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13章 感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合肥旧城荒废十余年,有些地方已垮塌。诸葛恪进驻后,做了简单的修复,曹芳却不满意,有意借此机会重修合肥城,正安排人勘察。

    站在最高之处,俯视合肥城,一览无余,便是典型的三维看二维。

    曹芳只用了几句话,就将维度的概述解释清楚了。

    不是因为他高明,而是张华实在太聪明。

    有时候曹芳会觉得,就算张华穿越到二十一世纪,适应起来也没什么难度,应该能如鱼得水,就算是研究量子理论都没问题。

    他们才是真正的天才,而自己只是一个开挂的。

    类似的情况,在钟会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

    所以智商、悟性这些东西,真的是天生的,可遇可不求。

    自己能做的,就是为这样的天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大魏王朝的栋梁,而不是隐患。

    张华站在城头,出了一会儿神。

    “臣愚钝,冒昧揣测,陛下是说,当跳出家族、个人的限制,站得更高更远,才能看得清楚?”

    曹芳点点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正如修合肥城,不能局限于与吴军作战,还要着眼于将来。用与不用某人,也要着眼于天下,不能局限于个人恩怨。”

    他收回目光,看向张华。“卢钦不肯入仕,那是他的自由,朕尊重他的选择。可若是他想以此为条件,要挟朕接受他的要求,那就关系到朝廷的制度,突破了朕的底线,不是朕能容忍的了。”

    张华心里一紧。

    虽然天子语气并不严厉,神色也很平静,但他却能感受到这平静之下蕴藏的力量。

    就像眼前的巢湖水,看似平静,一旦起了风浪,却能掀翻楼船。

    “陛下教诲,臣铭刻在心。”

    曹芳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王?F匆匆走上城楼,见曹芳正与张华说话,立刻停住,在十余步外等着。

    曹芳招招手,示意王?F上前。

    他和张华已经聊完了。

    面子,他已经给了。里子能不能兜住,看张华自己的选择。

    张华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处理。

    “陛下,刚刚接到消息,中领军派步兵营迎战陆抗。”王?F一边说,一边将刚刚收到的文书递给曹芳。

    曹芳展开一看,是步兵营的阵图。

    曹纂乘坐的楼船居中,其他大小船只在周边排开,是一个以防守为主的圆阵。

    曹芳笑了,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你们觉得如何?”

    王?F说道:“臣等觉得步兵营的应对虽然略嫌保守,却是眼前最好的办法。只要能维持阵势不破,应该不会大败。摸清对手虚实之后,再决定是攻是守不迟。”

    曹芳点了点头,又道:“还有什么计划?”

    看王?F的神情,他就知道王?F等人年轻气盛,虽然理解曹纂这么做的原因,却不赞成死守。

    王?F也不遮掩。“吴军优势在船,我军优势在骑。以水师出战,只是为吸引吴军分兵。如今陆抗率部迎战,目的已经达到。北军五校当弃舟登岸,以步骑逼近东兴堤。”

    曹芳琢磨了片刻,转头看向张华。

    张华会意,躬身道:“臣以为不然。北军优势在骑,而东兴堤据山筑城,易守难攻,骑兵就算是去了,作用也不大。不如保持优势兵力,专心练习水战。”

    王?F解释道:“臣并不反对北军借此机会练习水战,只是希望战术更多变一些,不局限于水战,而是水陆配合。”

    张华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水陆配合自然是好的,只是不宜急于求成,等熟悉了水战,再试新战术也不迟。北军虽然登船的时间不短了,练习水战的机会却不多,不妨耐心一些。”

    王?F笑笑。“在芍陂练了一个多月,也算可以了。北军虽是北军,却并非全是北方人,水性并没那么差。”

    张华反问道:“就算他们水性不差,还能比吴军更强?”

    王?F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什么。

    曹芳摆摆手,示意两人别争了。

    相对而言,王?F对北军的情况更熟悉一些,所以有底气。张华是中书郎,直接参与北军演习的机会不多,相对保守些。

    两人都没错,只是分寸掌握有别罢了。

    “请太师来,召集相关人员议事,分析战局,验证一下各自的战场判断能力。”

    王?F领命,转身去了。

    张华躬身施礼,准备告辞,却被曹芳叫住了。

    “将中书省的人也叫来,一起参加。”曹芳说道:“将来中书省收到各地的军报,也要能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知道轻重缓急。”

    张华领命,匆匆去传诏。

    在各部门召集人手的时候,曹芳又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人将郭淮请了过来。

    “前方正在交战,有件事要劳烦将军。”

    郭淮连忙拱手。“但凭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

    “危险倒不至于,辛苦倒是真的。你率部东行,直到逍遥津一带,派人到湖边打探消息,随时回传,以便和北军送回的战报印证。人在局中,难免会有误判。你在局外,看得更清楚一些,借此机会熟悉吴军的作战风格。”

    郭淮一愣,没有立刻回答。

    一旁的荀勖轻声提醒道:“陛下,郭淮虽是杂号,毕竟是四朝宿将,文皇帝东宫旧臣,让他担任斥候,怕是不太合适。”

    曹芳刚要说话,郭淮说道:“臣领诏。”拱手拜了拜,转离身开。

    跟他一起来的王浑远远地看见,觉得奇怪,也没敢多问,跟着郭淮下了城,离开了曹芳的视线,才悄声问道:“郭公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郭淮摇摇头。“非也,听天子提到逍遥津,突然想起张辽,一时有所思。”

    “张辽?”王浑更加疑惑。

    张辽是武皇帝创业时的五子良将,逍遥津一战,名扬天下,封晋阳侯,没有一个太原人不知道的。如今身在合肥,多次外出打探消息,他们早就去过消遥津,郭淮何至于现在才想起张辽,以至于在天子面前失神?

    也许只是掩饰吧。

    王浑没敢再问。

    郭淮却难得的来了雅兴。“玄冲,如果当时你是合肥守将,能打出张辽那样的战绩吗?”

    王浑沉默了半晌,摇摇头,神情尴尬。

    郭淮笑笑。“我也打不出,说句冒昧的话,令尊也做不到。”

    王浑想了想。“家父尚道,谋定而后动,向来不欣赏匹夫之勇。”

    郭淮一声叹息。“如果能谋定而后动,当然再好不过。可惜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机会让你去谋,不破釜沉舟,就只能任人宰割。”

    王浑吃了一惊,转头看看郭淮,欲言又止。

    郭淮扭头打量了王浑两眼,咧嘴一笑。“小子,你要是怕了,就别跟着我了,趁早回天子身边,做你的散骑吧。名将这条路,不适合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