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明朝赚大钱 > 第653章 战前之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照耀之下,空旷无遮的大草原似乎被涂抹上了一层亮银色。

    齐腰高的野草在夜风中微微起伏,仿佛汹涌的浪潮一般,如此开阔?远的月色在京城是万万看不到的。

    离开京城已经有四十多天了,但只要想起,家的味道立刻就会在脑海中浮现。这个时辰,老婆和那几房姬妾应该已经用过了晚饭,或者已经安然入睡了吧?小慧儿妹子应该还没有睡,那丫头的精力总是那么旺盛,而且睡的很晚。

    陈长生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的那个荷包,那是临走之前慈表妹送给他的“平安荷包”,据说只要把这东西戴在身上,就可以和顺平安。

    临走的时候,慈表妹一再的叮咛嘱托,甚至还哭了一鼻子。

    “想家了吧?”这个声音十分粗犷,沙哑的就好像是两块粗糙的陶片子在相互摩擦,挎着腰刀的那个老兵看了看陈长生腰间的荷包,笑呵呵的说道:“这东西是家里的女人送给你的吧?”

    这个“司令兵”已经四十多岁了,生的豹头环眼,满脸的胡茬子活像是戏台上的莽张飞。

    此人姓章,是淇国公手下的传令兵之一,但却不是真正意义的士兵,而是个六品的“昭信校”,差不多就相当于是少校的军衔,主要是负责传达军令,所以大家都喊他章昭信。

    此人以前就是燕山后卫当兵,算是淇国公手下的老底子了。早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曾经数次北伐,还参与过靖难的全过程,算是打满全场的那种老兵了。

    “离家千里,肯定是有点想家的,想念老婆孩子,想念阿母小妹。”

    老兵章昭信向向陈长生投来一个友善的微笑:“想家就对了,我也有点想家,想家里的老婆孩子呢。平日里总是觉得老婆烦人,孩子也不听话,出了门又开始想念,人之常情,人之常情……”

    “我听他们说,章老哥是老行伍了,早在洪武年间就在军中……”

    章昭信随手拿起一杆短矛,笑呵呵的比划着:“我从十四岁开始当兵,那个时候还没有这柄短矛高呢。总共经历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斗。当年的那批老兄弟们要么已经战死,要么就转到了地方上当官。象我这种年纪的还留在军中的,也就只剩下我一个了。”

    “章老哥怎么没有找找门路转到地方上去呢?”毕竟当兵就是刀头舔血的营生,说不准哪天就会落个“马革裹尸”的下场,所以只要有机会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但这位章昭信却选择留了下来,这让陈长生很不理解。

    “我当了大半辈子的兵,除了当兵啥都不会,也就懒得挪窝了。”章昭信嘿嘿的憨笑着:“到了我这个年纪,啥也不想了。只是想着多积攒一点军功,多赚几个赏钱,以后也好让家里的老婆孩子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家国社稷,壮志雄心等等这些东西,在老兵们的心目中全都是虚的,他们根本就不信那些骗人的鬼话。之所以愿意投身军伍,无非就是想多赚点军饷赏钱,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而已。

    这才是老兵们最真实的想法。

    “章老哥,你觉得这次北伐,咱们能打胜么?”

    “肯定能。”老兵章昭信回答的毫不犹豫:“胜是肯定能胜的,只是不会胜的那么容易,肯定要死不少人。毕竟咱们这十万大军着实的有点水……”

    西路军号称雄兵十万,其实真正能在一线作战的士卒也就六万多人,而且其中有一多半是从各地临时征调过来的卫所兵和地方驻军,这些人的战斗力其实相当的低下,而且成色非常复杂,既有耕田种地的农夫,还有混日子的流浪汉,甚至还夹杂着很多逃犯。

    但是,章昭信却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当时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

    而且,淇国公手下还有一支真正的精锐,就是章昭信他们这支骑兵。

    这支骑兵就是当年朱棣骑兵靖难的老底子,是真正千锤百炼出来的精锐,拢共有一万五千多,其中的骑兵就有一半。

    按照当时的观点,一支军队当中的骑兵占到了三成以上,就可以算是纯粹的骑兵队伍了,这支精锐却有一半的骑兵,战斗力相当强悍!

    想当年,就是这支骑兵是淇国公的率领下,在白沟一带和朱允?傻氖?虼缶?苄?艘荒甓啵?谥卮戳私ㄎ拇缶?那榭鱿拢?旧砑负趺挥卸啻蟮乃鹗А5笔钡闹扉?秃和踔旄哽惚坏芯?ЮВ?抗??柿煺庵?锉?苡缕瓷绷肆礁隼椿兀?沼诎镏扉Ω缸咏馕В?蔷褪撬?堑某擅??健

    大明王朝的骑兵其实不少,尤其是在北方,各大边王的手下都有数量可观的骑兵。但这却是唯一的一支重型装具骑兵,几乎就相当于这个时代的“装甲部队”了,是朱棣手底下的王牌!

    最要紧之处还在于,这支重装骑兵一支都是由淇国公率领,到了战争上指挥调动如臂使指,各方面的配合都非常的默契。

    “以前万岁爷还在潜邸的时候,我就和蒙古人打过几十场了。”说起昔日的战斗经历,老兵章昭信的脸上全都是得意的神色:“说什么蒙古人骑射天下无双,我看也就那么回事。他们也是两条膀子一个脑袋,真到了战场上也未必真的那么无敌。骑兵奔射、然后穿插,胜则分割败则远遁,这种打仗的老套路他们已经用了一百多年,我们早就吃透了……”

    对于战斗充满信心,并非就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根据老兵们的经验得出的可靠结论:蒙古铁骑确实犀利,但那毕竟已经是隔年的老皇历再也翻不得了。这个时代的蒙古铁骑和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现在的蒙古铁骑,无论是剽悍程度还是单兵素养,都在稳定的退步。而且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因为持续的内战,蒙古军队出现了严重的“藩镇化”,很难再组织起超大规模的兵团。就算他们勉强拼凑起大量的军队,也是各有心思。

    而大明王朝这边,倚仗雄厚的国力,硬生生的用银钱粮秣砸出来的军队,无论装备还是士气都一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在几次北伐的过程中,将星云集,已经建立起了很大的装备优势和心理优势。

    从洪武中期开始,北伐的难点根本就不在于战斗本身,明军根本就不怕和草原上的对手硬碰硬。真正的困哪之处就在于如何找到他们!

    在近二十多年的北伐历史当中,交战双方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蒙古军会在大部分情况下选择避而不战,尽可能的朝着后方退却,不断的拉扯明军的后勤补给线,然后不停的进行小规模的骚扰,试图用这种方式拖垮对手。

    对于北伐的明军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怕打硬仗,所以一直都在寻找对方的主力。而蒙古军则尽可能的避战,总是试图把决战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什么时候找到了蒙古人的主力,什么时候这次北伐就可以结束了。”老兵章昭信的这句话虽然浅显,但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北伐的关键,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打着呵欠说道:“时候可不早了哦,陈大人还是早点歇着吧,我也得眯一会了……”

    虽然天气已经很凉爽了,但却一点都不冷,章昭信甚至懒得钻进帐篷里边去,而是靠着马鞍子抱着那根短矛就打起了瞌睡。

    老兵们从来都不惧怕战斗,也不去考虑明天的生死,只有新兵才会患得患失的睡不着觉呢。

    时间不大,老兵章昭信就发出了响亮的鼾声。

    陈长生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却无论如何都睡不着。

    虽说进入草原已经有段时间了,但他却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毕竟这是大军主力所在之地,蒙古军避之唯恐不及,自然不会傻乎乎的撞上来。

    在这段时间当中,虽然大军一直在前进,并且已经深入草原腹地,但却从来没有见到过敌人的影子。仅有的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也是先锋军队的事情,陈长生这样的参谋只有在战斗结束之后才知道前方已经打过一场的消息……

    对于陈长生这样的“参谋”来说,血肉横飞兵凶战危的战斗,其实就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危险……:???

    月色越来越宁静了,天上的月亮缓缓的移动着,照耀着空旷的大草原,还有大草原上如同蘑菇一般密集的营帐。

    也不知过了多久,猛然响起的号令声撕破了夜晚的宁静。

    “有军情。”完全就是条件反射般的本能,正在酣睡当中的章昭信猛然警醒:“这是大帅聚将的号令,赶紧过去。”

    号令还在一声接着一声的响着,熟睡中的将官们纷纷起身,以非常快的速度朝着淇国公的主帅大帐方向跑去。

    陈长生赶紧起身,披上了沉重的铠甲,和章昭信一路小跑着往南而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