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13章 听天由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出了门,桓范就后悔了。

    他和何晏争吵实在没有意义。

    何晏只是一个教军中将士识字的闲人而已,影响不了天子,就算说服了他又能如何?

    相反,自己失态,只能证明自己的虚弱和无能,被击中了软肋,却无法反击,只能虚张声势。

    这次来行在,本想说服天子,结果一事无成,反被天子和一群年轻人冲击了一番。何晏几乎是唯一一个愿意与他讨论儒学的人,其他人连提的兴趣都没有。

    他们讨论的学问,他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也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让天子班师是不太现实的,天子就是要远离洛阳,远离朝中大臣可能带来的掣肘,在这里完成玄学对经学的替代。

    大魏接过了大汉的天命,玄学也将接过经学的天命。

    而这个希望,就落在夏侯玄的身上。

    天子说,希望夏侯玄成为大魏的贾生。

    这可能是这么多坏消息中,唯一一个不那么坏的消息。

    星空之下,桓范沿着浅浅的河水走了很久,最后决定听天由命。

    大势如此,不是他能挽救的。

    与其与天子争论,不如做好自己的事,尽可能帮他们一程。

    第二天一早,桓范求见,准备返回洛阳。

    秋收即将结束,司徒府有很多事等着他处理,他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

    曹芳答应了。

    他还告诉桓范,刚刚收到征北将军刘靖的消息,雁门、云中一带的鲜卑人入侵被歼灭后,上谷、代郡一带的鲜卑陆续迁入,很可能会在秋冬之际犯边。

    因此,他已经要求并州刺史邓艾、中垒将军夏侯绩做好迎战的准备,曹羲也将率领北军赶往太原,与中坚将军曹兴协防,随时准备增援。

    司徒府要做好粮食转运,保障后勤。

    桓范有些担心。

    如果北军也赶去太原协防,天子身边只剩下武卫营,安全有保证吗?

    曹芳哈哈一笑。

    且不说武卫营有三千精锐步卒,还有数百骑士,足以压制刘宽任何企图。刘宽部的精锐骑士也将随曹羲北上,蒲子只剩下一些老弱,能有什么威胁?

    桓公尽管放心回去,天塌不下来。

    桓范一开始没多想,告辞出帐之后,才意识到这句话背后还有话。

    天子说天塌不下来,所指也许并非蒲子,而是豫州。

    不过想想也是,天子兵权在手,四征将军有三个是他亲手提拔的,还有一个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汝颍世家就算不甘心,又能如何呢。

    僵持到现在,他们不是也没敢亲自跳出来嘛。

    ——

    桓范起程的时候,正好曹羲也起程赶往太原,两人得以同行一段路程。

    比起钟会、何晏等人,曹羲话不多,态度也极好。

    对桓范的担心,他表示理解,并赞叹桓范的忠贞,敢于直谏。

    除此之外,他没有更多的意见。

    对天子提倡的玄学,他听说过一些,只是不太懂。傅玄、杜预、嵇康都给他解释过,他也花了点心思,试图去理解,但是很遗憾,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有一点,他相信天子,相信杜预等人研究的技术能让他打胜仗。

    他对桓范说,你那天在杜预家里遇到的年轻人中,有一个叫程壹的,最近在研究冶铁,复原了蒲元的技艺,打造出了可以与蜀军相媲美的战刀。

    桓范很惊讶。

    诸葛亮治军时,用良匠蒲元打造兵器,所造的环首刀最有名,号为神刀,能劈开魏军的铁甲。用来打造矛戟和弓弩的箭矢,杀伤力更强。而用这种技术打造的铠甲,则更为轻便坚韧。

    诸葛筒袖铠已经成为大将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魏蜀对阵时,魏军吃了不少苦头。

    卤城一战,司马懿被斩甲首三千,就是吃了军械的亏。

    如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居然复原了蒲元的技术,补全了魏军在军械上的短板,可谓大功一件。

    见桓范不信,曹羲让人取来一口环首刀,让桓范亲自试一试。

    桓范也是统过兵的人,上手一试,就知道曹羲所言不虚。

    “怪不得天子安住蒲子,原来我军竟有如此精良的装备。”桓范感慨道:“这么说,平吴灭蜀,近在眼前了?”

    “平吴的关键在船,这件事要由征东将军完成。灭蜀么,等太初在关中改制完成,就可以提上日程了。至于是天子亲征,还是由征西将军完成,眼下还不好说。”

    桓范眨眨眼睛。“太初的才华,我是知道的,改制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只是征战非其所长,这个机会莫不是留给夏侯玄、羊祜翁婿的?”

    曹羲不置可否。

    这个问题,他们私下里也讨论过。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他们发现最吃亏的却是自己,跟着天子东奔西走,最后却没有机会立功。

    天子不在乎,可是他们在乎啊。

    桓范看出了曹羲的心思,微微一笑。

    “昭叔,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身为中军,你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守护天子的安全。然后是制衡外军,使权臣重将不敢有觊觎之心。再然后才是扬威疆场,克敌制胜。你身为天子心腹,可不能本末倒置。当年昭伯(曹爽)伐蜀,自取其辱,实在是失着。”

    曹羲看看桓范,神情尴尬。

    桓范想了想,又道:“天子命夏侯元功(夏侯绩)镇美稷,未必没有重用之意,只是方向可能在西北。难道天子有进军西域之意?”

    曹羲一愣,盯着桓范看了又看,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西域,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话题,而且天子从未提及。

    吴蜀未灭,北疆未定,天子怎么可能有进军西域的想法嘛。

    桓范笑笑,没有再说。

    曹羲人品可以,却不够聪明,显然想不到那么远的事。

    但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天子今年才十九岁,正是少年意气的时候,想得远一些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看看他提倡研究的那些学问,哪一个是普通人想得出来的。

    如果不是有长远的目标,他又怎么能花心思搞这些短时间内见不到成果的东西,而不是去征讨吴蜀,寻求一统。

    只有立志高远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

    种种迹象表明,天子心中考虑的形势早就超越了吴蜀以及北疆,到达了更远的地方。

    他能想到的,就是西域。

    至于是否如此,他并不敢下定论。

    但是他有一个想法,回去之后,就送一两个儿子到天子身边来。

    长子桓楷年纪太大了,又已经官至二千石,追随天子未免太晚。

    但他还有好几个儿子,挑一两个机灵的不成问题。

    时不我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