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15章 两手准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如贾充代替卢毓,使审案的进程陡然加速一般,王广成为北军教习也对重整北军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一是张雄等人意识到曹芳对北军的期望,救驾之功并非止步于此,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在复盘父辈作战经验的同时,也开始认真学习兵法。

    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兵法首选曹操手注的《孙子十三篇》。

    当初曹操征战天下时,曾用这篇兵法来教导诸将,并且随着实战经验的丰富不断修改、添补。有不少将领曾得到这部兵法的部分,用心研习的人也不少,有一定的基础。如今天子重视学习,上行下效,研习兵法的人多了起来,这部兵书自然又成了热门教材,争相传抄。

    除此之外,一些名将的私撰兵法也渐渐为人所知。

    比如王凌、贾逵的兵法。

    王凌的兵法是由王广传出来的。王广在教授诸将的过程中,经常上用王凌所著的兵法,诸将听得多了,为便于学习,就派人到王广处抄写,渐渐在北军中传开了。

    贾逵的兵法源头更早一些,是贾逵幼时由其祖父口授,后来贾逵统兵用战,就将自己的实践、感悟融入其中,形成文字,并教授给麾下部分将领。

    贾逵病死后,在与曹休争讼,他的一些部下遭到曹爽等人的排挤,在北军赋闲多年。如今枯木逢春,再加上贾充入朝为九卿,那些人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纷纷鼓动贾充将贾逵兵法的全本拿出来,作为教材。

    除了这几部比较正式的兵法,诸多将领的战纪也成了最好的教学实例。通过复盘这些实例,分析其中的得失,那些简练的文字就有了活生生的血肉,变得丰满起来,教学效果也更好。

    北军的演习效果也一次比一次赏心悦目,进步肉眼可见。

    尽管如此,曹芳还是不满意。

    他传诏夏侯玄、夏侯霸,让他们在军中收集诸葛亮的练兵方法。如果能找到诸葛亮练兵条令的正式文本,将给予重赏。

    在他看来,诸葛亮的练兵方法更朴实无华,也更实在。

    比起那些偏好玄妙词汇的兵法而言,诸葛亮的兵法更像是工程师的图纸,可能看起来不是很漂亮,但是只要你按照图纸施工,最后就能建成真正的大厦,能以不到十万兵正面硬刚拥有骑失优势的魏军,还将一向侵略如火的司马懿打得只能闭营自守。

    在传诏夏侯玄、夏侯霸的同时,曹芳又传诏张缉,询问他劝说王凌的情况。如果王凌实在不肯回朝,那就不用劝了,你先赶去关中,主持对蜀汉的情报工作。

    他还告诉张缉一件事,王基拒绝了朝廷的征召,不肯去寿春参王凌军事。

    至于什么原因,曹芳没有说。

    他相信,张缉应该很清楚,在王基不肯赴任的情况下,王凌独建大功的可能性大减,他与其跟着王凌,分一些微末之功,不如去西线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而一旦张缉也离开,王凌或许能按捺下那颗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思,冷静一些。

    这是他能给王凌留的最大体面。

    如果王凌能够投桃报李,主动回朝,让??鸺笏忱?尤危?蔷屯昝懒恕

    但那只是美好的愿景,曹芳并不敢奢求。

    几项事务同时推进之余,曹芳每天晚上照旧去和司马懿请教军事、政治,只是对当前的相关事务绝口不提。

    司马懿很焦虑,很着急,却又不敢多问,只能一再在曹芳面前暗示,他现在压力很大,经常头晕目眩,怕是支撑不了太久。

    曹芳含糊以对,只是口头安慰司马懿,却不给一句实话。

    他相信司马懿没有完全说谎。

    七十多岁的人了,每天晚上喝酒吃肉,血压、血脂不高才怪。他如果不是年轻,不是每天坚持大运动量的习武,将吃进去的肉变成肌肉,身体也会迅速变形。

    这原本就是他特意为司马懿安排的。

    万一朝臣们给的压力太大,想杀司马懿而不可得,那就让司马懿真的中风。

    凡事都要有两手准备。

    司马懿大概也知道自己终究难逃一死,加快了自传的编撰,每天都会交出三五千字。

    曹芳很快就攒了厚厚的一摞,每天研读。

    ——

    卫尉羊耽府。

    羊耽与妻子辛宪英对坐,眉头轻皱,神情不安。

    他刚刚参与了朝会。在朝堂上,不少大臣对贾充提出了弹劾,认为他用刑过度,有屈打成招之嫌,但天子却不为所动,既不表态支持,也不表态反对,让人搞不清他究竟在想什么。

    羊耽为此深感不安,回府之后,就找妻子商议。

    他知道辛宪英虽是女流,对朝政的理解却不弱于他,甚至更胜一筹。

    当初司马懿兵变,辛宪英的弟弟辛敞作为曹爽的参军,既怕受到牵连,又怕被人指责不忠,犹豫不决,正是听了辛宪英的意见,随桓范出城,然后一言不发,这才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

    辛宪英听完羊耽的叙述,没有直接回答羊耽的问题,反而提起了一件事。

    她刚刚收到消息,几天前,王广向天子推荐羊祜出任步兵校尉长史,却被天子明确的拒绝了。

    天子说,他更中意杜预。

    然而,最后出任步兵校尉长史的既不是羊?,也不是杜预,而是嵇喜。

    “你说,这是为何?”辛宪英淡淡的问道。

    羊耽稍一思索,眼神中的不安更加浓烈。“天子这是……对我羊氏有成见?”

    辛宪英“噗嗤”一声笑了,瞥了羊耽一眼。

    “这是天子对羊氏有成见,还是羊氏对天子有成见?堂堂泰山羊氏,将微瑜嫁给司马懿为继室,而且是在司马师两任妻子一死一休的情况下,你们羊氏偏向谁,谁人不知?叔子说是保持中立,实则待价而沽。如今司马师已死,司马懿兄弟父子为阶下囚,你们还想天子主动求贤,是不是太自大了?”

    羊耽有些不满。“依夫人之见,难道我应该劝叔子主动求仕?”

    “就算不主动求仕,也不能坐以待毙。”辛宪英一声轻叹。“家族兴衰看子孙,王朝兴衰同样看子孙。蜀汉的刘禅是庸主,孙权因两宫之变而元气大伤,余日无多,我大魏却接连三代天子皆在中上,如今天子更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将来统一天下的非大魏而谁?你们羊家此时不做决定,真打算归隐山林,与世无争吗?”

    “可是……”羊耽有些纠结。“我羊氏数世清名,岂能毁于一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