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22章 王昶论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昶从赤壁之战开始,系统的梳理了一遍荆襄战区的情况。

    重点则是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场大战。

    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犯边,因汉水之利,水淹七军,险些围杀当时的征南将军曹仁,一度逼得武皇帝打算迁都,可谓是险象环生。

    那一战之所以那么艰难,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多年战事之后,曾经的南阳郡已经荒残,支撑不起大军的后勤,长途运输不仅消耗巨大,而且造成了百姓不堪劳役之苦,强烈反抗,轻则逃亡,重则造反。

    在曹仁与关羽交战的时候,就发生了宛城守将侯音叛变的大事。

    另一个原因则是很多人注意不到的,魏军缺少战船,无法与水陆并进的关羽对抗。

    魏军当然有水师,也有战船,但荆襄战区没有。

    因为长江中下游受孙权控制,从洛阳到襄阳又没有大河可以通航,魏国的战船无法运送到南阳前线。就算是本地造船,受限于地形,也只能造一些中小型船只,造不了大型战船。

    荆州之前的水师都在江陵,当时则控制在关羽手中。

    兵种不全,让曹仁以及之前的乐进面对关羽时打得非常艰难。

    荆襄战区的这两个问题,对冀州战区同样成立。

    幽并凉三州的边患持续时间远比荆州长,情况也更严重。就算匈奴人入内迁,这里也没多少户口了。如今要重建边境,最大的问题反而不是驱逐胡虏,而是户口从哪儿来。

    有了户口,驱逐胡虏反而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其次就是兵种问题。

    沿边诸郡的丢失,导致优质牧场落入胡虏之手,战马供应大成问题。中原连年交战,战马损耗很大,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这些年骑兵的实力其实是不断下降的。

    好在吴蜀更缺战马,大魏才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孙权一心想和公孙渊勾结,诸葛亮、姜维一直觊觎凉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战马。

    缺少战马,魏军就无法组建足够的骑兵,如何与鲜卑人、乌桓人争锋?

    像上半年的诱敌深入、围而歼之需要敌人的配合,可一不可再。

    鲜卑人不傻,吃了一次亏后,再轻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今年最多在边境试探一下魏军的虚实,不会有实质性的接触。

    当年卫青、霍去病能战胜匈奴人,追亡逐北,是有雄厚的战马资源做后盾的。他们每次出战,马匹都是数以万计,甚至高达十几万。

    如今的大魏有这么多战马吗?

    “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出塞作战,而是稳住塞内的羌胡。一来使其不与鲜卑人勾结,二来重建牧苑,积累战马。陛下化夷为夏,诚为英明。臣以为可由易而难,由近而远。何为易近者?幽州之乌桓、并州之匈奴,凉州之羌。若能使其臣服,为我所用,则鲜卑何足道哉?陛下,这百年大计也,不可急于一时,当立长计。”

    曹芳轻轻点头。

    听王昶这么一分析,他也算是解开了不少疑团。

    后世对关羽的襄樊之战讨论很多,却没有王昶分析的这么具体。

    尤其是魏军缺乏水师的问题。

    就眼前的情况而言,要想恢复边境的难度的确很大,远不是他下两道诏书,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就能解决的,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饭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件件的做。

    化胡为夏这种大事,更急不来。

    “就算如太尉所说,今秋鲜卑人大举入侵的可能性不大,我等也不能掉以轻心,该做的事,还得做起来。”曹芳转头看向羊耽。“军情收集、整理的事,你要抓紧。”

    羊耽苦着脸,躬身领命。

    王昶再次施礼。“陛下,恕臣冒昧,臣以为羊耽不能胜任中书令,当另选贤能。”

    曹芳、羊耽同时看向王昶,其他人也不例外,只有钟会没动。

    “何以见得?”曹芳说道。

    “臣蒙先帝信任,统兵十余年,略知军情之复杂。能主持军情之人,不仅要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更需要一副好身体。要从那么多真假混杂的消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且猜测出对方的行动,是一个很考验体力的事。当此任者,往往数年就不堪其重,英年早逝。武皇帝时的名臣戏志才、郭嘉便是如此。”

    王昶抬起头,平静地看着羊耽。“羊耽虽诚勉,但他年过六旬,又不熟悉军事,岂能胜任?”

    羊耽的神情很尴尬,既想表示赞同,又有些张不开口。

    当着这么多后辈的面,被王昶说他不能胜任,实在有点丢脸。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王昶所言合情合理。这事情的确不是他努努力就能胜任的。

    曹芳缓缓点头。

    他也赞同王昶的看法,羊耽的确不是合适的人选。

    但他也不想顺着王昶的意思往前走,选钟会担任此事。

    毕竟王昶也说了,这活太繁重,太伤人,会英年早逝。

    他可不希望钟会英年早逝,他还没用完呢。

    既然一个人不行,那就只能堆数字了,组建一个军机处之类的机构,或者将中书省改造一下,以收集军情为主要职能,并增加一些人选。

    比如现在的五兵尚书,就可以合并到中书省去。

    具体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专业、称职的人员。

    曹芳提出这个想法,让群臣讨论,看看如何操作。

    王昶再次发言。

    增加人数固然必要,但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还是需要一个大才来统领其事,为天子分忧。

    考虑到军事情报的重要性,这个人除了才干和体力之外,还必须绝对忠诚。

    此言一出,气氛就有些不一样了。

    钟会也有些懵。

    他原本以为王昶是故意推他入坑,让他受累。现在看来,似乎又不是这么回事。

    天子任命谁,就等于认定谁是最忠诚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荣誉。

    就算是他,也没把握。

    他和天子走得近,但那只是身体。至于心理上的距离,其实没那么近。

    曹芳瞅了王昶一眼,心道这老狐狸,又在习惯性的挖坑。

    就算你说得有理,也没必要在这种场合说吧?你这一开口,朕想用谁,不想用谁,都要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了。

    “太尉的这个建议很有意思,有必要深入讨论。天色不早了,诸君散了吧,早点休息,顺便想想有哪些合适的人选,及时向朕推荐。”

    众人如释重负,躬身而退。

    一会儿功夫,济济一堂的大帐里就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两三个人。

    其中就包括王昶。

    曹芳会意,也不多说。等其他人都走了,才问王昶道:“太尉还有话要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