来,李善长早早辞官归隐,还是没有逃过被胡惟庸拉下水的结果,这个同乡兼恩师终究还是被他这个最得意的门生给坑了。

    对于名单上面的李善长跟陆仲亨都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勋,在得到名单的时候,朱元璋也犹豫了一下,他秘密把韩栋召进了宫里。

    在御书房召见了韩栋,想要询问一下韩栋对于牵扯到的李善长跟陆仲亨等人到底该如何处置。

    在韩栋抵达御书房以后,朱元璋若有所思的叹了口气道:“还记得我们头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在这个御书房,当时李善长引荐你面圣的,当时我还觉得你只是一个江湖骗子,或者就是朝廷的一些大臣派过来迷惑我的。”

    对于朱元璋先提李善长,韩栋就猜到朱元璋这是在试探一下,到底韩栋对于李善长是什么态度,而历史上李善长的结局又是否是被处死了。

    “陛下,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从饥肠辘辘的布衣变成了朝廷里面颇有名声的大臣,这一切都要感谢陛下的提携。”

    说着韩栋也是深鞠一躬,算是给朱元璋道谢了。

    而朱元璋见到他并未提起胡惟庸口供里面的李善长跟陆仲亨两个人,于是主动问道:“李善长跟陆仲亨都是咱年轻时候的好兄弟,可是他们牵扯到了胡惟庸的谋反里面,朕想听一下你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

    其实韩栋心里清楚,胡惟庸的过错要说大也不大,尤其是在当中书省左丞相前期,为了朝廷也算是殚精竭虑,做事情也算是勤勉。

    徐达动不动就连年征战沙漠里面的北元残余势力,那国库消耗多大啊,胡惟庸不得不四处敛税来填补国库的亏空,最终把算盘打到了屯军上面,不过这些军户又要打仗,要是还要交税肯定是不乐意的。

    朱元璋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种施恩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够错过,大手一挥儿,免税!

    结果就是徐达手底下的军户对朱元璋感恩戴德,对于胡惟庸这个中书省左丞相恨得牙根痒痒,导致徐达跟胡惟庸的关系也恶化,这也是他为什么没办法造反的原因,兵营的人根本就厌恶胡惟庸。

    朱元璋体恤百姓,不让朝廷征收太重的税,不过胡惟庸作为左丞相,他知道朝廷的开销有多大,要是不征收重税的话,那么国库肯定扛不住啊。

    马皇后都带头穿带补丁的衣服,就是为了度过困难的时候,想要给国库省点银两。

    还好韩栋把大明宝钞给搞起来了,不然的话国库真的要穷的叮当响了。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就对于韩栋有一种特殊的重视,毕竟他改变了明初贫困的面貌,同时能够让朝廷有银两去赈灾,还有抚慰那些遭到天灾的难民们。

    “据调查,李善长完全是被他弟弟给坑了,这才被胡惟庸拉下水的,其实我觉得他已经七十岁的高龄了,要不就不要连累他了吧。”

    闻言,朱元璋眉头一皱,紧接着反问道:“历史上记载李善长遭到这件事情的牵连没?”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提问,韩栋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而朱元璋也得到了心里想要的答案,他知道历史上的李善长就是这么死的,而诛灭李善长也很简单,要是没有这个借口的话,他就没有办法削弱李氏一族在朝廷的影响力。

    李善长的门生故吏遍天下,要是真的等到朱标继位以后,那么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外加上李善长的门生故吏,对于皇权是一个极大的掣肘。

    并且要是这个事情不闹得大一点的话,不处置李善长跟陆仲亨的话,那么朝廷的文武百官是不会同意他裁撤流传了几千年的宰相制度。

    现在不管李善长是否真的知情,用他风烛残年的一把老骨头换大明王朝能够彻底的摆脱淮西勋贵的潜在威胁。

    这笔买卖很划算啊!

    况且按照胡惟庸的口供,李善长跟陆仲亨是铁证如山的被牵扯到了这里面来的。

    “好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了。”

    说着朱元璋让韩栋配合太子朱标处理胡惟庸案剩下的诸多事宜,提前让他锻炼做皇帝的一些处理方式。

    太子朱标拿着涂节的口供,笑着说道:“这陈宁也是一个敛税的高手啊,在他做苏州知府的时候,为了完成胡惟庸下派的督粮任务,他不惜让人用烙铁来吓唬苏州那些人。”

    烙铁,那不是大理寺狱里面的酷刑,这个陈宁手段也是挺残忍的。

    不过朱标却话锋一转道:“不过这一招倒是很奏效,那些吓破了胆的苏州人很快就交齐了粮饷,背后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陈烙铁。”

    “非文明的手段来敛税督粮总是有巧取豪夺之嫌,现在天下富足,百姓殷实,大明宝钞发行也很稳定,对于大明子民来讲,再被督粮已经不用这么难了。”

    对于韩栋的话,朱标却担忧后世的君王能不能守好千辛万苦维系下来的大明宝钞,要是再过几百年,他们不想发行大明宝钞还要考虑到准备金多少的问题。

    万一大明宝钞提举司不再受到这个约束,开始疯狂的印钱的话,那么不知道大明宝钞还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

    想到这里,朱标对韩栋说道:“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这名单上面牵连者甚广,要是都杀了恐怕会对于整个官僚体系有影响,不过以父皇的脾气,肯定不会心慈手软。”

    “你想怎么做?”

    韩栋心里大概猜到了朱标的想法,他仁慈的一面肯定是想着保全一部分人,免遭胡惟庸事件的牵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