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37章 大吴皇帝权,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决定了暂时放弃皖城,孙权立刻将主力向濡须转移。

    刚刚立功的陆抗得到了重用,成为第一批派往濡须的将领。

    在路上,孙权陆续收到消息,在诸葛恪主动放弃东兴堤,退守羡溪后,曹芳已经派兵增援??鸺螅?崛″π氲囊馔挤浅C飨浴

    为了保住最后的脸面和防线,身心疲惫的孙权不得不强打精神,咬牙坚持。

    中书令孙弘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承担了大量的具体事务。

    只是在如何处置诸葛恪的问题上,两人有根本性的分歧。

    孙弘认为,当初筑东兴堤就是诸葛恪的建议,现在他擅自放弃东兴堤,退往羡溪,标志着挑衅魏国的计划全面失败,足以说明此人不足以经国辅政,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其次,接连两次大败说明诸葛恪好大喜功,军事才能低劣。

    最后,合肥之战时丁封、留略阵亡,巢湖之战时留赞阵亡,撤退时又烧毁了大量的战船,这些损失都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诸葛恪作为大将军,难辞其咎。

    不杀他就是法外开恩了,岂能留用?

    孙权承认孙弘说得有理,但他自有他的考虑。

    尽管诸葛恪此次作战不如预期,却依旧是淮泗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将领,没人能代替他的位置。

    此外,此次战败,也不完全是诸葛恪的责任,魏军的实力之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显示出了极高的水平。

    魏主曹芳虽然年轻,却驭下有道,不仅??鸺蟆⒐?凑庋?睦辖?运??????褂肯殖鲆慌?昵峤?欤??酒接沟淖谑也苄恕⑾暮罴ǖ热硕加胁淮淼谋硐郑?桓?罡疸∫坏憧沙酥??

    就军械而言,魏军的抛石机、连弩同样威力极大,不可小觑。

    诸葛恪在军报中说,魏军的连弩不仅杀伤力大,速度还快,即使是诸葛亮改造的连弩都相形见绌,更别说吴军使用的连弩了。

    诸葛恪一向推崇诸葛亮,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绝非妄言。

    两人各执一端,谁也无法说服谁。

    但双方都清楚对方在想什么。

    孙权自知余日无多,为了保持朝堂上的平衡,依然希望将诸葛恪列为辅政大臣之一,以免江东系膨胀,后继之君完全被江东人左右。

    而孙弘本人就是江东人。

    孙弘则与诸葛恪素来不和,担心诸葛恪成了辅政大臣之后,对自己不利。

    为此,孙权多次召见了越越校尉吕据。

    吕据字世议,汝南细阳人,是故大司马吕范之子。

    吕范是孙吴开国功臣之一,早年追随孙策开拓江东,影响力极大。只是死得早,在孙权称帝前一年去世。吕据继承了吕范的爵位和军队,用兵能力也不错,积累了不少军功。

    但吕据和吕范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吕据生不逢时。

    他正式走上仕途的时候,江东人已经掌握了优势,重视礼法文化,既排斥淮泗人,也排挤文化素养差的武人,正好吕据两者都占了。

    越骑校尉几乎已经是他的上限。

    在诸葛恪受挫的情况下,孙权想到了他。

    如果让诸葛恪担任辅政大臣的阻力太大,就由吕据顶替,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至少,他可以利用吕据来向江东人施压。

    不得不说,孙权这一招起到了作用。

    见孙权接连召见吕据,孙弘的态度软化了。

    诸葛恪虽然讨厌,终究是士族,吕据却是一个纯粹的寒门武夫。他的父亲吕范出身县吏,在汝南没有出头之日,不得不选择追随孙策。

    由这样的人掌权,还不如诸葛恪呢。

    大败之后,诸葛恪或许会有所收敛,不再那么嚣张、跋扈。

    ——

    朱据赶到行在,拜见孙权。

    孙权卧在病榻上,人已经瘦得脱了形,看到朱据,他长出一口气。

    “子范,你可来了。”

    见孙权这般模样,朱据也是吃了一惊,膝前上前,紧紧握着孙权的手,泪流不止。

    “陛下,几日不见,你怎么病成这样?”

    孙权苦笑一声,摇摇头。“子范,不要再提了。夫子云,不迁怒,不二过,我却一条也做不到。丧师辱国,颜面扫地。”

    朱据连忙劝阻。“陛下,胜负乃兵家常事,不必介怀。”

    孙权喘了几口气。“当年刘琬曾说,我兄弟皆寿短,唯我有大贵之表,寿又最长。如今一切如他所言,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只是朝堂不安,储君年幼,放心不下。”

    朱据一听,心中一松。

    孙权直言储君年幼,自然是不再考虑孙霸了,这倒是好事。

    由此可见,孙权虽然病入膏肓,随时可能驾崩,头脑还是清晰的。

    “陛下,太子二十有六,天资聪颖,又久受陛下教导,必是仁义之君。监国期间,文武称诵,臣在武昌都听说了。”

    孙权一声叹息,心情不仅没轻松一些,反而更沉重。

    孙和才监国几天,就有这么多好名声?

    如果只是朱据的安慰之辞也就罢了,如果是孙和给了江东世家什么承诺,换取他们不遗余力的为他鼓吹,那才是他最担心的事。

    想想当年曹丕吧。

    为了在争嗣中获胜,他对汝颍人做了多少让步,以至于汝颍人尾大不掉。

    “子范既是大臣,又是国戚,自是辅政首选。”孙权盯着朱据,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依你之见,还有谁能为辅弼?”

    朱据虽然有心理准备,却还是屏住了呼吸。

    他与孙权既是君臣,又是翁婿,非常清楚孙权的性格。别看他已经病成这样,手段依然不可小觑。一旦应对不当,不仅首辅落空,性命都有可能难保。

    他也清楚,孙权想要什么。

    “大将军诸葛恪文武兼备,正当壮年,又蒙陛下厚恩,可为辅政。”

    孙权的眼中闪过一丝安慰,随即又说道:“可是他新败,怕是无法服众。”

    朱据再拜。“陛下,魏主举国而来,大将军以万人独当大众,有所挫折在所难免。受挫之后,能军心不乱,全身而退,便是难得。存亡之际,陛下当观其大略,不必拘泥末节。”

    中书令孙弘在一旁听着,同情地看了朱据一眼。

    他能理解朱据说这些有多勉强。

    为了能让太子顺利继位,不要再起波澜,朱据简直是昧着良心说瞎话。以他的为人,将来一定为会这些无奈之言后悔。

    孙权却为此长出一口气。

    有朱据这句话,他总算可以放心了。

    “就依子范所言。”孙权轻拍朱据的手背。“中书令孙弘虽是文士,忠贞不二。解烦督孙峻,亦是宗室中不多见的将才。他们二人可以辅政,为子范分忧。”

    朱据眉头微皱,刚要说话,孙弘就跪倒在地,垂泪谢恩。

    “臣蒙陛下厚望,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孙权看着朱据,意味深长地说道:“子范,兄弟相残,自古就是违逆人伦之举。曹魏苛责宗室,可以为鉴。朕的儿孙就托付给你了,好好待他们。”

    朱据无奈地点点头。“陛下教诲,臣铭记在心。”

    取得了朱据的支持,孙权颁布正式遗诏。

    传位太子孙和,以朱据、诸葛恪、孙峻、孙弘四人为辅政大臣。

    丞相朱据为首辅,兼太子太傅,掌内外政务、军事。

    大将军诸葛恪兼太子少傅,为次辅,掌外军。

    拜孙峻为卫将军,掌禁军。

    中书令孙弘掌宫内事务,协助丞相理事,辅佐新君。

    除此之外,他又调整了滕胤、吕据等人的职务,有意加强了淮泗人的权力,让他们能够和江东世家互相制衡。

    原本这些权力都是留给诸葛恪一人的,但诸葛恪刚刚打了败仗,实在承担不起这样的恩宠。

    孙权只好退而求其次,将权力分散到其他人手中。

    可以想象,这道诏书有很多隐患,江东世家会非常不满,但这已经是孙权能做出的最好安排。

    他太累了。

    遗诏颁布当晚,他就在懊丧和遗憾中闭上了眼睛。

    赤乌十二年,冬月十三,夜,丑时初刻。

    大吴皇帝孙权,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