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95章 众志成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得知孙权委任羊?为督军,又让孙峻统领一万解烦兵来增援,诸葛恪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只有硬着头皮向前了。

    羊?这个督军使者也就罢了。

    虽然他们之间交情并不深厚,还不至于为敌。

    孙峻则不然。

    这个年轻的宗室年富力强,又野心勃勃,对他即将担任辅政大臣多少不满。孙权让他率一万解烦兵来,与其说是增援,不如说是监军。

    解烦兵是禁军,是吴国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强,更有着不可小觑的政治地位。历任解烦督都是孙权最信任的大臣,孙峻又是宗室中年轻的佼佼者,孙权的意思很明显。

    孙峻不仅是协助他的副将,是监军,更是辅政大臣的候选者。

    如果他无法实现孙权的要求,孙权甚至有可能直接换人。

    诸葛恪随即下令,做好进攻新城的准备。

    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了诸将的质疑。

    不是说据守旧城,等魏军来攻吗,怎么又改了主意?

    诸葛恪不解释,也无法解释,只能下达命令,强制执行。

    不久前刚刚立下大功的丁奉作为前锋,先赶往预定的阵地立阵,阻击魏军可能的袭击,为其他人立阵设营做准备。

    要攻城,就必须有大量的攻城器械,运输费劲,立阵更费劲,是最容易遭受攻击的时候。

    除此之外,诸葛恪还有一个想法。

    如果魏军想为郭统报仇,重兵出城,攻击丁奉,那就更好了。

    军议结束后,诸葛恪留下了丁奉,亲自解释了作战计划,请丁奉做好诱敌的准备。

    城外野战虽然对魏军更有利,总比强攻合肥城容易一些。如果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未必没有机会。

    孙权几次攻城遭受重大损失,都是因为准备不足,为敌所乘。

    如果这次能在野战中击败魏军,洗去孙权心中的阴影,功劳不亚于攻破合肥新城。

    为此,诸葛恪将亲自部署人马,随时准备接应丁奉,并为丁奉增兵两千。

    丁奉原本有些犹豫,听说诸葛恪给他增兵,立刻心动了。

    像他这样的将领,最大的无奈就是兵力不足。

    吴国实行部曲制,将领麾下的将士通常有两个来源:要么是自己招募的,要么是孙权赐予的。两者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否则根本养不起。

    甘宁作为孙权麾下的猛将,统领的兵力不多,也导致了他始终像吕蒙一样立大功,只能作为冲锋陷阵的勇士。

    而吕蒙之所以有足够的兵力,除了孙权的信任之外,和乡党多有很大的关系。

    吕蒙的姊夫邓当就是孙策麾下的将领。他死之后,部曲都交给了吕蒙。除了邓当之外,好几个汝南人的部曲最后都归入吕蒙麾下,使吕蒙拥有了近万人的部曲。

    丁奉没有这样的机遇。

    庐江人虽然也不少,但有身份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的将领如陈武的子孙在,他根本没有吞并别人的机会,不被别人吞并已经算不错了。

    诸葛恪愿意给他增兵,这是对他的信任。

    诸葛恪的兵都是他从丹阳山里招募来的精锐,战斗力很强。诸葛恪也正是凭借着这些丹阳兵一跃成为方面大将,如今又成为辅政大臣的首选。

    这一战如果能够取胜,诸葛恪的辅政大臣就稳了。他作为有功之臣,还担心没有兵吗?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丁奉没有太多犹豫,一口答应。

    诸葛恪很满意,与丁奉详细讲解了战术。

    魏军最大的威胁是骑兵,所以阵地、阵势选择的第一要素就是防备骑兵。

    他要求丁奉选择靠近湖泊的地方行军,并以重车自卫。行军时,将士们必须身披甲胄,刀出鞘,弓上弦,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总之一句话,不给魏军擅长的骑兵任何可乘之机。

    只要能遏制住魏军骑兵,没有在第一波攻击中崩溃,吴军就有机会。

    除此之外,到了合肥城下之后,同样先以重车立营。

    这么做,肯定很辛苦,但是能保命。

    丁奉久经战阵,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诸葛恪的办法可行。

    诸葛恪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并非鲁莽行事。

    领了兵甲、器杖后,丁奉出发了。

    丁奉出发了,其他将领也不敢违抗将领,按照诸葛恪的部署,依次出城。

    ——

    等羊?、孙峻率领一万解烦兵赶到合肥,得知诸葛恪已经主动出击,孙峻无话可说。

    羊?却表示了不解。

    他没有直接和诸葛恪交流,而是先找到了李衡私聊。

    他和李衡是同郡乡党,又是李衡的举荐人,关系非同小可。有些话,他不方便和诸葛恪说,却可以通过李衡转达。

    见面之后,他先告诉李衡一件事:孙权已经知道了李衡在诸葛恪麾下为司马的事,消息来源不明。

    其实他知道是孙鲁班透露了李衡的行踪,只是不能说。

    李衡性子急,又对孙鲁班印象不佳,万一发生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李衡听完,有些牙疼。

    虽然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但现在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如果诸葛恪战败,或者没有达到孙权期望的目标,他的存在就有可能成为诸葛恪的罪状之一。

    因此,诸葛恪不仅要战,而且一定要战胜。

    只有这样,孙权才会顾全大局,不再追究过去的思怨,承认既定事实。

    羊?随即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诸葛恪不知道魏主曹芳率领的援兵已到吗?双方兵力相差无几,如果是野战,或许还有一些取胜的机会。强攻合肥新城,他哪来的自信?

    李衡也没瞒着羊?,把诸葛恪的担心说了一遍。

    不是诸葛恪想攻城,是他不得不攻。

    你这个督军也许只是摆设,孙峻率领的那一万解烦兵可不是摆设。

    羊?不以为然。

    他觉得诸葛恪想多了。孙权派孙峻来,只是为了协助诸葛恪,并没有取代诸葛恪的意思。

    孙峻太年轻了,刚过而立之年,又不通经史,只有匹夫之勇,根本承担不起辅政的重任。

    李衡随即反驳了羊?一句,你别忘了孙家父子兄弟可都是少年成名。孙坚十七岁杀海贼,孙策十七岁破庐江,横行江东,孙权十九岁的时候已经继承父兄基业。

    孙峻三十一岁,为什么不能成为辅政大臣?

    听了李衡这句话,羊?也紧张起来。

    他听说孙峻颇得孙鲁班的赏识,而孙鲁班却是支持鲁王孙霸的。如果孙权真有意重用孙峻,那二宫之争恐怕还有波澜。

    如果这么想,那诸葛恪能否战胜魏军就至关重要了。

    羊?随即又问,诸葛恪有取胜的把握吗?

    李衡说,当然有,如果你能说动孙峻,将这一万解烦兵投入战场,作为奇兵,而不是监督诸葛恪,那把握就更大了。

    孙峻是坐战船来的,不在魏军斥候的侦察范围以内,魏军还不知道这支力量的存在,有出奇制胜的机会。

    羊?一拍胸脯,这好办,包在我身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