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06章 驾临蒲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宽接受了,跪地谢恩。

    地盘没丢,只是由儿子继承,自己还白得洛阳一座宅第,他没有推辞的理由。

    虽说自己才五十多岁,还没到养老的时候,但天子英武,胜于武皇帝曹操当年,匈奴人如果不安分守己,后果不堪设想。

    见好就收,才是生存之道。

    再者,匈奴人还没有稳定的父子相传制度。他想将权力移交给儿子,还要考虑其他人的态度,少不得做些让步,给些好处。现在有天子做主,他反而落得轻松。

    看着这一万多禁军精锐,谁敢说半个不字?

    刘宽愉快的做出了选择,君臣各得所愿,皆大欢喜。

    曹芳松了口气。

    虽然根据形势判断,刘宽拒绝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还是做好了各种预案,以免出现意外。

    将刘宽调到洛阳养老,接下来才能对他的部众进行教化。

    老人的三观已经固定,是很难改变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对融入汉文化的抵触心理更小。

    把老人调走,留下年轻人,更方便今后的动作。

    曹芳随即让刘宽去见刘宪,父女团聚,交流一些信息。有些自己不方便直接说的话,由刘宪转达,相对容易些。

    刘宽再拜,转身告辞。

    稍作休息后,曹芳重新起程,赶往蒲子。

    进了山,路明显难走多了,不仅窄,还高低不平。人和马还勉强能行,曹芳乘坐的大车几乎无法行动。

    刘宽、王荀已经修整过道路,但还是非常勉强。

    曹芳索性将车留在路边,派人看守,自己步行前往蒲子。

    如果不是为了方便途中办理公务,他本不想坐车,骑马更舒服。现在这路如此狭窄,骑马也难,不如与将士们一起步行,让他们见识一下天子的矫健。

    曹芳不骑马,其他人自然也不敢骑,除了有孕在身的张云英乘步辇之外,所有人都步行。

    如此一来,体力的差距就藏不住了。

    七八里路走下来,不仅何晏等老臣累得气喘吁吁,汗如浆出,就连钟会这样的年轻人都有些扛不住。气息粗了,脚步也重了,几乎是一步步地往前挪。

    这样的人,基本集中在天子近臣中。

    禁军经常操练,行军更是家常便饭,即使是文职,走这点路也很轻松。

    哪怕是后宫的嫔妃昭仪,除了个别人之外,走路也不觉得吃力,反倒被路两侧的风景吸引住了,好奇的东张西望,询问刘宪地名和特产。

    曹芳将钟会叫到身边。“士季,你这体力可不行啊。这才走了几步路,就累成这样?要不你还是回去看着车吧,别去蒲子了。”

    钟会嘴里发苦。

    虽然他非常想回去看着天子的车驾,但他不能不跟着天子去蒲子,否则就有被天子弃用的可能。

    天子走得,你走不得?

    他喘着气,连连摇头。“多谢陛下关心,臣不碍事,坚持得住。再走几里,臣就能适应了。”

    “可不要硬撑。”

    “陛下放心,臣可以的。”

    “那就好。”曹芳说完,叫来几个虎卫,让他们再准备几具步辇,抬着王昶、羊耽等老臣赶路,以示尊老之意。

    钟会看得眼馋之极,却不敢开口。

    就算天子让他坐步辇,他也不敢坐的。

    这不等于承认自己体力不行吗?

    路再远,也只能自己走。

    ——

    还没到蒲子,路边就陆续出现了百姓的身影。

    他们站在路两侧,有的甚至站在离路很远的黄土坡上,远远地观望。看到天子大纛经过时,他们欢欣鼓舞,有人跪地叩拜,有人大声欢呼,更有人唱起了歌谣。

    听着那神似信天游的歌声,曹芳很感慨,对一旁苦苦支撑的钟会说,这才是真正的民心,这才是朝廷应该关注的人啊。

    钟会累惨了,却不是不咬紧牙关,附和曹芳。

    越靠近蒲子,路边的人越多。到达蒲子县城的时候,城外已经聚集了四五千人,感觉整个蒲子县的人都赶来了。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热闹非凡。

    曹芳叫来王荀,你是不是发了公告,强迫百姓来迎接,以示盛大?

    王荀拍着胸脯说,决无此事,这都是百姓自发的。陛下宽仁,行以煤代赋,又宽限了今年的期限,百姓感激,出城迎接陛下,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曹芳没有再问什么,开始接见百姓代表。

    钟会等人也借机喘口气,歇歇脚。

    王荀很知趣,立刻让人送上准备好的金梨等特产,让他们充充饥,解解渴。

    曹羲则在刘宽的引导下安营扎寨。

    蒲子县太小,城里没有能让北军驻扎的空间,只能在城外扎营。这样的选择不多,最好的地点就是刘宽的牧场。

    刘宽部内迁三十余年,还保留着放牧的生活习惯,基本都在城外居住。城西的河谷地,就是他们平时放牧和生活的地方。

    为了迎接天子的到来,刘宽已经处理掉了大部分的牲畜,腾出了空地,足够北军立营。

    王荀在城里准备了住处,但曹芳决定,当晚就住在城外,方便接见百姓代表,与他们长谈,了解情况。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在大陵、兹氏时,他都是这么做的。

    住在城里,他能接触到的都是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接触不到普通百姓——他们会被当地的官员不动声色的拦在城外。

    住在城外,他才有更大的空间,自由的选择接触对象,才能了解的真实的信息。

    他知道这有做秀的成份,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但哪怕是做秀,他也愿意去做。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多少总能起一点作用。

    王荀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没有坚持。

    当晚,在城外的河谷地上举行接驾的宴会。

    曹芳与有幸出席的汉胡百姓代表团团而坐,一边欣赏着歌舞,吃着羊肉,喝着酒,一边畅谈。

    百姓代表有城里的大户,但更多的还是普通人。

    蒲子县只有三千多户,能称得上大户的有限,也就十来人而已。况且他们的经济实力也就是比普通人好一些,远不及太原王氏、阳曲郭氏。在天子面前,他们与其他代表没什么区别。

    相反,为了能让以煤代赋的政策落地,他们与普通人一样,需要让天子尽可能的了解蒲子的现状,体谅他们的难处。

    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出一些让步。

    虽然出山的机会少,但他们多少也听说了一些天子打压高门的事迹,不想成为被天子针对的对象。

    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可以承受眼前的损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