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96章 后生可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郭淮第一时间收到了丁奉向合肥新城进军的消息,心中大喜。

    为儿子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一边集结部下,一边将消息传回城中,报与诸葛诞知悉,以便做好迎战的准备。

    等部下集结到位,郭淮也收到了更多的消息。

    丁奉沿水而行,并以重车夹阵,将士们身穿甲胄,手持武器,随便准备作战,显然是料到了可能的情况,并没有给魏军骑兵留下突击的机会。

    虽然不舍,郭淮还是决定放弃突击的计划,与吴军保持距离。

    王浑有点担心。

    上次郭统被丁奉斩杀,诸葛诞已经表示出了轻视。如果丁奉主动出营,郭淮还是不肯主动发起进攻,有示弱之嫌,只怕诸葛诞会更加不屑,再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郭淮淡淡一笑。“玄冲,战场之上,只有活到最后的人才有尊严。一时意气,轻则自取其辱,重则丧师辱国,非大将所为。”

    王浑闭上了嘴巴,没有说话,但神情之间有些不以为然。

    郭淮也没有再解释。

    仔细想想,他也知道这句话没什么说服力。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拒数年,一直隐忍不战,最后熬死了比他年轻的诸葛亮,可谓是活到了最后。

    但他有尊严吗?

    没有。

    他被曹爽欺压,奋起一击,斗倒了曹爽,却又落入了天子的陷阱,最后不得不在狱中自裁。

    作为司马懿的旧部,他也受到了连累,受尽折辱。

    相反,倒是诸葛亮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就连天子练兵都在学习诸葛亮的兵法。

    王浑身为散骑侍郎,自然清楚这一切。之所以没有反驳,只是给他这个前辈留点面子而已。

    有那么一瞬间,郭淮也想下令攻击,表示出应有的强悍。

    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决了。

    战场之上,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事不是没有,但肯定不是现在。

    强攻不成,损失折将,只会让自己的威信进一步下降。而且他的部下不是他的嫡系,是王凌的旧部,未必愿意跟着他去冒这个险。

    郭淮摆摆马鞭,下令各部远远的观望、监视,不得轻易发起攻击。

    ——

    刚看到远处的骑兵时,丁奉既紧张又兴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骑兵迟迟没有发起攻击,丁奉兴奋的心情也渐渐平复,有些焦躁起来。

    按照他的理解,诸葛恪的计划中攻城的部分是虚,诱敌野战的部分才是真实目的。如今郭淮迟迟不来接战,诸葛恪的计划就有落空的可能。

    他是继续前进,一直逼到城下,还是停止前进?

    丁奉下令放慢行军速度,同时向诸葛恪请示。

    好在出营之前,诸葛恪就交待过,行军速度不是关键,以保证安全为先。所以这三十里路,他今天肯定走不完,大概率要在野外扎营,区别只在于离合肥新城近一点还是远一点。

    当然,除了防备眼前的骑兵,更大的危险在天黑之后。

    诸葛恪率领的主力是否出城跟进,就成了丁奉必须确定的问题。

    ——

    两军消息往来之间,太阳渐渐偏西。

    郭淮收到了诸葛诞的消息。

    诸葛诞询问吴军的具体情况,并征询郭淮的意见,是否进行夜战,歼灭丁奉所部,提振一下士气。

    郭淮一听就明白了。

    诸葛诞这是逼他出击。

    为什么要提振士气?因为郭统被丁奉斩杀,士气低落了。

    王浑也有点沉不住气,委婉地建议郭淮试探一下吴军的实力。

    他是天子派来辅佐郭淮军事的。郭淮打得难看,他也没面子。

    他的父亲可是征南将军王昶,他本人更是天子身边的散骑侍郎,少年清贵,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王明山却再次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曾随王凌在此征战多年,深知吴军虚实。

    白天野战,魏军有优势。夜晚袭营,却是吴军有优势。

    建安十八年,太祖东征,孙权派甘宁袭营。黄初六年,高祖东征,孙韶派人袭营,夺高祖羽盖。除此之外,吴军夜袭的事例数不胜数。

    在夜间与吴军作战,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不合兵法之要。

    王明山随即又说,天子有诏,我军不可急于求成,当以逸待劳,拒敌于城下,待其自弊。吴军来攻城,正合我意,让他们攻就是了,何必冒险在城外野战?

    王明山父子正得圣宠,王浑倒不好说什么。

    有了王明山的支持,郭淮的压力小了很多,也有了坚持的底气,收兵回城。

    连续在城外打探消息多日,将士们也有些累了。既然大战即将开始,早点回城休整也是必要的。

    夜幕时分,郭淮回到城中。

    没有人迎接,诸葛诞连面都没露,只派长史吴纲过来问了一下郭淮的情况。

    郭淮没有说什么,王明山出面,与吴纲解释了没有出击的原因,并着重提到了诏书。

    吴纲与王明山也是熟人,倒不好说什么。

    王明山又表示,将士们在外多日,很是辛苦,希望刺史能拨一些酒肉犒赏一下。

    吴纲有些犹豫,说大战在即,物资紧张。郭淮出城数日,虽然打探到了不少消息,但郭统阵亡,士气受损。如今一箭未发回城,实在谈不上功劳。如果给酒肉犒赏,只怕其他人不服。

    王明山很不高兴,胜负乃兵家常事,阵前单挑,难免有失手,岂能以郭统一人之失,无视两千将士这多么天来的辛苦?

    刺史要是不肯给,我自己掏钱买,行不行?

    吴纲无奈,只得答应了。

    王明山领到了酒肉回营,对将士们说,这是郭将军自己掏钱买的酒肉,慰劳大家。你们吃好喝好,然后好好休息,等吴军攻城不下的时候,出城痛击,建功立业。

    将士们很满意,郭淮更是感激不尽。

    如果没有王明山随行,就凭诸葛诞现在的态度,他能吃到的恐怕只有闭门羹。

    天子派王明山来协助他,实在是想得太周到了。

    与此同时,他又有些羡慕王凌。

    王凌本人虽然算不上一流名将,但他这几个儿子实在是太争气了。相比之下,自己的儿子就没这么出色,郭统更是典型。

    养不教,父之过。郭统意外阵亡,自己的责任最大。

    花了太多的心思去钻营,却没有教育好子弟,养成了郭统自大的毛病,最后害了他。

    夜深人静的时候,郭淮回想起自己这一生,第一次感到了后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